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书杨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烧伤
  • 1篇电烧伤
  • 1篇药理
  • 1篇药物外敷
  • 1篇药性分析
  • 1篇愈合
  • 1篇原菌分布
  • 1篇伤创
  • 1篇烧伤创面
  • 1篇实验药理
  • 1篇中性粒细胞
  • 1篇外敷
  • 1篇外用
  • 1篇外用药
  • 1篇细胞
  • 1篇粒细胞
  • 1篇耐药
  • 1篇耐药性
  • 1篇耐药性分析
  • 1篇WBC

机构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陈书杨
  • 2篇高兴新
  • 1篇梁自乾
  • 1篇丁华荣
  • 1篇杨磊
  • 1篇张立明

传媒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年份

  • 3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烧伤患者感染与CD64^+中性粒细胞相关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目前关于烧伤患者感染体外相关指标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烧伤并发感染患者早期外周血CD64^+中性粒细胞变化情况及体外增殖情况。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临床医学院烧伤科患者86例,其中并发感染患者44例为试验组,未发生感染患者42例为体内对照组。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出CD64^+中性粒细胞,在体外用已灭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进行刺激使其增殖,模拟感染发生作为体外实验组,体外对照组加入相同体积PBS。MODFIT 2软件进行增殖指数的分析。检测其外周血中WBC含量及中性粒细胞中CD64^+细胞比例,通过ROC曲线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在体外增殖实验中,实验组CD64^+细胞平均增殖指数(6.48±0.11)明显高于对照组(2.63±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外周血中CD64^+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体内对照组[(64.25±13.11)%vs(16.33±2.77)%,P<0.05]。ROC曲线显示CD64诊断烧伤并发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WBC(94.2%vs 68.5%,76.8%vs 64.7%,P<0.05)。结论烧伤并发感染患者外周血中CD64^+细胞明显增多,可以作为烧伤患者并发感染时早期监测的指标。
杨磊高兴新庞远翔陈书杨张立明陈委培
关键词:烧伤WBCCD64
两种不同外用药对大鼠烫伤创面感染及愈合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SD大鼠深II°烫伤创面模型,利用纳米银抗菌凝胶及莫匹罗星软膏两种不同药物对创面进行换药处理,探究这两种药物对大鼠烧伤创面愈合、感染、组织炎症反应、微血管再生等的不同影响,为临床创面换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陈书杨
关键词:烧伤创面创面感染药物外敷实验药理
电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电烧伤患者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为更好地治疗电烧伤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电烧伤患者各类标本分离的病原菌资料,根据电烧伤类型分为电接触伤A组、电弧烧伤B组,对各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256株病原菌,创面感染菌株238例占92.97%,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4.8%;两组革兰阴性病原菌分布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病原菌分布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较高(39.2%),鲍曼氏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高。结论:电烧伤患者最常见的感染仍为创面感染,且电接触伤与电弧烧伤菌株构成存在差异,优势病原菌对多种常用的抗生素表现出高耐药性。
陈书杨梁自乾丁华荣高兴新
关键词:电烧伤耐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