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宇 作品数:11 被引量:94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两种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两种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Excel与Firebird)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我院急性STEMI患者249例,根据植入支架类型,随机分为Excel支架组136例(54.6%)和Firebird支架组113例(45.4%)。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术后住院及随访过程中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及晚期管腔丢失、支架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基线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直接PCI术后即刻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12个月随访中,两组患者死亡分别为2例(1.47%)与1例(0.88%),无心原性死亡。非致死心肌梗死分别为1例(0.74%)与1例(O.88%),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分别为2例(1.47%)与2例(1.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定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两组支架内最小管腔内径、节段内最小管腔内径、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架内再狭窄、节段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STEMI患者直接PCI应用两种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均有效、安全。 陆纪德 邱建平 林捷 黄宇 王海容 徐茂椿 窦桂珍 邬培英关键词: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非罪犯血管不同治疗策略对患者主要心脏事件、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观察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血管病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非罪犯血管采用药物或药物+PCI治疗后主要心脏事件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分析本院7年来接受PCI的78例AMI多支病变患者,其中PCI治疗组36例(占44%),药物治疗组42例(占56%)。对比分析两组非罪犯血管采取不同治疗后平均4年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CI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继发心功能衰竭、再次因心源性疾病入院率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但死亡及心源性死亡率、再次非致命性心梗、靶血管再次的血管化、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等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10)。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m)、左室射血分数都有所下降,但药物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左室重量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但药物治疗组增加更显著,两组舒张末室间隔厚度、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平均周径缩短率、二尖瓣口多普勒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末期最大流速比率均较前减少;但药物治疗组减少更显著。结论:AMI后非罪犯血管PCI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总死亡率及心源性病死率、再次非致命性心梗、靶血管再次血管化、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无差异,但心绞痛复发率、继发心衰、再次因心源性疾病入院率等显著降低;心功能相对改善,并与心脏结构性指标变化有关。 黄宇 邱建平 陆纪德关键词:多支血管病变 主要心脏事件 他汀类药物对舒张性心衰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17 2007年 已有较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对心力衰竭有益,但多集中于收缩性心力衰竭。在心衰病人中舒张性心衰占有相当大比例,因此寻找对舒张性心衰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非常必要。本综述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述他汀类药物可能在舒张性心衰中所表现出的调脂外有益作用。 黄宇 顾水明 魏盟关键词:舒张性心衰 他汀类药物 分子生物学 调脂外作用 普伐他汀治疗AMI急诊PCI术后CHF患者血浆NT-proBNP和MMP-2的变化及与左室重构的关系 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较为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左室重构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96例AMI急诊PCI术后CHF患者(NYHA分级Ⅱ/Ⅲ)随机分为普伐他汀20 mg组(普伐他汀20 mg/d治疗,n=52)和普伐他汀40 mg组(普伐他汀40 mg/d治疗,n=44),比较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8个月后血浆NT-proBNP和MMP-2水平以及左室重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和MMP-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普伐他汀40 mg组血浆NT-proBNP和MMP-2水平显著低于普伐他汀20 mg组(P<0.05)。普伐他汀治疗后,两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T)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普伐他汀40 mg组LVMI、LVEDD、LVPWT显著小于普伐他汀20 mg组(P<0.01);两组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平均周径缩短率(MVCF)、二尖瓣口多普勒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末期最大流速比率(E/A)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1),普伐他汀40 mg组IVST、FS、MVCF、E/A显著大于普伐他汀20 mg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和MMP-2的下降水平均与LVMI、LVEDD、LVPWT减少呈正相关,均与IVST、FS、MVCF、E/A增加呈负相关;NT-proBNP、MMP-2下降水平两者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对AMI急诊PCI术后较为稳定的CHF患者心功能改善有益,这可能与其抑制MMP-2、减轻左室重构作用相关。 黄宇 雷海芳 魏盟 邱建平 邱耕 陆纪德关键词:普伐他汀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左室重构 基质金属蛋白酶-2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及PERK、IRE1α、BiP、Ero1-Lα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及PERK、IRE1α、Bi P、Ero1-L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88例高血压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线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高血压基础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前后两组内质网应激(ER stress)标记蛋白(Ero1-Lα、Bi P、IRE1α、PERK)、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率(FMD)]、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Ero1-Lα、Bi P、IRE1α、PERK光密度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ET、NO、FMD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ET水平低于对照组,NO、FM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IL-6、TNF-α、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患者可有效降低PERK、IRE1α、Bi P、Ero1-Lα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促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提高治疗效果。 林捷 阮长武 葛智儒 黄宇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优化的始自院前急救绿色通道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以及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7 2015年 目的:比较优化的急救绿色通道与常规通道2种途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2B)时间及急诊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STEMI患者183例,分为优化的绿色通道组及常规通道组,观察FMC2B、就诊至球囊扩张(D2B)时间、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分析心血管事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常规通道组比较,绿色通道组患者的FMC2B、D2B时间显著缩短(100.3 min vs.145.6 min;77.1 min vs.115.4 min,均P<0.05),住院期间死亡率较低(5.0%vs.15.7%,P<0.05),随访期间再次因心源性疾病入院、全因死亡及心源性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通道组(均P<0.05)。结论:优化的绿色通道模式可显著缩短FMC2B、D2B时间,并改善近、远期临床预后。 黄宇 杨向军 林刚 邱建平 张建军 林捷关键词:心肌梗死 急救绿色通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现场分诊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使用器械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现场分诊能否缩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使用器械(C2D)时间。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就诊于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心内科并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22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流程将患者分为两组:现场分诊组(121例)和非现场分诊组(101例)。主要分析指标为C2D时间;次要分析指标为进门至球囊扩张(D2B)时间及主要临床事件,包括肌钙蛋白I峰值、院内病死率及随访30 d病死率。结果现场分诊组患者C2D时间[(92.0±56.0)min比(131.0±61.0)min,P<0.01]、D2B时间[(55.0±26.0)min比(96.0±31.0)min,P<0.01]显著低于非现场分诊组;现场分诊组C2D时间小于90 min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现场分诊组(98.3%比85.1%,P<0.01)。现场分诊组肌钙蛋白I峰值显著低于非现场分诊组[(23.5±22.0)μg/L比(43.5±39.0)μg/L,P<0.01]。两组患者院内病死率及随访30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现场分诊显著缩短STEMI患者C2D时间和D2B时间,并使更多的患者C2D时间小于90 min。 徐振兴 邱建平 王海容 黄辉 黄宇 林捷 陆纪德 阮长武关键词: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保护性临时起搏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血流动力学和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保护性临时起搏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血流动力学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入选AIMI且行急诊PCI治疗者,其中常规放置保护性临时起搏者52例(起搏组);非常规放置保护性临时起搏者68例(非起搏组)。观察两组再灌注前心率、平均血压水平;再灌注后血压水平;再灌注前后TIMI血流分级;再灌注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住院期间严重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再灌注前心率、平均血压水平、再灌注后两组平均血压水平、再灌注前后TIMI血流分级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起搏组再灌注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非起搏组高(P<0.01);两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再次非致命心梗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起搏组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相对非起搏组明显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性临时起搏对AIMI急诊PCI治疗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额外获益,反而增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可能增加死亡率。 黄宇 杨向军 张建军 张登海 阮长武 林刚关键词:心肌梗死 临时起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流动力学 双心室起搏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治疗起搏依赖房室传导阻滞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双心室起搏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治疗房室传导阻滞对起搏依赖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例需行起搏治疗的Ⅱ度Ⅱ型、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均安置三腔起搏器。按心室起搏方式不同,应用数字表随机程控分为A组(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关闭左心室电极,10例)和B组(双心室起搏组,10例)。12个月后交叉治疗,A组程控为双心室起搏,B组程控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继续随访12个月。比较两种起搏方式对观察指标的影响,包括患者6 min 步行距离(6MWD)、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MLHFQ)、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心室十二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12SD)、左心室十二节段达峰时间最大延迟(Ts.dif)、起搏QRS波宽度(QRSd)。结果 A组患者治疗12和24个月后6MWD明显增加[(242.58±37.56)、(347.42±36.59)、(340.67±24.99) m], LVEF明显增加[(39.97±5.84)%、(57.92±10.01)%、(60.50±10.06)%], QRSd 明显变窄[(139.25±10.43)、(114.25±10.07)、(110.83±11.08) ms],NT-proBN 含量显著降低[(2857.84±236.48)、(2144.26±301.43)、(2025.91±307.42) ng/L];B 组患者治疗12和24个月后6MWD 明显增加[(228.17±38.06)、(329.33±46.28)、(350.67±35.43) m],LVEF明显增加[(40.25±11.24)%、(59.50±9.14)%、(60.17±10.29)%],QRSd 明显变窄[(142.42±10.66)、(118.58±9.94)、(116.25±10.59) ms],NT-proBNP含量显著降低[(2848.25±318.65)、(2144.26±301.43)、(2025.91±307.42) ng/L],组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而组间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相比,双心室起搏对起搏依� 葛智儒 王璐 赵汉君 张晨君 黄宇 刘秋云 邱建平关键词:双心室起搏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 房室传导阻滞 普伐他汀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疗效的临床研究 2007年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前体脑钠素(NT-proBNP)等的影响。方法将4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NYHA分级Ⅱ-Ⅲ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治疗组和一般治疗+普伐他汀组。治疗前、后行心脏超声检查、6 min步行试验,并测定TNF-α、MMP-2和NT-proBNP水平。随访18个月时再次进行治疗前的各项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一般治疗+普伐他汀组的心功能分级及TNF-α、MMP-2和NT-proBNP水平均明显下降(P值均<0.05),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5):一般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及两组治疗前、后的IL-6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有益,但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证实。 黄宇 顾水明 魏盟关键词:舒张性心力衰竭 普伐他汀 他汀类药物 脑钠素 心脏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