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纪德
- 作品数:35 被引量:11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和即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 邱建平陆纪德葛智儒龚佩华王海容朱华林捷窦桂珍
- 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心内科在“全天候”急诊室-导管室模式的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前提条件下,一如继往地开展对STEMI的急诊PCI治疗,并对发病3小时内的患者随机采用尿激酶溶栓后即刻PCI或直...
- 关键词:
- 关键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预后
- 左主干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急诊PCI 1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评价无外科保护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急性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确诊LMCA急性闭塞14例,均接受急诊PCI。观察住院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14例中,1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3例心动过缓予以临时起搏器治疗。PCI后即刻,5例发生无复流现象,4例院内死亡。平均随访(30±22)个月,获得随访的患者均无死亡和再梗死。结论无外科保护下对LMCA急性闭塞患者行急诊PCI能改善预后。
- 林捷邱建平陆纪德窦桂珍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氢氯噻嗪分别与氯沙坦或卡托普利联合应用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观察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比较联合应用氯沙坦和氢氯噻嗪与卡托普利和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新诊断或经2周洗脱期后基线平均舒张压为95~115mmHg,平均收缩压<180mmHg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36例。A组每天服用氯沙坦50mg和氢氯噻嗪12.5mg,B组每天服用卡托普利50mg和氢氯噻嗪25mg。用药后每周测血压,以基线值与第4周末血压的平均变化作为疗效指标,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安全性评估。结果:两治疗组第4周平均舒张压及平均收缩压降低无显著差异(P>0.10)。但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A组显著低于B组(8.4%对16.7%)。结论:联合应用氯沙坦和氢氯噻嗪与卡托普利和氢氯噻嗪降压疗效相似,但前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
- 陆纪德包起钫张崇德
- 关键词:氯沙坦卡托普利高血压氯沙坦安全性
-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评价≥80岁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134例,其中≥80岁31例,<80岁10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经过、冠脉情况、手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80岁组与<80岁组比较,手术成功率(90.3%和96.1%)和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9.35%和9.7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80岁以上高龄A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邱建平葛智儒陆纪德窦桂珍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
-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36例临床观察分析被引量:6
- 2001年
- 陆纪德华爱玲赵良杨兴易
- 关键词: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急救
- 急诊冠脉介入对发病12 h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比延迟介入治疗对发病12 h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住院的发病12 h内NSTEMI患者(n=222),随机分成急诊介入组(入院后2 h内行介入治疗,n=111)和延迟介入组(入院后2~24 h内行介入治疗,n=111),观察两组在发病后30、180 d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随访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因心力衰竭加重住院、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等。结果急诊介入组和延迟介入组从入院到冠状动脉造影的中位数时间分别为1.3、12.2 h(P<0.001)。在30 d随访时,两组终点事件发生率均较低,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80 d随访时,延迟介入组较急诊介入组的终点事件的发生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复合终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6%vs 12.26%,危险比值:0.40,95%CI:0.17~0.97,P=0.041)。结论与延迟介入策略相比,发病12 h内的NSTEMI患者行急诊介入策略可降低中期(180 d)随访时心血管事件复合终点的风险。
- 黄辉程龙林捷章伟陆纪德王海容
- 关键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预后
- 两种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比较两种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Excel与Firebird)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我院急性STEMI患者249例,根据植入支架类型,随机分为Excel支架组136例(54.6%)和Firebird支架组113例(45.4%)。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术后住院及随访过程中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及晚期管腔丢失、支架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基线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直接PCI术后即刻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12个月随访中,两组患者死亡分别为2例(1.47%)与1例(0.88%),无心原性死亡。非致死心肌梗死分别为1例(0.74%)与1例(O.88%),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分别为2例(1.47%)与2例(1.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定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两组支架内最小管腔内径、节段内最小管腔内径、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架内再狭窄、节段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STEMI患者直接PCI应用两种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均有效、安全。
- 陆纪德邱建平林捷黄宇王海容徐茂椿窦桂珍邬培英
-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
- 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非罪犯血管不同治疗策略对患者主要心脏事件、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观察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血管病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非罪犯血管采用药物或药物+PCI治疗后主要心脏事件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分析本院7年来接受PCI的78例AMI多支病变患者,其中PCI治疗组36例(占44%),药物治疗组42例(占56%)。对比分析两组非罪犯血管采取不同治疗后平均4年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CI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继发心功能衰竭、再次因心源性疾病入院率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但死亡及心源性死亡率、再次非致命性心梗、靶血管再次的血管化、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等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10)。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m)、左室射血分数都有所下降,但药物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左室重量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但药物治疗组增加更显著,两组舒张末室间隔厚度、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平均周径缩短率、二尖瓣口多普勒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末期最大流速比率均较前减少;但药物治疗组减少更显著。结论:AMI后非罪犯血管PCI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总死亡率及心源性病死率、再次非致命性心梗、靶血管再次血管化、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无差异,但心绞痛复发率、继发心衰、再次因心源性疾病入院率等显著降低;心功能相对改善,并与心脏结构性指标变化有关。
- 黄宇邱建平陆纪德
- 关键词:多支血管病变主要心脏事件
- 普伐他汀治疗AMI急诊PCI术后CHF患者血浆NT-proBNP和MMP-2的变化及与左室重构的关系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较为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左室重构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96例AMI急诊PCI术后CHF患者(NYHA分级Ⅱ/Ⅲ)随机分为普伐他汀20 mg组(普伐他汀20 mg/d治疗,n=52)和普伐他汀40 mg组(普伐他汀40 mg/d治疗,n=44),比较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8个月后血浆NT-proBNP和MMP-2水平以及左室重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和MMP-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普伐他汀40 mg组血浆NT-proBNP和MMP-2水平显著低于普伐他汀20 mg组(P<0.05)。普伐他汀治疗后,两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T)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普伐他汀40 mg组LVMI、LVEDD、LVPWT显著小于普伐他汀20 mg组(P<0.01);两组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平均周径缩短率(MVCF)、二尖瓣口多普勒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末期最大流速比率(E/A)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1),普伐他汀40 mg组IVST、FS、MVCF、E/A显著大于普伐他汀20 mg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和MMP-2的下降水平均与LVMI、LVEDD、LVPWT减少呈正相关,均与IVST、FS、MVCF、E/A增加呈负相关;NT-proBNP、MMP-2下降水平两者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对AMI急诊PCI术后较为稳定的CHF患者心功能改善有益,这可能与其抑制MMP-2、减轻左室重构作用相关。
- 黄宇雷海芳魏盟邱建平邱耕陆纪德
- 关键词:普伐他汀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左室重构基质金属蛋白酶-2
- 早期血运重建对室壁运动正常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应变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比较早期或延迟血运重建对室壁运动正常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期应变的影响。方法 81例室壁运动正常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血运重建组(early intervention group, EG组)和延迟血运重建组(delayed intervention group, DG组),同时设置40例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 NC组)。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1年左心室收缩期圆周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 CS)、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 LS)。结果 术前与NC组比较,2组整体圆周应变率(globe circumferential strain, GCS)显著升高(P<0.01),整体纵向应变率(globe longitudinal strain, GLS)显著降低(P<0.01),2组间各应变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整体应变率中,2组GCS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EG组的GLS较DG组显著增加[(-25.06±3.45)%vs(-16.54±8.56)%,P<0.01]。区域应变率中,EG组的室间隔基底段及中间段LS较DG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的趋势与1个月相同。结论 对于室壁运动正常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运重建能够更好地改善左室收缩期应变,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
- 徐茂椿沈燕陆纪德王璐贾照英袁晓菲齐元许嘉鸿刘淼
- 关键词: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斑点追踪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