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飞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电子控制
  • 1篇动功
  • 1篇血肿
  • 1篇血肿周围
  • 1篇血肿周围脑组...
  • 1篇运动功能障碍
  • 1篇皮质
  • 1篇周围脑组织
  • 1篇细胞
  • 1篇小鼠
  • 1篇离子钙
  • 1篇颅脑
  • 1篇颅脑创伤
  • 1篇脑出血
  • 1篇脑创伤
  • 1篇脑组织
  • 1篇接头蛋白
  • 1篇二甲双胍
  • 1篇白细胞

机构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天津市儿童医...

作者

  • 2篇张建宁
  • 2篇李飞
  • 2篇高伟伟
  • 2篇徐新
  • 1篇吕莉
  • 1篇程世奇
  • 1篇周帅

传媒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天津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二甲双胍对脑出血模型小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干预小鼠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简单随机抽样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20只。其中模型组和二甲双胍组经微量注射器向脑实质内注射Ⅵ型胶原酶(1μL,0.075 U)制作ICH模型,假手术组注射1μL生理盐水。二甲双胍组小鼠在造模后6 h予以二甲双胍(100 mg/kg)连续灌胃7 d,模型组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于治疗后第3、7天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离子钙接头蛋白(Iba-1)表达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出血后第3天血肿周围的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分组处理后第3、7天,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小鼠血肿周围脑组织MPO和Iba-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处理后第3天,二甲双胍组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够减轻ICH后小鼠脑血肿周围炎症因子和炎症细胞的浸润以及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
李飞高伟伟徐新周帅刘会敏张建宁
关键词:脑出血二甲双胍白细胞介素1Β
小鼠颅脑创伤模型的构建及运动功能评估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应用电子控制性脑皮质撞击仪(eCCI)建立不同年龄段不同损伤程度小鼠颅脑创伤(TBI)模型,并评估其伤情及长期运动功能。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月龄和10月龄雄性C57BL/J6小鼠各70只分为假手术组(n=10)和实验组(轻、中、重度TBI组,n=20只)。实验组应用eCCI仪,采用固定打击速度(4.5m/s)及停留时间(200ms)调整打击深度的参数设定方法进行模型制备。假手术组仅行去骨瓣手术。致伤后1d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伤后1、2、3、7、14、21、28d平衡木行走实验、转棒实验评估运动功能。结果3月龄和10月龄小鼠轻、中、重度TBI的打击深度分别为1.2、1.6、2.0mm;1.6、2.0、2.4mm。与假手术组比较,各实验组小鼠脑组织含水量逐级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0±0.60)%、(4.47±0.62)%、(5.50±0.76)%对(0.36±0.14)%;(4.08±0.95)%、(5.36±1.23)%、(6.60±0.98)%对(0.40±0.10)%,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各实验组脑组织皮质连续性破坏,创伤灶周围神经元数量减少,随打击深度增加,损伤程度逐级加重。平衡木行走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通过平衡木时间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5),通过时间与打击深度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电子控制性脑皮质撞击仪可稳定、高效、精确地建立不同年龄段不同损伤程度小鼠TBI模型。同时,该模型也可用于TBI恢复期运动功能相关的研究。
徐新高伟伟吕莉程世奇李飞张建宁
关键词:颅脑创伤小鼠运动功能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