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 作品数:39 被引量:20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水稻脆杆突变体bcm581-1茎杆形态结构观察、理化测定和遗传分析被引量:12
- 2002年
- 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Ds转座因子转化的水稻株系中,发现了脆杆突变体bcm581-1,,经Basta除草剂抗性检测和PCR检测,这个脆杆突变不是由Ds转座因子插入;引起;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突变体的小维管束数目多于对照,小维管束之间的凹陷比对照深,而皮层纤维细胞层数少于对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突变体表皮细胞外侧的硅质没有对照丰富。虽然,单位面积内的细胞数与对照相近。但是,突变体的细胞壁薄,维管束内纤维细胞壁的加厚程度也低于对照。因此,细胞腔明显比对照大。茎杆的力学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的载荷低于对照9.6倍;延伸低5.4倍;延伸率低6.9倍;应力低6倍。茎杆的相对含水量和粗纤维含量测定表明:突变体的含水量高于对照3.5%,粗纤维含量则低于对照8.12%。bcm581-1与中花11号杂交试验显示,F1植株全部正常,F2群体中,正常杆和脆杆以3:1分离,以中花11号为回交亲本的F1B1植株,表现正常;而以脆杆为回交亲本的F1B1植株,正常茎杆和脆杆则以1:1分离,结果表明:bcm581-1的茎杆变脆是受隐性单基因控制的突变。
- 沈革志王新其王江宛新杉李琳张景六
- 关键词:茎杆突变体维管束回交粗纤维含量水稻
- 水分胁迫对玉米幼叶生长区细胞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1
- 1993年
- PEG/Hoagland(-0.1 MPa)溶液根际胁迫处理5叶期玉米幼苗24h,明显刺激第5幼叶生长区细胞H?的分泌,比对照高约1.5倍,钒酸钠对此过程有强烈抑制作用。用水溶性多聚物(PEG4000/Dextran T 500)两相分配法分离玉米第5幼叶生长区的质膜,胁迫处理增加了质膜H^+—ATPase对底物的亲和力,K_m降低到对照的?;活力增加约1.5倍。亚胺环己酮对胁迫处理引起的质膜H^+—ATP_(ase)活性增加没有抑制作用,不同程度的胁迫处理会导致膜制剂磷脂/蛋白比率的变化,其比率在0.83~1.05之间时.随比率的增加,质膜 H^+—ATP_(ase)活性迅速上升;比率在1.05~1.37之间时,随比率值增加,活性迅速下降。暗示质膜的磷脂含量变化可能是胁迫导致质膜 H^+—ATP_(ase)活性增加的主要原因。
- 胡章立李琳荆家海焦新之
- 关键词:水分胁迫玉米氢离子叶片
- 杜氏盐藻(Dunalielle salina)盐适应相关蛋白被引量:13
- 1998年
- 观察不同盐浓度培养液中生长的杜氏盐藻可溶性蛋白SDS-PAG图谱,发现高盐与低盐相比,其51kD和63kD蛋白含量高,而23kD的蛋白含量则低。高渗骤变后,51kD蛋白的含量减少,而23kD蛋白的含量增加两倍或两倍以上,骤变23h后含量增加已非常明显;低渗骤变后24h,51kD和23kD蛋白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另外,有一分子量约为26kD的蛋白在高盐下易降解。分析了这些蛋白与社氏盐藻渗透调节的可能关系。
- 徐坤李琳欧阳光察焦新之
- 关键词:蛋白
- 磷酸饥饿时番茄幼苗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与Pi吸收的关系被引量:20
- 1999年
- 磷酸饥饿时,番茄幼苗根部及地上部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增强,根部细胞表面酸性磷酸酶及根部外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亦明显提高。动力学分析表明,磷酸饥饿提高了番茄幼苗根部的酸性磷酸酶对其底物的亲和力。另外,磷酸饥饿对番茄幼苗根部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最适pH值没有影响。钼酸对番茄幼苗根部酸性磷酸酶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番茄幼苗Pi吸收速率也有十分明显的抑制效果。以上结果表明,磷酸饥饿时,番茄幼苗Pi吸收的适应性变化可能与根部酸性磷酸酶特别是根部细胞表面酸性磷酸酶及其外泌酸性磷酸酶的参与密切关联。
- 宋克敏焦新之李琳颜季琼
- 关键词:番茄酸性磷酸酶磷吸收
- 基因工程方法改善蛹虫草菌株继代培养稳定性
- 作为一种常见的食药用真菌,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而在继代培养过程中,菌株容易发生退化现象, 主要表现为不再产生主要具药用价值的子实体,给科研和经济生产带来很大的问题。现有研究...
- 熊承慧夏永亮李琳王成树
- 关键词:蛹虫草活性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 杜氏盐藻细胞质膜氧化还原系统与K^+吸收被引量:6
- 1996年
- 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细胞表面存在氧化NADH 与还原Fe(CN)3-6 的氧化还原系统(redoxsystem )。该系统在氧化NADH 时,抑制K+ 的吸收,在还原Fe(CN)3-6 时, 促进K+ 的吸收,当NADH 同时存在时, 促进效应最显著, 高达735% 。外源NADH 促进藻细胞的氧吸收达165% ,而使胞质pH 下降; 当NADH 存在时, Fe(CN)3-6 被快速地还原, 同时藻细胞膜外酸化程度增加。质膜H+ -ATPase和氧化还原系统的典型抑制剂都不同程度地抑制K+ 吸收; 并且钒酸盐对K+ 吸收的抑制可以被加入NADH 和Fe(CN)3-6 而部分恢复, 表明质膜H+ -ATPase和氧化还原系统共同参与了细胞K+
- 陈思学李琳颜季琼焦新之
- 关键词:杜氏盐藻氧化还原系统钾离子
- 调控水稻穗型和粒型的SL基因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通过促进或抑制SL基因或其蛋白来调节植物产量等性状,优选水稻的穗型和粒型的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可用于控制植物,优选水稻的穗型和粒型,特别是能使得植物的穗型呈密穗表型和粒型缩短,进而提高植物的品质和产量。本发...
- 时振英戴争妍王江张景六李琳
- 耐低钾水稻的根质膜ATPase和H^+分泌特性被引量:6
- 1998年
- 对耐低钾和不耐低钾的水稻(OryzasativaL.)“威优49”和“远诱1号”的根原生质膜ATPase性质的研究表明,这两种水稻的质膜ATPase活性的最适pH均为60,均在底物ATP浓度为3mmol/L时达到最大反应速度,Km值均在0.85左右。K+对这两种水稻的质膜ATPase活性均具有促进作用。当介质中[Km]≤50mmol/L时随[K+]的增大,对耐低钾品种根质膜ATPase活性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不耐低钾品种;当介质[K+]在100~200mmol/L之间时,K+对两种水稻品种质膜ATPase活性的刺激效应的差别减小。这两个水稻品种的基础H+分泌没有明显差别,但钾刺激的H+分泌存在差异,K+对耐低钾品种H+分泌的刺激效应大于不耐低钾品种。抑制剂实验表明在耐低钾和不耐低钾的水稻品种中,K+刺激的根质膜ATPase活性,K+刺激的H+分泌和K+吸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对K+刺激的质膜ATPase活性和H+分泌的抑制会减少根对K+的吸收量。推测耐低钾水稻的质膜ATPase和H+分泌对K+更为敏感,特别是在低浓度K+存在时,可能是耐低钾水稻更能利用低浓度K+、在低钾环境中能更好生长的一个原因。
- 林葵李琳徐坤颜季琼焦新之
- 关键词:耐低钾水稻
- 水稻OsLFL1基因的研究
- 彭凌涛时振英李琳张景六
- 该课题来源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是水稻高产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研究中的子课题:水稻半矮秆多分蘖突变及密穗突变等相关基因的分离。本项成果主要是关注水稻迟熟突变体W378和突变基因OsLFL1。水稻W...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稻
- 调控水稻穗型和粒型的SL基因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通过促进或抑制SL基因或其蛋白来调节植物产量等性状,优选水稻的穗型和粒型的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可用于控制植物,优选水稻的穗型和粒型,特别是能使得植物的穗型呈密穗表型和粒型缩短,进而提高植物的品质和产量。本发...
- 时振英戴争妍王江张景六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