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达娟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新生儿
  • 2篇疼痛
  • 2篇护理
  • 2篇儿科
  • 1篇新生儿败血症
  • 1篇新生儿静脉留...
  • 1篇新生儿科护士
  • 1篇新生儿疼痛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置管
  • 1篇疼痛干预
  • 1篇疼痛管理
  • 1篇细节护理
  • 1篇留置
  • 1篇满意度
  • 1篇静脉
  • 1篇静脉留置
  • 1篇静脉留置针
  • 1篇护理满意度

机构

  • 4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4篇张达娟
  • 2篇何凤梅
  • 2篇钟小丹
  • 1篇张春丽
  • 1篇朱春菊
  • 1篇陈彩云
  • 1篇苏春梅
  • 1篇胡飞

传媒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疾病监测与控...
  • 1篇全科护理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差异性疼痛干预在PICC置管早产儿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疼痛干预措施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早产儿的作用效果。方法:将149例PICC置管早产儿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36例、口服母乳组45例、非营养性吸吮组39例、对照组29例,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予以局部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干预,口服母乳组予以微量母乳喂养干预,非营养性吸吮组予以非营养性吸吮干预,对照组不予以任何干预措施。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早产儿PICC置管穿刺时、送管时、固定时、操作后30 s时的PIPP-R评分相较于口服母乳组、非营养性吸吮组、对照组均较低(P<0.0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早产儿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的27.59%(P<0.0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口服母乳组早产儿入院第10天体重高于非营养性吸吮组、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短于非营养性吸吮组、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IPP-R评分及未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干预均是PICC置管早产儿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减轻PICC置管早产儿的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有利于增加早产儿体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胡飞何凤梅张春丽张达娟
关键词:早产儿PICC置管疼痛干预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肺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选取我院2015年1月~6月静脉留置针的90例肺炎患儿。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各45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2组患儿并发症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达96%,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管理后,有效降低了留置针留置期间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钟小丹张达娟林杏屏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细节护理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疗效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救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38例为对照组,此时间段仅开展常规护理及治疗。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同类患儿42例为观察组,此时间段全面开展细节护理。对比两组疗效、住院时间、病人家属对护理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人家属对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有助于提高新生儿败血症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朱春菊陈彩云何凤梅林杏屏苏春梅张达娟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细节护理儿科护理
新生儿科护士新生儿疼痛管理认知水平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调查我院新生儿科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管理认知水平,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我院新生儿科89人护士进行关于新生儿疼痛管理认知水平的问卷调查。结果问卷卷面总分60分,平均得分(28.45±1.65)分,平均正确率为50.17%。本科以上学历护士平均得分率为72.58%,较其他较低学历组正确率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工作年资越长护士较年资较短护士得分率高,平均为72.4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关于"镇痛药物"部分,平均得分率仅有30.25%。结论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院新生儿科护士对于新生儿疼痛管理水平普遍缺乏一定程度认知,特别是对于镇痛药种类的选择、用量、使用时间上认知程度非常低;不同学历和不同工作经验均对其认知水平有所影响;医学院应强化在校护理类学生对疼痛管理的理论认知课程,医院护理部应将疼痛管理作为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并组织一线护理人员参加有效的疼痛管理培训,以提升一线护理人员对于疼痛管理的认知。
钟小丹张达娟林杏屏
关键词:护士疼痛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