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蕾
-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瑞舒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大鼠心肌肥厚性重构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心肌肥厚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SPF级体重240~300 g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厄贝沙坦组和联合组。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连续14 d给予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2.5 mg/kg)。自造模当天开始,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瑞舒伐他汀组、厄贝沙坦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4 mg·kg^(-1)·d^(-1))、厄贝沙坦(15 mg·kg^(-1)·d^(-1))和瑞舒伐他汀(4 mg·kg^(-1)·d^(-1))+厄贝沙坦(15 mg·kg^(-1)·d^(-1))灌胃处理,连续干预4周。干预结束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左室质量指数,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肥大程度,RT-PCR测定肥大相关因子ANF、β-MHC和AT1受体(AT1R)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AT1R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心脏质量指数、左室质量指数、ANF和β-MHC的mRNA表达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瑞舒伐他汀组和厄贝沙坦组的心脏质量指数、左室质量指数、ANF和β-MHC的mRNA表达均降低(P<0.05),联合组效果优于单药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及厄贝沙坦组AT1R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而联合组AT1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各单独用药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及厄贝沙坦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心肌肥厚。它们的抗心肌肥厚作用可通过下调AT1R的mRNA和蛋白表达实现。联合用药的效果优于单一药物。
- 张斌汤建民杨蕾杨雁华
- 关键词:心肌肥厚瑞舒伐他汀厄贝沙坦AT1受体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从60只SD雄性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对照组,只分离不结扎前降支,余下的50只分别结扎其前降支制作AMI模型。24 h后存活的41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MI组13只、Statin1组14只、Statin2组14只。术后第1天起,Statin1、2组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5、3.0 mg/(kg·d)灌胃,对照组及AMI组分别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TUNEL法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2(Mnf2)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Akt(p-Akt)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及Statin1、Statin2组心肌细胞AI升高,p-Akt表达下降,Mnf2表达增加(P均<0.05);与AMI组相比,Statin1、Statin2组心肌细胞AI和Mnf2表达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p-Akt表达增高(P<0.05),且Statin2组较Statin1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抑制大鼠AMI后的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下调Mnf2的表达有关,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
- 杨蕾刘海龙张斌汤建民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细胞凋亡线粒体融合蛋白2瑞舒伐他汀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早期完全血运重建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急诊PCI治疗患者后不同血运重建方式(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0例AMI合并MV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冠脉血运重建方式分为完全性血运重建组(CR组)82例和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ICR组)118例;CR组再分为早期直接完全血运重建组(CR1组)31例和择期分次完全血运重建组(CR2组)51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PCI治疗情况、药物使用情况、PCI术后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一般药物使用情况、冠脉病变情况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CR组置入支架数目明显多于ICR组,CR组硝酸酯类药物使用情况明显低于ICR组(P均<0.05);严格随访18个月,ICR组住院期间及院外再发心绞痛比例、再次血运重建比例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R组,CR2组再发心绞痛及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CR1组(P均<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估算发现不完全血运重建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AMI合并MVD急诊PCI治疗患者完全性血运重建临床疗效及预后优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者,直接完全血运重建组临床疗效及预后优于择期分次完全血运重建。PCI治疗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术后易发MACE。
- 刘海龙杨蕾朱银川杨雁华汤建民
- 关键词:冠脉多支病变血运重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