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骏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胆囊
  • 2篇手术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腹膜
  • 1篇胆管
  • 1篇胆管并发症
  • 1篇胆囊癌
  • 1篇胆囊内
  • 1篇胆囊内瘘
  • 1篇胆石
  • 1篇胆石症
  • 1篇蛋白
  • 1篇胰十二指肠
  • 1篇胰十二指肠切...
  • 1篇胰十二指肠切...
  • 1篇胰头
  • 1篇胰胃吻合
  • 1篇胰腺
  • 1篇胰腺手术

机构

  • 7篇苏州大学
  • 1篇苏州市吴中人...

作者

  • 7篇何骏
  • 3篇唐祖雄
  • 3篇秦磊
  • 2篇钱海鑫
  • 2篇赵华
  • 2篇杨小华
  • 1篇孙鼎
  • 1篇侍阳
  • 1篇詹升华
  • 1篇薛小峰
  • 1篇孙晓明

传媒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交通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胰腺节段性切除28例
2021年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28例行胰腺节段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中24例行开腹手术,4例行腔镜手术;26例行胰肠Roux-en-Y吻合,2例行胰胃吻合。术后生化漏9例,B级胰瘘4例,无C级胰瘘;无活动性出血病例,1例出现慢性渗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新发糖尿病1例。围手术期均无二次手术、无死亡病例。笔者认为胰腺节段性切除术对患者的内、外分泌功能影响小,但胰瘘发生率较其他胰腺手术高。
唐祖雄包远鹏何骏仇俊毅薛小峰赵华秦磊钱海鑫
关键词:外分泌功能活动性出血胰腺手术胰胃吻合胰瘘腔镜手术
158例原发性胆囊癌根治性手术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胆囊癌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8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158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0.1(5.0~100.4)个月,术后1、2、3年总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6%、71.1%、60.9%。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总胆红素≥100μmol/L、肿瘤大小>5 cm、胆囊颈部肿瘤、非腺癌、肿瘤低分化、侵犯肝脏、侵犯神经、切缘阳性、浸润深度达T4期、N分期为N2期是影响胆囊癌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达T4期、N分期为N2期为影响胆囊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浸润深度达T4期、N分期为N2期是导致胆囊癌预后不佳的重要因素。晚期胆囊癌术前需充分评估,谨慎手术;扩大淋巴结清扫可增加淋巴结检出数目,提高N分期的准确性,有助于改善预后。
李斌斌孙鼎何骏杨小华秦磊钱海鑫
关键词:原发性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因素淋巴结转移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11例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讨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DPPHRt)对胰头良性及低度恶性疾病的治疗经验,包括手术适应证、手术并发症尤其是胆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例施行DPPHRt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共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55.6岁,平均手术时间249(165~39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87(50~50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7.6(12~55)d。疾病类型:慢性肿块型胰腺炎2例(1例伴胰管结石),慢性胰腺炎1例(车祸外伤所致),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胰头导管内乳头状瘤(IPMN)5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例,胰头黏液性囊肿1例。手术方式均为开腹手术,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胰瘘3例(均为B级胰瘘),胆瘘3例,胆总管狭窄3例,腹腔出血1例,腹腔感染1例,胃排空延迟2例,经非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术后获得随访11例,随访时间为2个月至2年,无复发、内外分泌功能减退、胃排空延迟等远期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 DPPHRt对胰头良性与低度恶性疾病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孙浦徐寅凯何骏崔世鹏赵华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胆管并发症
腹茧症23例诊断与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腹茧症是一类罕见的腹膜疾病,Foo[1]首次报道了该类疾病,此后才逐渐被临床认识,但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对此症的认识仍然欠缺,误诊及漏诊并不少见。该类疾病的特点是全部或部分小肠甚至结肠被一层致密、色灰白的纤维膜包裹,形似蚕茧,故称为腹茧症,又称小肠纤维膜包裹症、小肠禁锢症、特发性硬化性腹膜炎等。该病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操作需要较高的技巧,术后并发症亦较高,主要为炎性肠梗阻。
孙晓明唐祖雄何骏田日失程杨小华
关键词:腹茧症腹膜疾病肠梗阻外科治疗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病例报道1例
2022年
副神经节瘤又名为异位嗜铬细胞瘤,或者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所占比重约为全部嗜铬细胞瘤的10%~20%。该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嗜铬组织[1]。总体发病率0.01%~0.02%,患病率与性别无关,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总的来说发病年龄40~50岁居多[2],该病可发生于多部位;其中肾门、肾上级、肝门区较为少见,而主动脉旁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约占所有副神经节瘤的10%,相对于其他部位的副神经节瘤而言,具有更高的转移倾向[3]。
黄文韬何骏詹升华
关键词:副神经节瘤
DLGAP5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Discs大同源物相关蛋白5(Discs large homolog associated protein 5,DLGAP5)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44对肝细胞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样本中DLGAP5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DLGAP5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中DLGAP5表达阳性率77.8%,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率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LGAP5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级、脉管癌栓及肿瘤包膜完整性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肝硬化及远处转移无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DLGAP5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显著低于DLGAP5低表达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GAP5蛋白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增高,其高表达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
华如衡郑婉婷何骏秦磊
关键词:肝细胞癌免疫组化生存率
胆石症合并胆囊内瘘21例临床诊治分析
2024年
背景与目的:胆囊内瘘(CEF)属于胆囊疾病的一种罕见并发症,其诊断困难且治疗复杂。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收治的胆石症合并CEF病例的总结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诊断方法与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经手术治疗的21例胆石症合并CE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胆囊十二指肠瘘14例、胆囊结肠瘘3例、胆囊胃瘘4例,其中2例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在术前确诊。所有患者均按计划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完成腹腔镜手术11例,中转开腹10例。21例患者的瘘口大小0.15~3.0 cm,平均(0.75±0.70)cm;手术时间89~270 min,平均(169±50)min;术中出血量10~200 mL,平均(58±63)mL;术后住院时间1~90 d,中位时间7 d;术后拔出腹腔引流管时间2~90 d,中位时间7 d;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1~15 d,中位时间3 d。腹腔镜手术与中转开放手术患者比较,前者在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优势。1例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感染行清创缝合处理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于ICU救治后痊愈,无患者死亡。术后随访5~12个月,平均11个月,无胆汁漏、肠瘘、胆道感染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在临床上怀疑为CEF的患者,结合患者病史,合理应用C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等检查综合判断有助于提高此类疾病的术前确诊率;对于CEF的治疗,确切切除病变胆囊及瘘管并修补瘘口是其治疗原则,有选择性地行腹腔镜手术治疗CEF是安全可行的。
金家伟侍阳何骏沈丹阳唐祖雄
关键词:胆石症腹腔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