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海霞

作品数:7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益普生腹泻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儿童
  • 2篇疗效
  • 2篇腹泻
  • 2篇肠道
  • 1篇星状病毒
  • 1篇血清型
  • 1篇药性分析
  • 1篇婴儿
  • 1篇治疗儿童
  • 1篇沙门菌
  • 1篇受体
  • 1篇受体1
  • 1篇思密达
  • 1篇苏州地区儿童
  • 1篇套叠
  • 1篇听力损害
  • 1篇突变
  • 1篇诺如病毒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机构

  • 7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7篇武庆斌
  • 7篇葛海霞
  • 5篇金忠芹
  • 4篇陆惠钢
  • 4篇张晓青
  • 1篇刘娜
  • 1篇顾红英
  • 1篇崔朋伟
  • 1篇段招军
  • 1篇李惠芳
  • 1篇金蓉
  • 1篇周敏萍
  • 1篇陈佳欢
  • 1篇李静欣
  • 1篇黄涛

传媒

  • 3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翻转课堂融合TBL应用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探索被引量:5
2020年
儿科临床教学是将儿科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重要阶段,如何做好儿科临床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儿科临床知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文章探索翻转课堂融合TBL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儿科临床教学的可行性,从儿科临床教学的特点,翻转课堂融合TBL教学的实施过程,翻转课堂融合TBL教学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等方面进行论述,说明翻转课堂融合TBL教学是其他教学模式的补充、完善和优化,值得尝试。
葛海霞金忠芹武庆斌陆惠钢周婷婷张晓青谈丹琳
关键词:儿科临床教学
苏州市2007—2013年2岁以下儿童住院肠套叠流行特征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 了解苏州市〈2岁儿童住院肠套叠流行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7年1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2岁儿童住院肠套叠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住院肠套叠发病率、病例年龄和季节分布及其临床特点等。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年龄;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发病年龄M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利用Origin 8.0软件对年龄和季节分布进行多项式拟合。结果 共纳入〈2岁儿童住院肠套叠594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年发病率为57.3(95%CI:52.8~62.1)/10万,其中〈1岁儿童为100.6(95%CI:92.1~109.8)/10万。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90 : 1,男性高于女性。〈1岁病例占85.4%(507/594),且多集中于3~8月龄(66.2%,393/594),发病高峰为5~8月龄。发病年龄(M)为6.8(4.4)月龄,且由2007年的6.3(4.2)月龄增高至2013年的7.3(4.0)月龄,发病年龄M呈逐年增高趋势。住院病例中未观察到有明显的季节分布。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83.2%,494/594),腹部包块(81.1%,482/594),血便(64.5%,383/594)。腹部超声检查(98.7%,586/594)为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86.2%,512/594)。肠套叠发生部位以回-结肠型(34.5%,183/530)、回肠型(30.8%,163/530)或回-回-结肠型(27.9%,148/530)多见。结论 苏州市〈2岁肠套叠儿童病例发病率较高,应建立主动监测系统。
崔朋伟刘娜李静欣黄涛葛海霞武庆斌段招军
关键词:肠套叠发病率儿童
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听力损害及更昔洛韦疗效研究
:观察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听力损害及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婴儿228例进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BAEP),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有听力损害婴儿予以更昔洛韦...
葛海霞武庆斌顾红英陈志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听力损害更昔洛韦疗效评价
酪氨酸激酶受体1型基因突变致先天性无痛无汗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先天性无痛无汗症患儿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分析2017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例先天性无痛无汗症患儿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对酪氨酸激酶受体1型(NTRK1)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无汗、反复发热、严重舌咬伤及神经运动发育落后,基因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存在两处杂合突变c.851-33T>A和c.1958C>T,这两处杂合突变分别来自于父母。其中c.851-33T>A为既往已报道杂合突变,c.1958C>T为未报道的杂合突变,使用Polyphen预测软件该突变为可能有害,Mutation Taster和SIFT软件预测该突变为有害。结论先天性无痛无汗症临床罕见,容易漏诊及误诊,基因分子遗传学分析有助于诊断及发现新的基因突变。
葛海霞金忠芹武庆斌陆惠钢
关键词:先天性无痛无汗症染色体病基因突变
低渗透压口服补液盐溶液联合思密达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病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评价低渗透压口服补液盐(ORS)溶液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肠道门诊就诊的腹泻病患儿15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其中予低渗ORS溶液治疗的患Jbso例,为A组;普通ORS溶液联合思密达治疗的患J1,53例,为B组;低渗ORS联合思密达治疗的患儿50例,为C组,观察并比较治疗第3天及第5天的大便性状、次数及呕吐情况等,并比较三种治疗方案的72h显效率。结果三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如呕吐、腹泻次数、脱水程度及精神状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C组在大便次数和性状以及呕吐次数方面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在大便次数、性状和呕吐次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随访,第5天三组病情均好转,在大便次数、性状及呕吐次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72h显效率C组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渗透压ORS溶液联合思密达治疗时能缓解呕吐症状,改善腹泻患儿大便次数及性状,72h显效率高。
金忠芹武庆斌金蓉张晓青葛海霞李惠芳
关键词:思密达儿童腹泻疗效
2012年—2019年苏州地区儿童肠道沙门菌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儿童肠道沙门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儿童腹泻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9年12月因腹泻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9096例患儿的粪培养结果,分析其沙门菌检出情况.回顾性分析沙门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血清型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9096例患儿沙门菌总检出率为6.2%.2012年—2019年的检出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每年6-8月为检出高峰,平均检出率为11.2%(289/2580),与其他月份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5.813,P<0.001).大月龄婴儿及幼儿组(6个月~3岁)沙门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小月龄婴儿组(<6个月)、学龄前组(3~6岁)及学龄组(≥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704、12.768、92.086,均P<0.001).沙门菌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292株,51.9%)最多见,其次为肠炎沙门菌(101株,17.9%).<3岁儿童(婴幼儿组)和≥3岁儿童(学龄前及学龄组)相比,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构成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84,P<0.001).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耐药性存在差异,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其他血清型,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低于其他血清型;肠炎沙门菌对头孢哌酮的耐药率高于其他沙门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低于其他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MRD)率最高,为56.2%(164/292),与其他血清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4,P<0.01).结论 苏州地区儿童肠道沙门菌感染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耐药性存在差异,鼠伤寒沙门菌MRD率最高,值得临床重视.
陈佳欢金忠芹武庆斌陆惠钢葛海霞张晓青周婷婷
关键词:儿童肠道沙门菌血清型耐药性
苏州市2013年-2017年5岁以下住院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苏州市5岁以下病毒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以助于小儿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的5岁以下病毒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1735例,采用ELISA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RV),阳性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毒株分型鉴定;诺如病毒(NoV)、扎如病毒(SaV)、肠道腺病毒(EAdV)、星状病毒(AstV)采用RT-PCR或PCR法进行检测。结果共收集1735例标本,五种病毒检出率分别为A组RV 31.6%、NoV 16.9%、SaV 2.3%、EAdV 2.6%、AstV 1.9%,其中混合感染例数占9.0%。(1)A组RV的G血清学以G9为主83.6%,P基因分型以P[8]为主(94.5%),G血清型和P基因型组合以G9P[8]为主,549例A组RV阳性标本中,以12~23月龄组检出率最高,检出率最高季节在10月到次年2月。(2)293例NoV阳性标本中,以12~23月龄组和36~60月龄组检出率最高,检出率最高季节在10月。(3)40例SaV阳性标本中12~60月龄组检出率高;45例EAdV阳性标本中<2岁占73.3%;33例AstV阳性标本中<2岁占81.8%。结论A组RV是苏州市5岁以下住院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其次是NoV,A组RV的流行菌株为G9P[8],不同种类的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不同。
葛海霞武庆斌金忠芹陆惠钢张晓青周婷婷周敏萍
关键词:病毒性腹泻诺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