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佳佳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肾移植
  • 7篇供肾
  • 7篇供者
  • 5篇逝世
  • 5篇器官
  • 5篇器官捐献
  • 5篇捐献
  • 3篇受者
  • 3篇活体
  • 3篇活体供者
  • 3篇供肾移植
  • 3篇公民
  • 2篇性别
  • 2篇性别因素
  • 2篇肾功能
  • 2篇切取
  • 2篇组织供者
  • 2篇脱敏
  • 2篇脱敏治疗
  • 2篇细胞

机构

  • 11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河南医学高等...

作者

  • 11篇李金锋
  • 11篇孙佳佳
  • 10篇庞新路
  • 10篇丰贵文
  • 10篇尚文俊
  • 9篇谢红昌
  • 7篇丰永花
  • 6篇刘磊
  • 6篇王志刚
  • 3篇王军祥

传媒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5例预存供者特异性抗体阳性肾移植的临床特征
2023年
目的:临床上预存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患者术后易发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术后发生并发症和移植失败的风险相对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DSA阳性肾移植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术前预处理在DSA阳性肾移植中的作用与安全性,为临床DSA阳性肾移植提供单中心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的15例DSA阳性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来源(organ 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DCD)肾移植受者,其中3例在术前未作脱敏治疗(DCD未处理组,n=3),5例受者在术前使用利妥昔单抗作脱敏治疗(DCD预处理组,n=5);其余7例为亲属活体供者(living related donors,LRD)肾移植受者,术前接受利妥昔单抗和血浆置换脱敏治疗(LRD预处理组,n=7)。收集受者肾功能,DSA水平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3年及5年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等,并比较3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与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15例受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与DSA均为阳性,均使用甲强龙+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诱导治疗后行肾移植术。DCD未处理组术后均发生DSA水平反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renal graft function,DGF)与排斥反应,通过联合治疗后患者的DSA水平降低,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DCD预处理组均未发生抗体反弹,1例受者出现DGF,接受血浆置换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余4例受者均于术后2周内肾功能恢复至正常;LRD预处理组中2例发生DSA水平反弹,1例出现排斥反应,经治疗后移植肾功能均恢复至正常,DSA维持在低水平。DCD未处理组患者DGF、排斥反应的发生率高于DCD预处理组和LRD预处理组;术后血尿、蛋白尿、细菌真菌感染发生率及BK病毒感染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15例受者中,11例随访1年以上,6例3年以上,1例5年以上,受者
樊红召刘佳孙佳佳王军祥庞新路尚文俊丰贵文李金锋
关键词:肾移植脱敏治疗
以输尿管为导向的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对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采取以输尿管为导向的手术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8月我院89例亲属肾移植供者的临床资料,供者男31例,女58例;年龄25~67岁,平均(50.8±10.1)岁,均取左肾。其中35例采取常规后腹腔镜供肾切取术(对照组),54例采取以输尿管为导向的后腹腔镜供肾切取术(研究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WIT)、BMI、出血量、术后早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肾功能监测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等指标。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3.9±12.5)min和(71.8±13.9)min,下床时间分别为(30.6±7.5)h和(26.9±7.8)h,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分别为5例和1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BMI、WIT、出血量、术后早期VAS评分、术后肾功能监测指标、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1例肾动脉损伤,1例腹膜后血肿,1例轻微淋巴漏,2例切口脂肪液化;研究组发生1例切口脂肪液化。所有移植手术均获成功,对照组1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术后4周肾功能恢复正常,余88例肾功能2周内恢复正常。结论:以输尿管为导向的改良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有助于快速、准确地找到肾蒂各个解剖结构,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学习曲线,可在临床上推广。
李金锋张浩杰丰贵文孙佳佳尚文俊庞新路谢红昌丰永花王志刚杨先雷
关键词:肾移植活体供者后腹腔镜
供/受者体表面积比值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时选择受者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供/受者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比值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 death,DCD)供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指导DCD供肾时受者的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3月行DCD供肾肾移植的供/受者的临床资料。供者69例,男58例,女11例;年龄18~66岁,平均(41.9±13.5)岁;BSA为1.25~2.05 m2,平均(1.77±0.15) m2。受者127例,男100例,女27例;年龄18~58岁,平均(37.7±9.3)岁;BSA为1.34~2.21 m2,平均(1.70±0.16) m2。依据BSA比值将受者分为≤1.0组39例与〉1.0组88例;再根据供肾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4个亚组:A组[BSA比值≤1.0、供肾eGFR≤40ml/(min·1.73 m2)]5例,B组[(BSA比值≤1.0、供肾eGFR〉40 ml/(min·1.73 m2)]34例,C组[(BSA比值〉1.0、供肾eGFR≤40 ml/(min·1.73 m2)]16例,D组[(BSA比值〉1.0、供肾eGFR〉40ml/(min·1.73 m2)]72例。将接受同一供者供肾且BSA比值差异〉10%的受者(按1∶1配对)分为高BSA比值组和低BSA比值组,各27例。分别比较各组受者术后1、2周,以及1、3、6、12个月的肾功能变化,分析供/受者BSA比值对移植后肾功能恢复的影响。 结果供/受BSA比值〉1.0组术后各个时间点受者SCr下降及eGFR恢复均优于供/受BSA比值≤1.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各时间点受者SCr下降及eGFR恢复均差于其他3组,D组术后各时间点受者SCr下降及eGFR恢复均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各时间点受者SCr下降及eGFR恢复稍低于B组,1、3、6及12个月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BSA比值组术后3个月内受者肌酐值略低于低BSA比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受者SCr显著低于低BSA比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SA比值组术后1个月内受者eGFR值略高于低BSA比值组,�
李金锋孙佳佳丰贵文尚文俊庞新路刘磊谢红昌丰永花王志刚
关键词:体表面积肾移植
供/受者体表面积比值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受者选择中的作用
李金锋丰贵文尚文俊庞新路孙佳佳刘磊谢红昌丰永花王志刚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肾移植受者不同免疫状态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检测肾移植受者不同免疫状态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水平,探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MDSC的变化规律及MDSC在免疫状态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行肾移植手术的30例受者术前及术后1、7、14、30、90 d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的细胞比例;以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稳定组、肺部感染组和急性排斥组外周血MDSC比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以移植术前1 d水平[(2.02±1.90)%、(0.39±0.30)%、(1.63±1.48)%]作为基线,肾移植受者外周血MDSC、单核样髓源性抑制细胞(Mo-MDSC)、粒细胞样髓源性抑制细胞(G-MDSC)水平均于术后1 d大幅度上升[(6.76±4.85)%,(1.21±0.85)%,(5.55±3.01)%]且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达到峰值后细胞水平呈现下降趋势,术后30 d时降至术前水平[(2.01±1.84)%、(0.53±0.36)%、(1.49±1.01)%],随后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至90 d时MDSC比例高于移植前水平[(2.34±1.38)%、(0.68±0.39)%、(1.67±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移植受者Mo-MDSC于术后1 d显著低于对照供者[(1.21±0.85)%比 (2.19±1.08)%,t=2.95,P<0.05],术后14 d显著高于对照供者[(0.56±0.48)%比 (0.31±0.21)%,t=1.586,P<0.05];G-MDSC术后14 d显著高于对照供者[(1.99±1.01)%比 (1.04±0.46)%,t=2.885,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正常人[(1.79±1.48)%、(0.34±0.29)%]、尿毒症患者[(1.92±1.58)%、(0.39±0.29)%]及移植肾功能稳定组受者[(2.36±2.30)%、(0.62±0.42)%],肾移植术后感染组患者外周血中MDSC与Mo-MDSC[(3.80±3.47)%、(1.90±1.72)%]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DSC两两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8,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患者外周血MDSC与G-MDSC[(1.28±1.18)%、(0.89±0.75)%]明显降低,与术后肾功能稳定组�
刘佳孙佳佳李晓虎岳文龙王莹李金锋
关键词:肾移植免疫状态
儿童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58例早期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研究儿童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逝世后器官捐献32例供者及58例肾移植受者(其中单供肾肾移植52例,双供肾整块肾移植6例)的临床资料.单供肾肾移植供者26例,年龄为(7.0±3.9)岁(11个月至17岁),体质量为(27.1±13.8)kg(8~67 kg),身高为(119.7±32.2)cm(55~173cm).单供肾肾移植受者52例,年龄为(20.7±13.3)岁(4~52岁),体质量为(40.8±15.7)kg(11~77 kg),身高为(147.3±22.2)cm(84~175 cm).单供肾肾移植供、受者体表面积比值为0.75±0.24(0.32~1.44).双供肾整块移植供者6例,年龄为(2.9±4.0)个月(28 d至9个月),体质量为(7.6±2.5)kg(3.2~10.0 kg),身高为(66.7±15.6)cm(50~90 cm).双供肾整块移植受者6例,年龄为(34.0±18.9)岁(8~51岁),体质量为(35.9±11.9)kg(24~52 kg),身高为(146.0±15.2)cm(120~155 cm),供、受者体表面积比值为0.31±0.11 (0.14~0.44).统计两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发生率、外科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年肾功能变化、1年及2年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结果 单供肾肾移植52例受者中,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肾功能恢复至正常;DGF3例,2例受者肾功能分别在术后3周、4周恢复正常,1例儿童受者透析过程中死于重症肺部感染;术后2个月、3个月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各1例,均行介入支架治疗,分别随访12个月及15个月,均无移植肾动脉狭窄复发;尿瘘4例,延长尿管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尿瘘自行愈合;膀胱输尿管吻合口狭窄1例,给予二次手术,随访14个月无狭窄复发.双供肾整块移植6例受者中,发生DGF1例,3周后肾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1例,2周后行移植�
李金锋丰贵文尚文俊庞新路孙佳佳杨先雷刘磊谢红昌丰永花
关键词:肾移植供者儿童捐献
供肾零点活检对中老年公民逝世器官捐献供肾的评价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供肾零点活检对中老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完成的112例公民逝世器官捐献供肾零点穿刺病理资料及供、受者临床资料,依据供者年龄以及零点肾活检Remuzzi评分分组:(1)供者年龄〈50岁(0~3分)组58例;(2)年龄〈50岁(4~6分)9例;(3)年龄≥50岁(0~3分)组35例;(4)年龄≥50岁(4~6分)组10例。比较各组受者早期移植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受者术后6个月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与肾小球硬化率、小动脉玻璃样变、动脉内膜纤维化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98、-0.416、-0.242,均P〈0.05);小动脉玻璃样变(β=-0.249,P〈0.05)、动脉内膜纤维化(β=-0.246,P〈0.05)是术后6个月肾小球滤过率的独立相关因素。≥50岁(4~6分)组受者术后各时间点血肌酐高于其他3组(均P〈0.05);肾小球滤过率低于其他3组(均P〈0.05)。供者年龄≥50岁组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高于〈50岁组(P〈0.05)。术后6个月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血尿、蛋白尿的发生率4组的受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有中度组织学病变的中老年供肾术后早期的受者肾功能恢复相对较慢,同时应用中老年供肾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此类供肾的受者选择及术后免疫抑制方案应当更为严谨。
李金锋孙佳佳丰贵文尚文俊庞新路刘磊谢红昌
关键词:组织供者针吸肾移植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评价活体供肾切取术后残肾功能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评价不同年龄、不同术式活体供肾切取术后残肾功能的l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实行亲属活体肾移植的66例供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年龄将供者分为4组:青年开放组、青年腔镜组、中老年开放组、中老年腔镜组;记录供者术前及术后l、3和7d血、尿NGAL、血肌酐和胱抑素C等肾功能监测指标。结果4组的术前血、尿NG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老年开放组尿NGAL均高于其他3组(P〈0.05),青年开放组尿NGAI。的表达高于青年腔镜组(P〈0.05),4组血NGA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中老年开放组血NGAL高于中老年腔镜组(P〈0.05)。结论NGAI,可作为活体供肾切取术后残肾功能的评估指标,尤其在评估中老年及开放性供肾的残肾功能时更为敏感,有助于早期发现供者术后急性肾损伤。
李金锋张浩杰丰贵文孙佳佳尚文俊庞新路谢红昌丰永花王军祥王志刚杨先雷
关键词:活体供者肾移植明胶酶类
ABO血型不相容活体肾移植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ABO incompatible kidney transplantation,ABOi-KT)临床疗效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本研究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5月-2021年12月施行的23例ABOi-KT供、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在23例ABOi-KT中,5例为B型供A型,6例为B型供O型,5例为AB型供A型,2例为AB型供B型,3例为A型供O型,2例为A型供B型。23例受者初始IgG血型抗体效价中,1例为1∶512,4例为1∶256,3例为1∶128,3例为1∶64,4例为1∶16,1例为1∶4,3例为1∶2,4例为阴性;23例受者初始IgM血型抗体效价中,6例为1∶64,6例为1∶32,9例为1∶16,1例为1∶8,1例为1∶4。23例受者术前均通过个体化脱敏治疗方案,并术后监测受者血型抗体效价水平变化、尿量及血肌酐值等相关指标。观察ABOi-KT受者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采用小剂量的利妥昔单抗清除B细胞[100 mg(<50 kg)、200 mg(50~65 kg),300 mg(>65 kg)],多次血浆置换降低血型抗体滴度、免疫抑制剂提前应用抑制血型抗体反弹的个体化脱敏治疗。肾移植手术当日,23例受者血型抗体IgM、IgG效价水平均≤1∶8,其中21例受者2周内未出现血型抗体效价的反弹,围手术期无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和血栓形成)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受者于术后第3天血型抗体效价出现反弹,发生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经血浆置换等综合治疗效果差,行移植肾切除术并同期进行血型相容的二次移植,随访至今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受者术后出现早期无尿,多次复查血型抗体滴度维持在(IgM 1∶16,IgG 1∶16)以下,移植肾穿刺考虑IgA肾病复发,给予6次AB型血浆置换后肾功能恢复至正常。结论:采用有效的个体化脱敏方案,ABOi-KT是安全可行的,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供肾短缺。
岳文龙刘佳李晓虎樊红召孙佳佳王军祥谢红昌庞新路王莹尚文俊丰贵文李金锋
关键词:肾移植ABO血型抗体效价脱敏治疗活体供者
供、受者性别因素对DCD供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的影响
李金锋丰贵文尚文俊庞新路孙佳佳刘磊谢红昌丰永花王志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