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虎

作品数:19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6篇细胞
  • 5篇肝癌
  • 3篇蛋白
  • 3篇血管
  • 3篇抑制剂
  • 3篇制剂
  • 3篇食管
  • 3篇免疫
  • 2篇一线治疗
  • 2篇食管癌
  • 2篇双气囊
  • 2篇双气囊小肠镜
  • 2篇晚期
  • 2篇腺癌
  • 2篇消化道
  • 2篇小肠
  • 2篇小肠镜
  • 2篇免疫治疗
  • 2篇局部复发

机构

  • 19篇武汉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甘肃省肿瘤医...
  • 1篇西安医学院
  • 1篇湖北省孝感市...
  • 1篇安阳市肿瘤医...

作者

  • 19篇邱虎
  • 11篇陈永顺
  • 9篇柯少波
  • 7篇余保平
  • 6篇石薇
  • 2篇黄振鹏
  • 2篇罗曼
  • 1篇宋海侠
  • 1篇罗和生
  • 1篇容谦
  • 1篇罗波

传媒

  • 5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帕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索阿帕替尼在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效应。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35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250~500 mg口服,每天1次。对于疾病控制有效的患者(包括CR、PR和SD)继续给药直至PD或无法耐受或死亡。主要终点为PFS和OS,次要终点为DCR、ORR,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CR 1例,PR 17例,SD 11例,ORR 51.43%,DCR 82.86%,中位PFS 9.7月,中位OS 11.1月。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蛋白尿等,大多3~5级不良反应均可逆,安全性好。结论阿帕替尼可以改善肝癌患者的临床获益、安全有效,是晚期肝癌可选择的一线方案。
柯少波汪晶邱虎蔡高科龚毅陈永顺
关键词:肝癌一线治疗
肝癌组织中SMARCC1 mRNA表达变化及其对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肝癌组织中SMARCC1 mRNA的表达,探讨下调SMARCC1 mRNA表达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SMARCC1mRNA表达,比较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SMARCC1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取肝癌HepG2细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siRNA法下调SMARCC1 mRNA表达,对照组加入siRNA阴性对照物。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两组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法观察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肝癌组织中SMARCC1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 01)。观察组细胞迁移率低于对照组,穿膜细胞数少于对照组,细胞中MMP-2、MMP-9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肝癌组织中SMARCC1 mRNA表达升高;下调SMARCC1 mRNA表达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MMP-9表达有关。
柯少波邱虎石薇陈佳梅陈永顺
关键词:肝癌HEPG2细胞细胞迁移细胞侵袭基质金属蛋白酶
放射治疗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近十年来,原发性肝癌无论是在局部治疗还是在全身治疗上都取得了快速的突破进展。单一的局部治疗或全身治疗对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控制并不理想,联合治疗模式已成为绝大多数原发性肝癌治疗的选择。以放射治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模式在临床研究中的疗效已得到证实,但是何种联合治疗模式是最佳的治疗模式仍需要基础与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本文综述了在原发性肝癌中以放射治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模式的研究进展,期待更多及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为原发性肝癌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张蔡羽天邱虎蔡高科黄镇夏玲玲陈永顺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体能状态评分≥3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膜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法、安全性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NSCLC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57岁(46~74岁)。确诊时均为肺腺癌Ⅳ期;3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第21号外显子突变,2例第19号外显子突变;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ALK)融合突变。肺腺癌治疗后进展出现脑膜转移的时间窗:3例>12个月,3例<12个月,平均为20.3个月。出现脑膜转移时,体能状态评分均≥3分,6例头颅磁共振成像均显示软脑膜线性强化。1例脑脊液中发现癌细胞。4例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1例口服EGFR-TKI治疗,1例口服EGFR-TKI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9个月(2~1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6个月(2~11个月)。结论肺腺癌可能易出现脑膜转移;体能状态评分≥3分的NSCLC脑膜转移患者口服靶向药物联合贝伐珠单抗耐受性好,安全性高,疗效较好。
高熠石薇柯少波陈佳梅邱虎韩琛龚毅赵文思汪晨宇蔡高科陈永顺
关键词:腺癌脑膜肿瘤肿瘤转移蛋白激酶抑制剂
根治性放化疗后复发食管鳞癌的胶原表达及挽救治疗选择
2024年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根治性放化疗后局部复发病例的胶原纤维变化,以及不同挽救方式的不良反应和生存率差异,为挽救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2年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接受根治性放化疗,并出现局部复发的137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用Masson染色法测定不同复发时间病例的石蜡样本中胶原纤维表达,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胶原纤维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半定量分析。依据复发之后的挽救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挽救性手术组、二程放化疗组和免疫化疗组,分析三组患者生存率以及食管气管瘘、出血、心包积液、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复发食管鳞癌中的胶原纤维表达量较原发食管鳞癌明显增高;胶原纤维表达随着复发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7年后复发病例中的胶原纤维表达量和原发食管鳞癌类似。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在挽救性手术组为47%、30%、20%,二程放化疗组为50%、27%、15%,免疫化疗组为72.5%、50%、50%,免疫化疗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具有优于挽救性手术组和二程放化疗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治性放化疗后复发的食管鳞癌中富含胶原纤维,随着复发间隔时间延长,胶原纤维表达量减少;采用挽救性手术、二程放化疗和免疫化疗的挽救治疗方式效果相当。
卢宁朱航加黄镇汪晶石薇龚毅邱虎柯少波陈永顺
关键词:食管鳞癌局部复发挽救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体弱的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体弱的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筛选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确诊的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并纳入体弱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总结该疗法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纳入的33例患者中,胆囊癌13例、肝内胆管癌17例、肝外胆管癌3例;接受一线治疗18例、二线治疗15例。经联合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6.7%和90.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8.1个月和13.7个月。7例(21.2%)观察到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未观察到4级或5级TRAEs。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胆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为体弱的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吴思鹏邱虎张蔡羽天黄镇柯少波周子仪陈永顺
关键词:胆道恶性肿瘤抗血管生成
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后局部复发挽救治疗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后局部复发患者的挽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收集2002-2012年符合入组条件患者126例,分别接受挽救性手术、挽救性放化疗和姑息治疗。结果全组126例患者中58例接受挽救性手术、52例行挽救性放化疗、16例接受了姑息治疗。接受挽救治疗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16%、4%,接受姑息治疗者生存期均未达到1年(P<0.001)。挽救性手术和挽救性放化疗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8%、20%、7%与51%、11%、3%(P=0.473)。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肿瘤T分期和挽救治疗方式为局部复发患者预后影响因素(P<0.001)。挽救性手术感染发生率16%,挽救性放化疗的食管气管瘘和食管纵隔瘘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6%。结论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后局部复发患者挽救治疗可带来生存获益,挽救性手术和挽救性放化疗均为可选方法,但应关注治疗并发症。
陈永顺程欣宇宋海侠柯少波程国威石薇邱虎高熠陈佳梅
关键词:预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一线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
2022年
近10年来,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在系统治疗上取得了快速突破性进展。单一系统治疗对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控制不理想,联合治疗模式是绝大多数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方案。肿瘤微环境的变化是目前抗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放射治疗均可诱导原发性肝癌微环境发生变化。因此,联合治疗的协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报道1例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一线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其研究结果显示:依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为部分缓解,患者生存时间>20个月,无明显不良反应,生命质量高。
邱虎柯少波蔡高科陈永顺
关键词:免疫治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7年
消化系统肿瘤已逐渐成为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其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早期发现也显得尤为重要。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消化系统肿瘤的监测、筛查和诊断是一项较为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新型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以提高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率。
邱虎余保平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
基于肿瘤负荷评分评估肝癌切除或移植术后的预后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明确肿瘤负荷相关指标,包括肿瘤负荷评分(TBS)和微血管浸润(MVI),术前炎症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是否可用于评估肝细胞癌手术(移植或切除)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81例肝细胞癌术后患者基线资料,随访截止时间为2022年6月,采用Kaplan-Meier(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判定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339 d,患者中位年龄是53岁;81例肝细胞癌患者中位进展时间为402 d,中位生存时间是1219 d;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提示中国肝癌分期(HR=2.358,95%CI:1.351~4.116,P=0.003)、TBS(HR=2.079,95%CI:1.229~3.516,P=0.006)是肝细胞癌患者术后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肝癌分期(HR=3.241,95%CI:1.604~6.549,P=0.001)、PLR(HR=2.411,95%CI:1.241~4.682,P=0.009)、TBS(HR=2.218,95%CI:1.131~4.351,P=0.02)是肝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负荷评分是肝细胞癌的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患者的复发时间及生存时间均有良好的指导效果,甄别肝细胞癌切除术后高危因素对于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和术后的辅助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张蔡羽天邱虎蔡高科黄镇夏玲玲郭琴陈永顺
关键词:肝切除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