刘敏
- 作品数:68 被引量:439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科研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微量白蛋白尿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关系。方法2017年,在江苏省和山东省的4个调查点开展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终末调查,调查对象通过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年龄为18~75岁的常住人口。通过24 h尿白蛋白测定法测算MAU,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MAU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组分的关联。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193名,年龄(49.4±12.6)岁,其中男性558人,占46.8%,MAU检出人数为112人,占9.4%,MS者375人,占31.4%。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与非MS组相比,MS组MAU患病风险更高(OR=3.188,95%CI:2.123~4.790),且MS各组分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和GLU升高均与MAU患病风险呈正相关。在对相关因素校正后,与不具有MS组分者相比,具有3、4和5个MS组分者MAU患病风险更高(OR=4.839,95%CI:2.134~10.976;OR=5.185,95%CI:2.153~12.487;OR=7.242,95%CI:2.243~23.383)(P_(趋势)<0.001)。结论MAU与MS及其组分患病风险呈正相关。
- 陶旭轲潘宁宁刘敏贾艾楠白雅敏徐建伟
- 关键词:微量白蛋白尿代谢综合征
- 山东省餐饮单位减盐工作模式定性研究及改进建议
- 2020年
- 目的了解山东省餐饮单位的减盐工作模式,为下一阶段的减盐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深入了解项目背景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访谈提纲,运用目的抽样法,选取餐饮单位从业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借助NVivo 11.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在山东省高密市、德州市、菏泽市、烟台市、济南市5市选取了8家餐饮单位,共访谈8名餐饮单位负责人、4名厨师长、4名服务员。研究发现山东省餐饮单位开展了针对餐饮从业者的减盐培训,开发了低盐菜品,部分参与了健康餐厅评选和低盐厨艺大赛。在低盐菜品方面通过摆放减盐工具、张贴减盐海报、开展点餐推荐以及设计低盐菜谱进行推广。减盐相关赛事的普及面有待推广。对中型规模的餐饮单位可以指定专人把控用盐量,对大型规模的餐饮单位可以统一制作菜品调料包。结论山东省餐饮单位针对减盐开展了丰富的减盐工作,后续可增加减盐工作技能培训,推广健康餐厅评选活动和低盐厨艺大赛,餐饮单位可结合自身条件采取合适的减盐措施(如低盐菜谱等)。
- 张幸任杰任杰朱小柔蔡颖王陶陶温妤婕董静董静徐建伟白雅敏刘敏张晓畅马吉祥郭晓雷
- 关键词:减盐餐饮单位
- 24h尿钠、尿钾及钠钾比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联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我国普通人群24 h尿钠、尿钾以及钠钾比与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的关系。方法2018年在黑龙江省、河北省、四川省、湖南省、江西省、青海省的12个区县开展基线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测量以及24 h尿液收集的方法对抽取的18~75岁对象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24 h尿钠、尿钾以及钠钾比和MAU的相关性。结果最后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共2604名,年龄为(47.32±12.78)岁,男性有1287人(49.42%),MAU者共231人(8.87%)。24h尿量为(1614.80±645.16)mL/d,尿钠为(193.07±78.87)mmol/d,尿钾为(40.18±16.59)mmol/d,钠钾比为(5.18±2.19)。随着24 h尿钠和钠钾比的增长,MAU的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P_(趋势)<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24 h尿钠排泄量(Q5)与最低五分位数组(Q1)相比,MAU发生的风险增加(OR=2.211,95%CI:1.359~3.597)。较高的尿钠钾比水平(Q5)与最低五分位数组(Q1)相比,MAU发生的风险增加(OR=2.498,95%CI:1.546~4.038)。结论24 h尿钠、钠钾比与MAU的发生呈正向关联,而24 h尿钾与MAU的发生无关。
- 潘宁宁陶旭轲刘敏李园张普洪白雅敏徐建伟
- 关键词:钠钾微量白蛋白尿24H尿
- 2013年中国归因于高盐饮食的疾病负担研究被引量:27
- 2016年
- 目的分析2013年中国高盐饮食导致的疾病负担。方法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结果,选取2013年中国(不包括中国台湾)高盐饮食导致的死亡例数、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采用2000- 2025年世界人口的平均年龄结构作为标准人口计算年龄标化率,分析归因于高盐饮食的疾病负担和导致死亡的情况。结果 2013年我国因高盐饮食导致的死亡占全部死亡的12.6%。慢性病、肿瘤、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导致的死亡中,归因于高盐饮食的分别占14.5%、7.8%、25.2%、22.9%。因高盐饮食导致死亡共计1 176 553例,标化死亡率为91.5/10万,男性(121.7/10万)高于女性(63.0/10万)。因高盐饮食造成的DALY为2275.9万人年,标化DALY率为1588.0/10万,男性(2189.7/10万)高于女性(993.2/10万)。高盐饮食死亡人群归因分值较高的前5个省份分别为新疆(25.0%)、青海(23.7%)、陕西(23.2%)、西藏(22.1%)和山东(20.5%);高盐饮食归因标化死亡率较高的前5个省份分别为新疆(239.4/10万)、青海(238.9/10万)、西藏(221.7/10万)、陕西(166.2/10万)和河北(149.90/10万);标化DALY率较高的5个省份分别是新疆(4430.8/10万)、青海(4422.5/10万)、西藏(4 021.4/10万)、陕西(2816.6/10万)和河北(2624.9/10万)。结论我国因高盐饮食导致的疾病负担较重,男性高于女性,北方省份高于南方省份,应当重点在我国北方省份开展针对人群的减盐行动。
- 刘敏李镒冲刘世炜王黎君刘韫宁殷鹏刘江美由金玲周脉耕
- 关键词:疾病负担
- 1990年与2016年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的疾病负担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分析1990年与2016年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的疾病负担。方法利用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分析结果,分析1990年和2016年中国不同年龄、不同地区女性子宫纤维瘤的疾病负担,主要指标包括患病数、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DALY率等。标化率的计算使用2010-2035年WHO的世界标准人口进行。结果 1990年和2016年中国≥15岁女性子宫纤维瘤的患病人数分别为13 695 567和27 169 312人,患病率分别为2.48%和4.10%,DALY值分别为146 045.05人年和281 976.67人年,DALY率分别为26.40/10万和42.50/10万。1990年和2016年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的患病率和DALY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5~49岁达顶峰,之后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40~54岁年龄段的患病数占总量的55.60%(1990年)和66.74%(2016年);该年龄段DALY值占总量的48.37%(1990年)和60.65%(2016年)。1990年和2016年DALY值较高的3个省份均为山东(1990年:12 574.67人年;2016年:22 728.12人年)、河南(1990年:10 849.29人年;2016年:18 454.32人年)和江苏(1990年:10 501.55人年;2016年:18 274.10人年),标化DALY率较高的3个省份在1990年和2016年均为黑龙江(1990年:48.20/10万;2016年:47.00/10万)、山西(1990年:44.50/10万;2016年:47.70/10万)和天津(1990年:43.80/10万;2016年:46.40/10万)。与1990年相比,2016年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的患病人数增加13 473 745人(变化率:98.38%),标化患病相对上升1.88%、DALY值增加135 931.62人年(变化率:93.08%)、标化DALY率相对上升5.92%。结论 2016年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疾病负担较1990年明显增加,尤其困扰绝经期女性。
- 吉宁王黎君刘世炜刘敏曾新颖周脉耕
- 关键词:子宫纤维瘤疾病负担
- 人群两次24小时尿量及食盐摄入量关联性分析
- 2020年
- 目的分析两次24 h尿量和尿盐排出量,探讨24 h尿用于评估群体和个体食盐摄入量的价值。方法于2013-2014年在山东省和江苏省4个项目县,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8~69岁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间隔1 d两次24 h尿液,比较两次24 h尿量的差异,从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分析两次24 h尿盐排出量的差异。结果1288名研究对象年龄为(42.3±14.0)岁,男性626名(48.6%)。24 h平均尿量为(1462±437)ml,第1次24 h尿量(1427±488)ml低于第2次24 h尿量(1498±552)ml(t=-4.439,P<0.001)。调查对象每日食盐摄入量为(9.8±3.3)g,男性每日食盐摄入量(10.1±3.5)g高于女性(9.5±3.1)g(t=3.09,P=0.002),不同年龄组人群每日食盐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7,P<0.001),1136名(88.2%)研究对象每日食盐摄入量高于推荐值。从个体层面比较,调查对象两次24 h尿盐排出量绝对差异<1 g,人数为279(21.7%),而有48.5%的调查对象差异>3 g。从群体层面比较,调查对象两次24 h尿盐排出量分别为(9.9±4.1)g和(9.7±4.0)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两次24 h尿盐排出量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508(95%CI:0.451~0.559)。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24 h尿钠能较好评估人群食盐摄入量,但不能准确反映个体食盐摄入量。
- 徐建伟白雅敏刘敏陈晓荣颜流霞吴静
- 关键词:尿量
- 湖北省企业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体质指数及腰围与血压的关系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了解体质指数及腰围与血压的关系,为开展职业人群慢性病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4年10-12月,在湖北省选取两家企业,对企业内的35岁及以上且无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正式职工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选取符合慢性病高风险标准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共计821名被调查者纳入本次研究。数据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中偏瘦18人(2.2%),正常481人(58.6%),超重270人(32.9%)和肥胖52人(6.3%);腰围正常者383人(46.7%),中心性肥胖者438人(53.5%)。调查对象中收缩压高风险145人,占17.6%;舒张压高风险113人,占13.8%;血压高风险187人,占22.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体质指数(BMI)和腰围是收缩压高风险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收缩压高风险的几率越低;BMI和腰围值越高,收缩压高风险的几率越高。性别和BMI为舒张压高风险的影响因素。男性和BMI高者舒张压高风险的几率越高。性别、文化程度、BMI和腰围为血压高风险的影响因素。男性、文化程度低、BMI和腰围高者血压高风险的几率更高。结论 BMI和腰围与血压存在相关性,应当将BMI和腰围等列入重要的监测和控制指标,开展职业人群健康促进工作。
- 刘敏刘昊张庆军马吉祥白雅敏
- 关键词:高风险人群体质指数腰围血压
- 2013—2015年深圳市福田区高血压前期人群干预效果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评估深圳市福田区高血压前期人群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方法 2013年10—11月从深圳市福田区随机抽取12个社区,从被选取的社区中筛查出高血压前期人群1183名。按照社区来源不同将其分为干预组(834人)和对照组(349人),干预内容包括减少钠盐摄入、控制体重和适量运动、戒烟和限制饮酒等,干预形式为群体活动与个体随访相结合,要求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活动及随访。对照组不主动提供除常规工作外的任何干预活动。2015年11—12月对纳入管理的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评估,共收集到参加基线调查的高血压前期人群944名(干预组607人,对照组337人)。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人群主动控油的比例由36.6%上升至55.7%(χ~2=44.71,P<0.01)、主动限盐比例由44.8%上升至61.1%(χ~2=32.72,P<0.01)、身体活动的经常锻炼率由24.1%上升至37.1%(χ~2=24.23,P<0.01),蔬菜水果摄入充足的比例由44.6%上升至53.5%(χ~2=9.61,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相应指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中有329人(54.2%)血压恢复到正常范围,244人(40.2%)依旧维持在高血压前期状态,34人(5.6%)转变成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中55人(16.4%)血压正常,236人(70.0%)维持高血压前期,46人(13.6%)转变成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930,P<0.01)。倍差法结果显示,干预活动使高血压前期人群收缩压下降了7.605 mmHg,舒张压下降了3.727 mmHg。结论通过2年的随访和干预,深圳市福田区干预组的高血压前期人群生活方式得到了改善,综合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刘敏倪文庆徐健徐建伟吉宁白雅敏
- 关键词:高血压前期生活方式干预
- 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膳食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评价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膳食干预效果。方法 2013年10—11月从深圳市福田区简单随机抽取12个社区,以从社区筛查出的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作为管理对象,根据社区来源不同将管理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2年随访。干预组提供以健康生活方式指导为主的健康管理,对照组不主动采取任何形式干预活动。以干预前后膳食资料完整的管理对象作为调查对象,评估其膳食摄入改变情况。结果纳入调查对象1 211人(干预组769人、对照组442人),干预组平均年龄(53.66±11.35)岁,对照组(57.65±12.4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均以女性为主,分别占59.30%、57.47%;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分别占93.76%、92.99%;民族以汉族为主,分别占98.83%、99.10%;慢性病高风险因素个数均以1~2个为主,分别占84.66%、77.38%。控制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通过为期2年的随访和干预,干预后干预组谷薯类、水产品、奶及奶制品、蔬菜类和大豆及坚果类人均每日摄入量分别增加40.15、48.14、23.38、35.01和12.19 g/d(P<0.05或P<0.01)。干预组干预前后谷薯类、水产品、蔬菜类、水果类、大豆及坚果类人均每日摄入量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谷薯类、大豆及坚果类、水产品和蛋类人均每日摄入量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所采取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改善部分种类食物摄入质量。
- 倪文庆白雅敏刘敏袁雪丽张雪姣徐健
- 关键词:饮食习惯干预效果
- 1990年和2019年中国分省精神障碍伤残负担分析被引量:9
- 2023年
- 目的分析1990年和2019年中国人群精神障碍患病及伤残负担变化情况, 为降低精神障碍健康危害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GBD2019)中国研究结果, 分析2019年中国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省份精神障碍患病及伤残负担, 比较1990年与2019年中国精神障碍的患病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fe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2019年中国精神障碍50~69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13.2%, 患病人数为4 853.0万), 0~14岁年龄组患病率最低(7.3%, 患病人数为1 645.6万);女性总体YLDs数量高于男性(1 091.0万人年/938.2万人年);2019年抑郁障碍、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7%、3.2%、0.3%, 患病人数分别为5 005.6万、4 784.2万、549.9万;与1990年比较, 抑郁障碍和焦虑症的标化患病率下降幅度分别为9.1%和9.8%, 精神分裂症的标化患病率上升幅度为3.1%;2019年中国精神障碍标化患病率前3位的省份分别是湖南省(12.2%)、甘肃省(12.1%)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1.8%), 3个省份的精神障碍患病人数分别为890.1万、336.4万、87.3万。标化YLDs率位于前3位的省份分别为山东省(1 470.0/10万)、甘肃省(1 415.6/10万)和湖南省(1 399.3/10万)。结论精神障碍是威胁中国人群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 2019年中国精神障碍伤残负担仍处于较高水平;女性精神障碍伤残负担更加严重;应提早采取干预措施, 减少精神障碍伤残负担。
- 高鑫磊贾艾楠刘敏殷鹏周脉耕吉宁白雅敏
- 关键词:患病代价患病率疾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