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新之
- 作品数:28 被引量:22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花生下胚轴组织H^+分泌与质膜氧化还原系统的某些特性被引量:15
- 1991年
- 花生幼苗下胚轴细胞表面存在氧化NADH与还原Fe(CN)_6^(3-)的氧化还原系统(redox system),它的活性随反应介质pH的上升而增加,氧是该系统的天然电子受体,受DCCD抑制。在NADH与Fe(CN)_6^(3-)被氧化与还原的同时,组织的H^+分泌明显受到促进,并随反应介质pH上升而增加。质膜H^+-ATPase专一抑制剂Na_3VO_4(0.1 mmol/L)对组织H^+分泌抑制绝对量基本上不受介质pH的影响,表明质膜H^+-ATPase与redox system共同参与该组织的H^+分泌,部分redox system支配的H^+分泌是依赖氧的。
- 焦新之李琳黄丽萍倪晋山
- 关键词:花生氧化还原系统
- 杜氏盐藻细胞质膜氧化还原系统被引量:2
- 1996年
- 杜氏盐藻细胞质膜具有氧化NAD(P)H、还原Fe(CN)和O2的氧化还原系统。当Fe(CN)浓度为0.6mmol/L时,氧化NADH的Km为96μmol/L,Tmax为159nmol10-8cellsmin-1,最适pH为8.5。TritonX-100可促进NADH和Fe(CN)的氧化还原活性。NADH能促进藻细胞的氧吸收,最适PH为8.5。在无外源电子供体存在时,细胞质电子供体提供的电子使Fe(CN)还原。培养液PH影响正常呼吸链、交替氧化酶途径和质膜电子传递链的耗氧比例;当有外源NADH存在时,SHAM明显促进细胞的氧吸收,并且质膜电子传递链的耗氧比例增加。
- 陈思学李琳颜季琼焦新之
- 关键词:杜氏盐藻氧化还原系统细胞质膜
- 水分胁迫对玉米幼叶生长区细胞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1
- 1993年
- PEG/Hoagland(-0.1 MPa)溶液根际胁迫处理5叶期玉米幼苗24h,明显刺激第5幼叶生长区细胞H?的分泌,比对照高约1.5倍,钒酸钠对此过程有强烈抑制作用。用水溶性多聚物(PEG4000/Dextran T 500)两相分配法分离玉米第5幼叶生长区的质膜,胁迫处理增加了质膜H^+—ATPase对底物的亲和力,K_m降低到对照的?;活力增加约1.5倍。亚胺环己酮对胁迫处理引起的质膜H^+—ATP_(ase)活性增加没有抑制作用,不同程度的胁迫处理会导致膜制剂磷脂/蛋白比率的变化,其比率在0.83~1.05之间时.随比率的增加,质膜 H^+—ATP_(ase)活性迅速上升;比率在1.05~1.37之间时,随比率值增加,活性迅速下降。暗示质膜的磷脂含量变化可能是胁迫导致质膜 H^+—ATP_(ase)活性增加的主要原因。
- 胡章立李琳荆家海焦新之
- 关键词:水分胁迫玉米氢离子叶片
- 杜氏盐藻(Dunalielle salina)盐适应相关蛋白被引量:13
- 1998年
- 观察不同盐浓度培养液中生长的杜氏盐藻可溶性蛋白SDS-PAG图谱,发现高盐与低盐相比,其51kD和63kD蛋白含量高,而23kD的蛋白含量则低。高渗骤变后,51kD蛋白的含量减少,而23kD蛋白的含量增加两倍或两倍以上,骤变23h后含量增加已非常明显;低渗骤变后24h,51kD和23kD蛋白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另外,有一分子量约为26kD的蛋白在高盐下易降解。分析了这些蛋白与社氏盐藻渗透调节的可能关系。
- 徐坤李琳欧阳光察焦新之
- 关键词:蛋白
- 磷酸饥饿时番茄幼苗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与Pi吸收的关系被引量:20
- 1999年
- 磷酸饥饿时,番茄幼苗根部及地上部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增强,根部细胞表面酸性磷酸酶及根部外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亦明显提高。动力学分析表明,磷酸饥饿提高了番茄幼苗根部的酸性磷酸酶对其底物的亲和力。另外,磷酸饥饿对番茄幼苗根部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最适pH值没有影响。钼酸对番茄幼苗根部酸性磷酸酶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番茄幼苗Pi吸收速率也有十分明显的抑制效果。以上结果表明,磷酸饥饿时,番茄幼苗Pi吸收的适应性变化可能与根部酸性磷酸酶特别是根部细胞表面酸性磷酸酶及其外泌酸性磷酸酶的参与密切关联。
- 宋克敏焦新之李琳颜季琼
- 关键词:番茄酸性磷酸酶磷吸收
- 杜氏盐藻渗透调节过程中的甘油代谢途径被引量:31
- 1994年
- 杜氏盐藻在适应外界盐浓度变化的过程中,甘油是其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低渗处理提高藻细胞的呼吸速率60%以上;高渗处理对呼吸无明显影响,但大大刺激光合放氧速率。呼吸链的细胞色素电子传递链抑制剂KCN和交替氧化酶抑制剂SHAM对杜氏藻渗透调节过程中的呼吸.胞内甘油、ATP、淀粉会量的变化有不同的抑制效果。低渗情况下,胞内甘油转化为淀粉,所需能量由正常呼吸链和交替氧化酶途径同时提供;高渗情况下.淀粉则降解为甘油,光下甘油合成的能量主要由光合电子链提供,暗中则由正常呼吸链提供。
- 李红萍焦新之
- 关键词:杜氏藻甘油代谢
- 二羟丙酮还原酶在杜氏盐藻渗透调节过程中的特性被引量:8
- 1993年
- 从杜氏盐藻分离得到的二羟丙酮还原酶能专一性地催化二羟丙酮和甘油之间的可逆反应。酶催化二羟丙酮还原及甘油氧化的最适 PH分别为7.5和9.0;藻细胞经高渗处理,其甘油含量增加,酶催化甘油合成的活性比处理前提高120%,且大于其催化甘油转化的活性;藻细胞经低渗处理,其甘油含量减少,酶催化甘油转化的速率比处理前提高32%,暗示二羟丙酮还原酶在杜氏盐藻渗透调节过程中是甘油合成或转化的一个关键酶。
- 黄益群焦新之
- 关键词:杜氏盐藻还原酶
- 杜氏盐藻质膜ATPase在渗透调节中的可能作用被引量:36
- 1991年
- 杜氏盐藻是一种以甘油为渗透调节物质的单细胞海藻,能够在0.08~5.0mol/L NaGl的培养液中生长。当外界NaGl浓度从0.5mol/L上升到4.0mol/L时,藻细胞内的Na^+和K^+含量变化不大,甘油含量则从6.20Pg/cell上升到51.50pg/cell。当藻细胞承受2.0mol/L到3.0mol/L NaCl的高渗胁迫时,能通过增加细胞内甘油含量来恢复原有形态;同时,藻细胞的H^+分泌增加,ATP含量下降;20μmol/L Na_3VO_4抑制了这些变化。KGN处理虽降低藻细胞内的ATP含量,却增加K^+外流和Na^+内渗。
- 陈志焦新之刘虹
- 关键词:杜氏藻质膜三磷酸腺苷
- 耐低钾水稻的根质膜ATPase和H^+分泌特性被引量:6
- 1998年
- 对耐低钾和不耐低钾的水稻(OryzasativaL.)“威优49”和“远诱1号”的根原生质膜ATPase性质的研究表明,这两种水稻的质膜ATPase活性的最适pH均为60,均在底物ATP浓度为3mmol/L时达到最大反应速度,Km值均在0.85左右。K+对这两种水稻的质膜ATPase活性均具有促进作用。当介质中[Km]≤50mmol/L时随[K+]的增大,对耐低钾品种根质膜ATPase活性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不耐低钾品种;当介质[K+]在100~200mmol/L之间时,K+对两种水稻品种质膜ATPase活性的刺激效应的差别减小。这两个水稻品种的基础H+分泌没有明显差别,但钾刺激的H+分泌存在差异,K+对耐低钾品种H+分泌的刺激效应大于不耐低钾品种。抑制剂实验表明在耐低钾和不耐低钾的水稻品种中,K+刺激的根质膜ATPase活性,K+刺激的H+分泌和K+吸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对K+刺激的质膜ATPase活性和H+分泌的抑制会减少根对K+的吸收量。推测耐低钾水稻的质膜ATPase和H+分泌对K+更为敏感,特别是在低浓度K+存在时,可能是耐低钾水稻更能利用低浓度K+、在低钾环境中能更好生长的一个原因。
- 林葵李琳徐坤颜季琼焦新之
- 关键词:耐低钾水稻
- 花生幼苗下胚轴质膜氧化还原系统被引量:16
- 1992年
- 花生幼苗下胚轴细胞膜制剂具有氧化NAD(P)H,还原Fe(CN)_6^(3-)与EDTA-Fe^(3+)的能力,当Fe(CN)_6^(3-)浓度为1mmol/L时,膜制剂氧化NADH和NAD(P)H的K_m分别为100和110μmol/L;V_(max)为1400和710nmol mg^(-1) proteinmin^(-1),最适pH为8.0。NADH 0.25 mmol/L浓度下,膜制剂还原Fe(CN)_6^(3-)的K_m为40,V_(max)为1300;还原EDTA-Fe^(3+)的K_m为125,V_(max)为180,最适pH分别为8.0与7.0。氧为该系统天然受体,鱼藤酮、抗霉素A与CN^-对其活性无影响,10μmol/L的DCCD抑制其活性约20%,10μmol/L的SHAM抑制近50%活性。
- 焦新之李琳倪晋山
- 关键词:氧化还原系统花生下胚轴质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