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新生儿
  • 2篇护理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新生儿静脉留...
  • 1篇新生儿科护士
  • 1篇新生儿疼痛
  • 1篇新生儿重症
  • 1篇新生儿重症监...
  • 1篇新生儿重症监...
  • 1篇羊水
  • 1篇院内感染因素
  • 1篇疼痛
  • 1篇疼痛管理
  • 1篇重症
  • 1篇重症监护
  • 1篇重症监护室
  • 1篇小肠
  • 1篇小肠结肠炎
  • 1篇留置
  • 1篇满意度

机构

  • 4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4篇钟小丹
  • 2篇张达娟
  • 1篇黄海燕
  • 1篇黎红平
  • 1篇朱春菊
  • 1篇赖云春

传媒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疾病监测与控...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肺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选取我院2015年1月~6月静脉留置针的90例肺炎患儿。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各45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2组患儿并发症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达96%,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管理后,有效降低了留置针留置期间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钟小丹张达娟林杏屏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新生儿ICU院内感染因素与护理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ICU院内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ICU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ICU院内感染的因素。结果:抗生素使用种类、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体重、胎龄均是可能导致新生儿ICU院内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到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体重、抗生素种类、胎龄、侵入性操作和住院时间。结论:新生儿ICU院内感染的因素较复杂,应积极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降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生命安全。
黄海燕朱春菊钟小丹邱伟珍赖云春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
早期羊水喂养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早期羊水喂养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新生儿室收治的9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喂食健康的母奶或配方奶。观察组早期喂食健康母亲的羊水后给予母乳或配方奶喂养,母乳由婴儿母亲提供,配方奶由医院统一提供。比较两组静脉营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自发性肠穿孔、慢性肺疾病、败血症、胆汁淤积、视网膜病变ROP、脑室内出血IVH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8.89%和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静脉营养时间、平均体重增长、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羊水喂养能够有效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自发性肠穿孔、慢性肺疾病、败血症、胆汁淤积、视网膜病变及其脑室内出血,减少住院时间及其住院费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钟小丹黎红平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科护士新生儿疼痛管理认知水平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调查我院新生儿科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管理认知水平,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我院新生儿科89人护士进行关于新生儿疼痛管理认知水平的问卷调查。结果问卷卷面总分60分,平均得分(28.45±1.65)分,平均正确率为50.17%。本科以上学历护士平均得分率为72.58%,较其他较低学历组正确率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工作年资越长护士较年资较短护士得分率高,平均为72.4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关于"镇痛药物"部分,平均得分率仅有30.25%。结论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院新生儿科护士对于新生儿疼痛管理水平普遍缺乏一定程度认知,特别是对于镇痛药种类的选择、用量、使用时间上认知程度非常低;不同学历和不同工作经验均对其认知水平有所影响;医学院应强化在校护理类学生对疼痛管理的理论认知课程,医院护理部应将疼痛管理作为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并组织一线护理人员参加有效的疼痛管理培训,以提升一线护理人员对于疼痛管理的认知。
钟小丹张达娟林杏屏
关键词:护士疼痛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