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敏
-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D4^(+)CD25^(+)Foxp3^(+)Treg及CD19^(+)CD69^(+)B细胞在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研究CD4^(+)CD25^(+)Foxp3^(+)Treg、CD19^(+)CD69^(+)B细胞在狼疮性肾炎中的水平变化与及其与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08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分为轻度活动度组(38例)、中度活动度组(44例)、重度活动度组(26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肾穿刺活检证实为微小病变患者为对照组(50例)。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CD19^(+)CD69^(+)B细胞水平,分析各组间细胞水平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CD4^(+)CD25^(+)Foxp3^(+)Treg、CD19^(+)CD69^(+)B细胞诊断狼疮性肾炎的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细胞与疾病活动度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外周血CD19^(+)CD69^(+)B细胞、TNF-α、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D4^(+)CD25^(+)Foxp3^(+)Tre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严重程度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CD19^(+)CD69^(+)B细胞、TNF-α、CA19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组患者外周血CD19^(+)CD69^(+)B细胞、TNF-α、CA199水平最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D4^(+)CD25^(+)Foxp3^(+)Treg、CD19^(+)CD69^(+)B细胞分别与SLEDAI评分呈现负、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458、0.468。采用ROC曲线分析显示,CD19^(+)CD69^(+)B细胞、CD4^(+)CD25^(+)Foxp3^(+)Treg诊断狼疮性肾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95%CI=0.722~0.880)、0.839(95%CI=0.775~0.903)。两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85(95%CI=0.826~0.944),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CD4^(+)CD25^(+)Foxp3^(+)Treg、CD19^(+)CD69^(+)B细胞在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中处于异常水平状态,且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狼疮性肾炎的新指标。
- 向元兵吴禹希孙敏胡耀
- 关键词:疾病活动度
- 石榴籽油自纳米乳化系统抗菌活性检测条件的筛选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建立石榴籽油自纳米乳化系统的抗菌活性检测方法,解决自纳米乳化系统在高浓度培养液中自组装能力差、培养液背景吸收大及酵母浊度测定不稳定等问题。方法采用浊度法测定抗菌活性,考察培养基种类、浓度、细菌密度、培养时间、培养方式及测定前的灭菌方法等条件。结果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所用培养基浓度调整为全培养液的80%,细菌密度为104 CFU/m L,培养时间12h;酵母所用培养基浓度调整为50%,并加入0.2%琼脂助悬,密度104CFU/m L,摇床150r/min培养8h。培养结束后,均使用84消毒液灭菌。结论采用本法测定石榴籽油自纳米乳化系统的抗菌活性,样品自纳米乳化完全,背景干扰小,操作简单,浊度测定值重复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 申元福孙敏郭晓强梁立苟小军姚倩
- 关键词:石榴籽油抗菌活性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
- 羟氯喹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2023年
- 分析羟氯喹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已接受包括最大耐受剂量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在内的支持治疗3个月以上但24h尿蛋白仍>1g/d。其中25例为治疗组,接受羟氯喹治疗;另外25例为对照组,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周期均为半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尿蛋白水平等基线特征没有明显差异。观察指标包括24小时尿蛋白水平、尿蛋白缓解率、血肌酐、eGFR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 结果 羟氯喹治疗组的尿蛋白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比72%,P<0.05),24小时尿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血肌酐水平显著下降,eGFR显著升高(均P<0.05),同时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论 羟氯喹治疗IgA肾病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可进行推广。
- 孙敏
- 关键词:IGA肾病羟氯喹糖皮质激素
- 多指标联合检测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磷脂酶A2受体(PLA2R)、免疫球蛋白G(IgG)、表皮生长因子(EGF)联合检测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早期诊断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74例IMN患者,纳入IMN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IMN患者进行1年随访,统计预后情况。比较两组血清PLA2R、IgG及尿EGF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因子联合检测对IMN的诊断价值。结果IMN组PLA2R、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经1年随访,74例IMN患者中,预后不良14例(预后不良组,18.92%),预后良好60例(预后良好组,81.08%)。预后不良组PLA2R、IgG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EGF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显示,PLA2R、IgG及EGF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IMN患者中PLA2R、IgG及EGF存在异常表达,通过检测上述因子水平可有效评估患者预后,且联合检测可提高IMN早期诊断价值。
- 吴禹希胡耀向元兵孙敏
-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球蛋白G表皮生长因子
- 橄榄链霉菌CD5872产越霉素A的研究
- 2018年
- 目的放线菌CD5872的分类鉴定及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采用多相分类技术对菌株CD5872进行初步鉴定;菌株发酵液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和硅胶柱层析技术分离获得单体化合物CD-1。根据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谱图、天然产物数据库检索和高效液相分析确定活性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该菌株为橄榄网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olivoreticuli),化合物CD-1为越霉素A(destomycin A)。结论首次报道越霉素A的新产生菌,具有工业化开发价值。
- 于添池王欣荣林家富沙菁洲孙敏詹良静
- 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分析研究
- 2023年
- 分析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具体疗效。方法 自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内随机从病例系统内择选86例采用利妥昔单抗或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其中A组(观察组)43例单独应用利妥昔单抗,B组(对照组)43例应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综合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24h尿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eGF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并以此展开对比。结果 治疗6月后,A组的治疗效果较B组更高(74.4%比65.1%,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月后,两组的24h尿蛋白及血白蛋白均呈现出良性改善趋势,A组显著优于B组(均P<0.05),同时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6.98%比11.63%,P<0.05)。而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肌酐及eGFR基本一致,且治疗前后两组的肾功能均较为稳定。结论 与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相比,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效果更具优越性,且安全系数高,值得不断推广与应用。
- 孙敏
-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糖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