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兴新

作品数:20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烧伤
  • 6篇创面
  • 5篇细胞
  • 4篇CD64
  • 3篇伤残
  • 3篇烧伤残余创面
  • 3篇中性粒细胞
  • 3篇粒细胞
  • 3篇残余创面
  • 2篇抑菌
  • 2篇愈合
  • 2篇烧伤感染
  • 2篇创面修复
  • 1篇大叶
  • 1篇大叶桉
  • 1篇带教
  • 1篇单胞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碘伏

机构

  • 14篇广西医科大学...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国际旅行...

作者

  • 18篇高兴新
  • 5篇王润秀
  • 4篇刘达恩
  • 3篇欧斌贤
  • 3篇李顺堂
  • 3篇农庆文
  • 3篇杨磊
  • 3篇张立明
  • 2篇林源
  • 2篇蒙诚跃
  • 2篇张艮龙
  • 2篇柳权
  • 2篇陈书杨
  • 2篇杜刚
  • 1篇劳山
  • 1篇李生华
  • 1篇梁自乾
  • 1篇鲁海强
  • 1篇宋德志
  • 1篇蔡双启

传媒

  • 2篇广西医学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蛇志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大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硫酸烧伤后创面演变及早期处理方法的基础研究
硫酸烧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损伤之一,大多数是因感情纠纷引起,毁容程度相当严重,如不在恰当的时间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愈合后极易形成严重的难以恢复的瘢痕挛缩、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美观和功能,并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大降低...
高兴新
关键词:硫酸烧伤创面加深创面愈合
文献传递
CD64对抗生素治疗烧伤感染的参考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索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对烧伤患者应用抗生素的参考意义。方法:选择烧伤感染住院患者126例,按照性别、年龄、烧伤原因、吸入性损伤和烧伤指数(BI)进行配对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CD64组和对照组(n=63)。CD64组根据中性粒细胞CD64作为开始和停用抗生素的依据;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应用抗生素。出院后统计两组抗生素疗程、抗生素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临床有效率。结果:CD64组抗生素疗程为(17.86±5.67)d,短于对照组(24.04±7.74)d(P<0.05)。CD64组的抗生素费用为(5 276.56±1 643.33)元,低于对照组(7 341.68±2 007.72)元(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预后和临床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判断抗生素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CD64(0.896)>C反应蛋白(0.806)>中性粒细胞百分数(0.672)>白细胞计数(0.561)。结论 :烧伤感染时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水平可作为指导临床抗生素应用的参考指标,可以缩短抗生素使用疗程,降低抗生素费用。
柳权张立明王润秀蒙诚跃欧斌贤高兴新
关键词:烧伤抗生素CD64
CD64^+中性粒细胞在烧伤并发感染患者体内变化趋势检测被引量:1
2016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CD64^+中性粒细胞在烧伤并发感染患者体内的变化趋势。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烧伤科就诊的患者共100例,男性73例,女性27例;其中观察组(并发感染)50例,对照组(未发生感染)患者5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烧伤面积统计,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体内CD64^+中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比例,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强度的差异性。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64^+中性粒细胞比例平均高达(41.5±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分子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我们得出结论,烧伤并发感染患者体内CD64^+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且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未感染患者,可以用于日后患者感染的诊断及预测。
高兴新杨磊杜刚
关键词:烧伤CD64
将“医师讲座”引入临床药学专业微生物学课堂的初步探索
2018年
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微生物学课程时存在目标不明确、缺乏主动性的问题。为此我们对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邀请临床医师到课堂开展专题讲座,并通过分组讨论式教学探究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间的联系和差距。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训练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有助于其职业素养的培养。
蔡双启杜刚高兴新李文宋德志
关键词:微生物学临床药学
中医药在烧伤残余创面的应用概况被引量:5
2008年
张艮龙王润秀高兴新
关键词:中医药烧伤残余创面
CD64对烧伤感染早期诊断的评估
张立明林发全王润秀韦俊欧斌贤高兴新刘达恩李德绘农庆文汪永莲张翚
自1958年中国开展救治大面积烧伤患者以来,感染一直是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原因。烧伤患者高感染易感性以及脓毒症临床症状的不典型性和多样性使得早期诊治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感染的严重程度很难判断,早期...
关键词:
关键词:烧伤感染疾病治疗
维生素D对严重烧伤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和意义:严重烧伤是一种复杂的外伤性皮肤损伤,不仅对局部皮肤造成损伤,还可对远离皮肤创面的所有器官系统产生有害影响。肝脏在机体应对热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造成对自身的损伤。研究发现,大多数严重烧伤患者存在...
高兴新
关键词:维生素D烧伤肝损伤氧化应激
VSD在难制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对VSD 在难制动部位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进行临床研究。方法:由于在难制动部位创面修复过程中因不可避免的活动常常因为创基与覆盖组织之间的移动或滑动,影响组织间的紧贴与生长,甚至积血或积液,导致覆盖组织成活欠佳或坏死。本...
林源高兴新欧远宾
关键词:VSD创面修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器官移植中记忆性T细胞的影响
2016年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中记忆性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通过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的方法诱导CD8^+记忆性T淋巴细胞的产生,在体外应用混合淋巴增殖实验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经过刺激后的T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同种异基因小鼠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在体内验证和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移植器官生存寿命的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混合淋巴增殖实验中,可以有效抑制CD8^+记忆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实验组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t=4.575,p<0.05);在小鼠心脏移植模型中,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移植心脏的生存寿命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有效抑制器官移植中CD8^+记忆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诱导免疫耐受,延长异体器官存活时间。
杜刚杨磊宋德志高兴新姚军劳山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基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
阴股沟皮瓣在男性外生殖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以蒂在上的阴股沟皮瓣转移联合植皮的修复方法在男性外生殖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和烧伤整形外科2015年3月至2020年8月共同诊治的男性外生殖器恶性肿瘤患者18例,其中阴茎鳞状细胞癌6例,阴囊鳞状细胞癌4例,阴囊Paget病8例。行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根据创面所在部位及大小选择蒂在上的单侧或双侧阴股沟皮瓣转移覆盖阴囊区,残缺创面行中厚皮植皮修复。结果:18例患者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创面缺损面积范围为6 cm×8 cm~19 cm×12 cm,根据缺损创面所在的解剖分区及大小采用单侧或双侧阴股沟皮瓣转移联合植皮的方法进行修复,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至18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其中2例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复发。结论:蒂在上部的阴股沟皮瓣血供确切,设计灵活,对供区损伤小,灵活选择单侧或双侧阴股沟皮瓣转移并联合植皮修复男性外生殖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的缺损创面,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李顺堂刘德云石源李生华农庆文高兴新吴亚军钟朝议刘达恩
关键词:恶性肿瘤男性外生殖器阴股沟皮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