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峰
- 作品数:30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理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6-芳基-苯并呋喃并咔唑类化合物及制备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6‑芳基‑苯并呋喃并咔唑类化合物,以2‑羟基苯基硝基烯烃为起始原料,利用邻位羟基的诱导作用,主要在室温、酸性条件下,取代的(E)‑2‑(2‑硝基乙烯基)苯酚与芳基乙酰基硫叶立德、取代吲哚一锅法反应合成。本...
- 陈文腾罗峰应智敏刘双容柯迪邵加安俞永平
- 文献传递
- 柏拉图论勇敢——以《拉克斯》为例被引量:3
- 2016年
- 在《拉克斯》这部柏拉图最明确探讨勇敢的对话中,两位将军拉克斯和尼基阿斯对勇敢给出了针锋相对的定义。拉克斯将勇敢定义为灵魂的某种坚持,与知识截然无关。与之相反,尼基阿斯径直将勇敢等同于知识。拉克斯和尼基阿斯均陷入困境:拉克斯无力区分技艺与知识,使他无法解释何以明智或愚蠢的坚持都不是勇敢;尼基阿斯则由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而寄望于一种无所不能的、基于超自然力量的知识。实际上,真正的勇敢与节制、正义和智慧密不可分,可归结为哲人式的智慧。对话之所以没有得出勇敢的确切定义,乃是为了在德性问题上对不同的人实行不同的教诲。
- 罗峰
- 关键词:柏拉图勇敢知识
- 一种供水管网中雌三醇的氯胺降解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水管网中雌三醇的氯胺降解方法,包括:将供水管网的温度调至20℃‑30℃,将供水管网的流速调至0.7m/s‑1.5m/s,加入磷酸和氢氧化钠,调节供水管网pH至6.5‑8.4;再向管网中依次加入氯化铵和次...
- 张土乔李聪何桂琳董飞龙罗峰毛欣炜
- 文献传递
- 《哈姆雷特》中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被引量:5
- 2019年
- 在莎士比亚写作的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哲学大行其道,一度引发广泛的社会讨论。作为马基雅维利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像”与欺骗的主题在《哈姆雷特》中数次出现。通过细致分析这一主题的内在勾连不难发现,莎士比亚之所以一再触及这一主题,很可能暗示了他对马基雅维利的批评:在政治世界中,欺骗诚然普遍存在,甚至很有必要,但无涉正义的欺骗,最终只会败坏政治。
- 罗峰
- 关键词: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欺骗正义
- 王者的血气——《酒神的伴侣》中的彭透斯解析被引量:2
- 2019年
- 在《酒神的伴侣》中,欧里庇得斯以精妙的笔法描写了忒拜国王彭透斯政治血气的微妙变化。起初,欧里庇得斯把彭透斯呈现为政治血气过盛的僭主,为了抵制推行强力狂欢教仪的酒神,他拟举兵攻打以母亲为首的狂女。然而,在酒神的"欲望"诱惑下,彭透斯彻底放弃了武力,政治血气消弭殆尽。剧中的酒神崇拜带有鲜明的民主特性,俨然"智慧"化身的酒神,不过是"欲望"的代表。通过强调国王彭透斯最后以"女人"身份死去,诗人揭示,民主制与僭主制虽在对欲望的追求上同根,在欲望的满足上又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 罗峰
- 关键词:酒神血气欲望
- 欧里庇得斯与雅典启蒙——《酒神的伴侣》探赜被引量:1
- 2020年
- 古希腊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的一生富有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他与智术师的关系上。从欧里庇得斯的诸多剧作来看,欧里庇得斯无疑与堪称古希腊启蒙运动的“智术师运动”紧密相关。本文通过细致分析《酒神的伴侣》第一场戏剧行动,表明欧里庇得斯的启蒙立场:欧里庇得斯笔下的忒瑞西阿斯不复是传统宗教(智慧)的代言人,而俨然推崇修辞术的智术师。在他的启蒙式教导之下,王者卡德摩斯克服“羞耻”障碍的同时,亦褪去传统的政治智慧,一步步迈向自由个体。诗人以精妙的笔法揭示,卡德摩斯参加酒神狂欢的动机在于,让家族获得荣耀并释放自身“变年轻”的欲望。先知这种智术师式的启蒙,瓦解了传统宗教和政治,而开启了现代性思想。
- 罗峰
- 关键词:欧里庇得斯启蒙
- 哈姆雷特与哲学被引量:6
- 2016年
-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最具哲学气质的王子。但在剧中,哈姆雷特两度拒斥了哲学。哈姆雷特追问存在的形而上意义表明,他深受自然哲学影响。然而,哈姆雷特的沉思天性与他过强的血气结合,导致他对灵魂和德性的认识出现偏颇,甚至表现出强烈的相对主义和诡辩倾向。由于哈姆雷特王子所学的哲学缺乏对人的灵魂与人类基本政治事务的恰切认识,最终导致他走向世界主义。通过呈现潜在王者与哲学的不恰当结合,莎士比亚在剧中透露了哲学可能败坏政治的隐忧。
- 罗峰
- 关键词:哈姆雷特哲学灵魂德性世界主义
- 《哈姆雷特》中的血气与政治被引量:3
- 2019年
- 血气问题是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重要主题,始终贯穿全剧,并支配着整剧的戏剧行动。从根本上说,丹麦和挪威的国际关系,与两国统治者的血气状态直接相关;哈姆雷特的沉思和行动也取决于其灵魂中的血气状态。在莎士比亚笔下,丹麦和挪威的关系,受制于两国统治者对荣誉的追求或自我保存的激情。而哈姆雷特的血气问题,主要源于与三种成问题的要素的结合:血气跟非理性(见鬼魂)、自然哲学(世界主义)以及成问题的诗文的结合。通过呈现血气问题在剧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莎士比亚引领我们思索血气与政治,乃至血气与正义的关系。
- 罗峰
- 关键词:《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血气政治正义
- 自爱与慷慨:欧里庇得斯《阿尔刻斯提斯》中的道德困境被引量:1
- 2021年
- 在《阿尔刻斯提斯》中,欧里庇得斯揭示了阿尔刻斯提斯的替死行为所引发的道德困境:这一行为既出于自愿又不自愿,女主人公身上既有传统德性的烙印,又因含混的自爱而带上了鲜明的个人主义色彩。替死行为虽显示出英雄式的勇敢,但又因替死者要求回报和忽略公共维度而与传统德性发生断裂。阿尔刻斯提斯的丈夫阿德墨托斯的选择也凸显了自爱和个人主义特征:他不仅要求他人替自己赴死、坦然接受妻子替死,还责骂父亲不愿替死,并在对妻子的背叛中消弭了慷慨德性。通过追溯替死引发的道德含混和人伦崩塌,欧里庇得斯展现了传统宗教的内在限度及其给人世政治和伦理带来的困境。
- 罗峰
- 关键词:欧里庇得斯自爱道德困境
- 欧里庇得斯悲剧的新酒神精神被引量:3
- 2019年
- 欧里庇得斯悲剧的酒神精神备受历代思想家关注,也引发了诸多争议。欧里庇得斯看到,酒神精神代表着一种流动不居的原始自然力和越界的冲动,必然以追求自由、平等和快乐为旨归。这股力量是个体和城邦灵魂中充满诱惑却极为危险的要素。尽管这种新酒神精神具有神圣与温和的一面,其暗含的激情和欲望同样有毁灭性的一面。酒神精神充满悖谬的双重面相,其实是人性固有的部分。这两部分共同构成了人性和政治生活的统一体,如何在灵魂与城邦中同时容纳二者,而不至于毁灭人类的道德、文明和政治秩序,乃是欧里庇得斯悲剧创作的主旨。
- 罗峰
- 关键词:欧里庇得斯礼法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