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预后
  • 2篇重症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压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停搏
  • 1篇血压
  • 1篇预后分析
  • 1篇再插管
  • 1篇执行率
  • 1篇衰竭
  • 1篇停搏
  • 1篇通气
  • 1篇平均动脉压
  • 1篇评分
  • 1篇气管
  • 1篇气管插管
  • 1篇抢救
  • 1篇抢救过程
  • 1篇肿瘤

机构

  • 5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5篇邢学忠
  • 5篇王海军
  • 5篇曲世宁
  • 5篇高勇
  • 5篇黄初林
  • 4篇杨全会
  • 4篇张昊
  • 1篇孙克林

传媒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华重症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重症医学科三种危重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目前常用的三种评分SAPS 3、APACHEⅡ和APACHEⅣ对重症患者的预测效力、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08-10-2010-09收治的全部患者的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三种评分预测ICU患者28d病死率的能力。通过Bivariate分析比较三种评分的相关性。结果:981例患者进入最后的分析。三种评分能很好地预测危重患者28d病死率。SAPS 3,AUC=0.948(95%CI 0.914~0.982,P〈0.01);APACHEⅡ,AUC=0.863(95%CI 0.804~0.923,P〈0.01);APACHEⅣ,AUC=0.873(95%CI0.813~0.934,P〈0.01)。相关分析发现SAPS 3、APACHEⅡ、APACHEⅣ三种评分之间明显相关(R2:0.514~0.705,P〈0.01)。结论:三种评分对于ICU患者的28d病死率的预测能力相当。三种预后评分方面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邢学忠曲世宁黄初林张昊王浩王海军高勇孙克林
关键词:预后危重评分
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肿瘤患者再插管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肿瘤患者再插管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后,择期拔管的重症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重症肿瘤患者择期拔管后是否需再次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将其分别纳入再插管组(n=16)与无需再插管组(n=64)。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80例受试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择期拔管48 h后再插管率,并对重症肿瘤患者再插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本研究80例受试者中,择期拔管48 h后再插管率为20%(16/80)。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人体质量指数(BMI)及原发肿瘤部位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症肿瘤患者再插管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需再插管组患者相比,再插管组患者年龄调整的Charlson评分显著增高,分别为(2.9±1.4)分与(3.7±1.4)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0,P=0.024)。再插管组重症肿瘤患者拔管前自主呼吸试验(SBT)次数,亦显著多于无需再插管组,分别为(1.7±1.6)次与(2.9±2.4)次,二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409,P=0.018)。(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调整的Charlson评分是重症肿瘤患者再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83,95%CI:1.084~2.312,P=0.017)。(4)再插管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较无需再插管组延长,分别为(7.0±6.1)d与(19.9±20.1)d,二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7.752,P<0.001)。与无需再插管组患者相比,再插管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更长,分别为(10.0±8.3)d与(24.2±18.2)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08,P<0.001)。2组重症肿瘤患者ICU病死率、住院病死率和住院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调整的Charlson评分,是重症肿瘤患者再插管的�
邢学忠高勇王海军曲世宁黄初林张昊王浩杨全会
关键词:气管插管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衰竭患者集束化措施执行率与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研究呼吸衰竭患者集束化措施的执行率以及与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全部危重患者,纳入机械通气时间>2 d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病例为55例,男43例,女12例,年龄(63.47±12.49)岁。转入时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为2.8±2.2,转入时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3(SAPS3)为51±14。55例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7.3±5.5)d。小潮气量策略的执行率为23.6%(13/55)。符合小潮气量策略的13例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7.31±7.02)d,而不符合小潮气量策略的42例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7.31±5.07)d,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4)。相关分析发现:程序化镇静策略的执行率与机械通气时间呈明显负相关(r2=0.312,P<0.001);每日唤醒策略的执行率与机械通气时间呈明显负相关(r2=0.337,P<0.001);每日自主呼吸试验策略的执行率与机械通气时间呈明显负相关(r2=0.280,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仅每日唤醒策略与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相关(B=-0.623,P<0.001),而程序化诊断和每日自主呼吸试验策略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呼吸衰竭患者的集束化措施尤其是每日唤醒策略的执行率越高,机械通气时间越短。
邢学忠王海军曲世宁黄初林张昊王浩杨全会高勇
关键词:呼吸衰竭执行率机械通气时间
干细胞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进展
2016年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病死率高达40%,多种药物治疗未发现能够改善ARDS的预后。近年来动物研究及离体人肺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stromal cells,MSCs)可以增加肺水清除、减轻炎症,对ARDS有一定的疗效。1期临床研究提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人ARDS是安全的。MSCs治疗人ARDS的一项2期临床试验(NCT01775774)正在进行。尽管MSCs治疗ARDS刚刚起步,基于细胞的干细胞疗法为ARD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本文简要回顾MSCs治疗ARDS的现状,包括MSCs治疗ARDS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机制和存在的问题。
邢学忠高勇王海军曲世宁黄初林杨全会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干细胞疗法
心脏停搏抢救过程中维持血压对近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心脏停搏过程中血压的水平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01~2015—09间因心脏停搏转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抢救治疗的19例患者。结果3例患者家属放弃抢救,最终16例进行分析。16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57±14)岁。16例患者中24h时存活8例,死亡8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患者转入ICU时的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 更高[(13±2)分vs.(8±5)分,P=0.037]、心脏停搏前更多地存在低血压(75%vs.12.5%,P=0.012)、肾上腺素用量更多[(5±4)mg vs.(2±2)mg,P=0.043]、复苏时平均动脉压(mean blood pressure,MAP)更低[(57±14)mm Hg vs.(76±11)mmHg,P=0.008)。受试者操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分析发现,复苏时平均动脉压在62mmHg时预测24h存活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75%(曲线下面积为0.883±0.088,95%可信区间0.711~1.055,P=0.010)。根据复苏时MAP是否〉62mmHg分为两组,分析发现,与MAP〈62mmHg的患者比较,MAP〉62mmHg组的患者出院时脑功能评分无显著改善,但是病死率显著下降(50%比100%,P=0.037)。结论对于院内心脏停搏的患者,复苏时维持一定的平均动脉压,可以改善患者24h存活率和30d病死率,但不改善脑功能评分。
邢学忠王海军曲世宁张昊黄初林王浩杨全会高勇
关键词:心脏停搏血压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