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肝癌
  • 7篇静脉
  • 7篇CT
  • 6篇门静脉
  • 6篇介入
  • 6篇X线
  • 5篇门静脉癌栓
  • 5篇静脉癌栓
  • 5篇肝癌合并门静...
  • 5篇癌栓
  • 4篇动脉
  • 4篇影像
  • 4篇影像学
  • 4篇手术
  • 3篇手术指征
  • 3篇肿瘤
  • 3篇无手术指征
  • 3篇联合放疗
  • 3篇放疗
  • 3篇X线计算

机构

  • 24篇廊坊市人民医...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32篇李志欣
  • 9篇梁学刚
  • 7篇王素珍
  • 7篇王振常
  • 5篇刘香琴
  • 4篇张红娟
  • 4篇鲜军舫
  • 3篇刘秀荣
  • 3篇吴立华
  • 3篇刘志明
  • 3篇田其昌
  • 3篇刘中林
  • 3篇监悟帅
  • 3篇王广艳
  • 2篇赵文海
  • 2篇沈富强
  • 2篇高登鹏
  • 2篇兰宝森
  • 2篇赵启利
  • 2篇荣梅

传媒

  • 7篇医用放射技术...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眼科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当代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耳鼻咽喉(头...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排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肺内结节的对比研究
赵启利王秋艳李志欣荣梅赵文海张琳刘志明监悟帅孙静孙郁薛国秀
肺内结节可分为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恶性结节中最常见的是肺癌。CT在肺内结节诊断上明显优于胸片,但因其较高的辐射剂量,还不能取代胸片成为首选检查方法。低剂量CT,即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管电流扫描,在满足临...
关键词:
关键词:低剂量肺内结节单排螺旋CT
双介入联合放疗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护理体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双介入联合放疗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护理情况;方法分析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综合护理效果,以期更好的总结临床护理的重点及要点,提高护理质量;做好心理护理及时有效沟通,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制定完整系统的护理方案及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有利于双介入联合放疗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术后康复。结论全面精心、高质量的护理可以提高双介入联合放疗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刘香琴李志欣梁学刚
关键词:肝癌门静脉癌栓护理
眼眶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评价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探讨眼眶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 结合 16例经病理证实的眼眶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点 ,回顾性分析其B超、CT和MRI特征。结果 眼眶横纹肌肉瘤主要临床特点为发展迅速的进行性眼球突出 ,眼眶内上象限为其好发部位。B超检查显示肿瘤为低或无回声区。 16例CT平扫 ,14例与眼外肌呈均匀的等密度 ,边缘清楚。 10例行增强扫描 ,明显强化 4例 ,中等强化 5例。骨质破坏 5例。 9例行MRI检查 ,T1 WI肿瘤与眼外肌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 ,T2 WI呈高信号 ;6例行增强扫描 ,4例中等度强化 ,2例明显强化。在脂肪抑制和增强T1 WI上呈高信号。结论 超声、CT和MRI,尤其CT和MRI能较准确的显示横纹肌肉瘤的部位、形态和内部结构 ,结合临床特征 ,能较准确作出定性诊断 ,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李志欣田其昌李玉皓王振常常青林
关键词:眼眶肿瘤磁共振成像CT横纹肌肉瘤
前庭导水管扩大的CT表现(附72例报告)被引量:19
1998年
目的:对72例前庭导水管扩大患者CT表现进行分析,并估计合并其他内耳发育畸形的比例。材料与方法:72例均行横断面CT扫描,20例并行冠状面扫描。结果: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41耳(30.4%),合并前庭及外半规管发育不良58耳(42.9%),合并前庭、半规管、耳蜗及内耳道发育不全36耳(26.7%)。结论:前庭导水管扩大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内耳迷路发育畸形。
刘中林李志欣
关键词:前庭导水管CT病例报告发育畸形
足先进体位左桡动脉途径在外周血管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比较足先进体位左桡动脉途径与右桡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内介入诊疗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203例行外周血管内介入诊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足先进体位左桡动脉组和右侧桡动脉组,比较两组桡动脉穿刺时间、目标靶血管到位时间及到位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血管痉挛发生率、穿刺插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左桡动脉组患者的靶血管到位时间明显短于右桡动脉组(t=6.710,P<0.05),靶血管到位率明显高于右桡动脉组(χ~2=4.916,P<0.05)。两组穿刺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血管痉挛发生率以及穿刺插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足先进体位左桡动脉途径与右桡动脉途径在外周血管内介入诊疗中同样安全、可行,但在靶血管到位时间、目标靶血管到位率上较右桡动脉有优势。
梁学刚李志欣王素珍王广艳
关键词:穿刺术桡动脉
磁共振手术系统氩氦刀消融与TACE协同治疗无手术指征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无手术指征肝癌TACE与磁共振手术系统氩氦刀消融协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9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行单纯TACE治疗,B组顺序行TACE及氩氦刀协同治疗。对病灶直径、AFP值变化及1,2,3 a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联合顺序治疗肝癌效果明显好于单纯TACE治疗,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ACE与氩氦刀有序结合治疗肝癌对提升患者的预后有临床意义。
李志欣吴立华
关键词:磁共振原发性肝癌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2009年
李志欣高登鹏
1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放射治疗
2005年
原发性肝癌伴有门静脉癌栓是肝癌预后不良的标志,患者如果不治疗生存时间一般仅2—3个月,目前对于此类患者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大部分患者无手术指征,肝动脉栓塞化疗对门静脉完全阻塞患者也属于禁忌。我院近几年对伴有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进行外放射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本文就此进行总结。
刘秀荣李志欣
关键词:门静脉癌栓外放射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无手术指征预后不良
经桡动脉途径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一例
2015年
患者男,43岁。间断咯血17年,胸部CT见支气管扩张、肺大泡。2013年3月因大咯血经股动脉途径行支气管动脉造影,见双侧支气管动脉增粗、紊乱,右侧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用710~1000μm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支气管动脉后出血渐停止,出院后未再咯血。2014年9月8日患者因再次大量咯鲜血2 h入院,咯血总量约100 ml。胸部体检可闻及散在的干、湿啰音。胸部X线片及CT检查示肺气肿、双侧多发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左肺膨胀不全并多发肺 大泡形成,双侧胸膜肥厚。入院后,给予内科治疗,症状无改善,遂转入我科行介入治疗。患者转入时表现为咯血及严重喘憋,24 h咯血量约600 ml,指氧饱和度波动在90%左右。
梁学刚李志欣李晓光王素珍王广艳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经桡动脉途径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经股动脉途径
静脉血栓患者新型血栓标志物水平纵向分析及其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患者新型血栓标志物水平纵向分析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以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病例组,纳入同期就诊的100例非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对照组。病例组治疗期间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D-二聚体,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水平;对比病例组抗凝不同时间血栓标志物水平;对比病例组出血前和出血后血栓标志物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ROC曲线分析新型血栓标志物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D-二聚体、TAT、PIC、t-PA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5.229、4.032、8.314、9.439,P<0.05);治疗7 d病例组D-二聚体、PIC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D-二聚体、PIC、TAT、t-PAI-C均较治疗7 d和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出血后新型血栓标志物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OR=1.007,95%CI=1.004~1.011)、TAT(OR=1.671,95%CI=1.215~2.153)、PIC(OR=7.068,95%CI=1.053~47.467)以及t-PAI-C(OR=1.164,95%CI=1.017~1.331)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且基于上述影响因素绘制的ROC曲线显示新型血栓标志物联合诊断的AUC=0.988高于单一项检测的AUC(P<0.05)。结论新型血栓标志物对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刘浩王素珍王祥金梁学刚张全刚李志欣
关键词:静脉血栓出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