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代群 作品数:7 被引量:87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临沂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多模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评估作用 赵广健 雷红艳 王立泉 程中荣 杨代群 王自然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微出血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运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前后静脉低信号及微出血情况,观察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及安全性,以指导个性化溶栓治疗.方法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多模磁共振检查,根据 SWI 检测结果分为静脉对称组和静脉不对称组,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复查多模磁共振.观察对比两组间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其中静脉对称组17例,静脉不对称组43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h 及24 h 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11.9±3.8),(7.3±4.5),(7.1±5.2)分和(12.4±4.2),(8.2±4.3),(7.9±4.8)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90 d死亡率均为0.静脉对称组微出血灶数目、微出血级别及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低于静脉不对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90 d 神经功能改善率为分别为70.2%和58.1%,静脉对称组预后优于静脉不对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WI 静脉低信号可以作为评价低灌注程度、溶栓预后效果及溶栓后出血的指标,指导个体化溶栓治疗. 赵广健 王自然 王立泉 程中荣 雷红艳 杨代群 崔言森 张士瑞关键词:卒中 静脉溶栓 微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后血凝状态的血栓弹力图观测 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后血凝状态的变化。方法选取静脉应用阿替普酶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测定溶栓前及溶栓后1、3、12 h的血栓弹力图。测定参数包括R值(凝血反应时间)、K值(凝血形成时间)、Angle角(凝固角)、MA值(两侧曲线最宽距离或称最大振幅)。结果溶栓前所有患者R值较正常值缩短,K值、Angle角和MA值正常;溶栓后1 h,R、K值较溶栓前增加;MA值、Angel角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12 h数值基本接近于溶栓前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可以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后血凝状态的变化,对下一步临床治疗指导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王自然 崔言森 雷红艳 郑梅 杨代群 孙全余关键词:血栓弹力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 阿替普酶注射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1 2017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和溶栓时间的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90例、B组90例和C组40例。A组予以阿替普酶0.6 mg·kg^(-1),静脉滴注,溶栓时间<30 min;B组予以阿替普酶0.6 mg·kg^(-1),静脉滴注,溶栓时间约60 min;C组予以阿替普酶0.9 mg·kg^(-1),静脉滴注,溶栓时间约60 min。溶栓治疗1 d后,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1),qd,持续3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 h,A、B、C组NIHSS评分分别为(7.11±0.83),(8.24±0.96),(8.32±1.38)分;治疗后1 d,A、B、C组NIHSS评分分别为(7.92±0.93),(8.92±1.03),(9.09±1.17)分;治疗后7 d,A、B、C组NIHSS评分分别为(6.63±0.77),(7.31±0.83),(7.36±0.88)分;治疗后30 d,A、B、C组NIHSS评分分别为(4.89±0.62),(5.62±0.76),(5.78±0.87)分;治疗后90 d,A、B、C组NIHSS评分分别为(3.53±0.58),(4.77±0.55),(4.69±0.61)分,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A、B、C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72.22%(65/90例),54.44%(49/90例),55.00%(22/40例),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牙龈出血为主,A、B、C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89%,12.22%,17.50%,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0.6 mg·kg^(-1),溶栓时间<30 min的方案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不增加出血的风险,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王自然 郑梅 赵广建 杨代群 雷红艳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 阿司匹林 血糖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相关分析 2022年 探讨血糖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中老年帕金森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86例(PD组),其中H-Y分期1-2-级42例,H-Y分期2.5-4级44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收集入组者年龄、性别、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P感染等基线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PD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幽门螺杆菌感染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Y分期2.5-4级患者HP感染率高于1-2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升高、HP感染可能是PD的危险因素;HP感染可能与PD严重程度相关。 杨代群 魏绪芳 刘运涌关键词:帕金森病 血糖 幽门螺杆菌 线粒体 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索更适合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的给药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经静... 崔言森 赵广健 雷红艳 程中荣 王立泉 杨代群 张士瑞 王自然关键词:低剂量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小剂量与标准剂量静脉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与标准剂量静脉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受静脉阿替普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用药剂量分为小剂量组(0.6~0.8 mg/kg)和标准剂量组(0.9 mg/kg)。在发病后9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价临床转归,0~1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安全性指标为发病后90 d内的病死率以及7 d内的有症状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ICH)发生率。结果共纳入790例患者,小剂量组612例,标准剂量组178例。两组各项基线临床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小剂量组90 d转归良好率(35.6%对37.6%;χ2=0.872,P=0.35)和病死率(5.1%对6.2%;χ2=2.173,P=0.14)与标准剂量组均无显著差异,但SICH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准剂量组(1.8%对5.1%;χ2=5.875,P=0.015)。结论小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与标准剂量方案相当,而且安全性更好。 王自然 赵广健 任熙文 崔言森 雷红艳 杨代群关键词: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