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峰
- 作品数:21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 夏峰李美英丁绍青苏建华曹勇军陶代兰陈炼汤华萍
- 该项目根据头颅CT扫描结果,确定穿刺点及穿刺针长度,将工作区严格控制在血肿范围内,并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盲区,对血肿进行高效液化,继而将血肿抽吸出颅。与传统脑外科手术相比,该技术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出血...
- 关键词:
- 关键词:颅内血肿高血压性脑出血CT扫描脑外科手术
- 青年脑卒中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的病因,为更好地治疗及有效地预防青年脑卒中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分析200例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及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结果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家族史在青年脑卒中病因中的比例分别为59.0%、21.5%、22.5%、30.5%和24.5%。高血压患者发病前知晓率为70.3%,而治疗率只有25.3%。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是青年脑卒中的主要病因。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预防青年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 凤兆海夏峰李美英苏建华
- 关键词:青少年卒中
- 替米沙坦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c-fos表达和神经保护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Ⅰ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小剂量替米沙坦治疗组2 mg/(kg.d)、大剂量替米沙坦治疗组10 mg/(kg.d)。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监测血压、梗死面积、c-fos的表达。结果小剂量替米沙坦组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适度下降,大剂量组则较为剧烈。小剂量替米沙坦组脑梗死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而大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大(P>0.05)。各组大鼠神经功能随时间推移逐渐恢复,但各组恢复程度不同,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较好(P<0.05)。c-fos的表达随损伤好转逐渐降低,应用替米沙坦干预后c-fos表达较对照组减少,且小剂量替米沙坦组减少更明显。结论小剂量替米沙坦可以提供降低血压之外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减少c-fos表达,抑制缺血损伤后神经凋亡。大剂量替米沙坦无明显神经保护作用。
- 周曾夏峰李美英储照虎吴家幂胡成伍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AT1受体替米沙坦神经保护
- 脑干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血管病变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危险因素及血管病变。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77例,根据颅脑MRI结果,将患者分为脑干梗死组(延髓、脑桥及中脑)和非脑干梗死组,比较两组的卒中危险因素;根据颅脑CE-MRA结果分析脑干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血管病变。结果 (1)脑干梗死组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率及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非脑干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干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无狭窄者37例(37.7%),轻度狭窄者19例(19.3%),中重度狭窄者42例(43.0%)。7例中脑梗死中椎基底动脉狭窄者6例(85.7%),79例脑桥梗死中椎基底动脉狭窄者44例(55.7%),12例延髓梗死中椎基底动脉狭窄者11例(91.7%)。结论脑干梗死的危险因素不同于非脑干梗死,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及高TG多见于脑干梗死;脑干梗死多伴有椎基底动脉狭窄,脑干梗死最常见的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
- 汤华萍李美英夏峰
- 关键词:脑干梗死
- 胰岛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HSP_(7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枢保护机制。方法 :参照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同一剂量胰岛素 ( 2IU·kg-1)对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限点脑组织HSP70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胰岛素能显著上调缺血侧大脑皮质及基底节区HSP70 蛋白的表达 ( χ2 检验 ,P <0 0 0 1) ,表达高峰主要在再灌注后 2 4h。结论 :胰岛素能上调缺血再灌注脑组织HSP70 蛋白的表达 。
- 曹勇军夏峰武国德程彦斌
- 关键词:胰岛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HSP70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02年
- 目的 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与对照研究,并就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进行探讨。方法 将9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O例)主要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30例)则采用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两组分别在入院初始和21天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6个月后随访,进行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治疗组死亡率及21天时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肿的清除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个月后随访Barthel指数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显著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疗效好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在30~60 ml者,手术效果较好。发病6~48小时是较好的手术时机。
- 夏峰李美英丁绍青苏建华曹勇军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时机微创术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生化指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 夏峰李美英曹勇军苏建华丁绍青陈炼汤华萍郑颖炜
- 该项目通过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脑梗死患者中检出率明显升高,以颈总动脉最多,且检出斑块与脑梗死部位存在明显的同侧相关性;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斑块附壁血栓形成脱落以及在斑块基础上形成的血管狭窄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 关键词: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生化指标缺血性脑血管病
- 脑出血并发低血钠24例分析被引量:17
- 1997年
- 报道经CT确诊为脑出血210例中,并发血清钠显著降低的24例患者,占11.4%,血钠为108~130mmol/L,平均114±6mmol/L。临床表现为在脑出血症状基础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加重如躁动、嗜睡、昏睡,心率加快、球结膜水肿等。血钠低的原因与出血部位有关。指出凡基底节区、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的患者并发血钠降低较多,应注意反复测定血清钠,并及时作适当治疗,能取得良好结果。
- 唐蕙英夏峰李美英苏建华
- 关键词:脑出血CT低血钠并发症
- 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处或锁骨下动脉狭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或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例后症状性椎动脉或锁骨下动脉近端严重狭窄的患者,狭窄率≥70%,应用药物治疗无效,给予支架进行治疗。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彩超或DSA对支架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再狭窄、术后用药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10例患者的14处重度狭窄均成功置入支架,成功率100%。术前狭窄率70%~90%,平均为(81.25±9.654)%;术后狭窄率0~20%,平均为(5.00±7.977%),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36个月,无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随访DSA,支架内轻度再狭窄1例。术后30dMalek评分中1分者8例,2分者2例,3个月、6个月Malek评分1分9例,而2分者为1例。结论应用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或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短期内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明显、预后良好。
- 李美英夏峰凤兆海苏建华徐竞
- 关键词:支架成形术椎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
- 脑干梗死7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脑干梗死以交叉瘫为特征,即病灶同侧的脑神经瘫及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因脑干的神经核较密集,脑干梗死常有脑神经核和锥体束同时受损,出现交叉瘫。随影像学技术的进展,临床逐渐观察到一些脑干梗死并无脑干局部定位体征,而常有中枢性面瘫、中枢性舌瘫、偏身运动和(或)偏身感觉障碍等非交叉性的体征。遵循经典定位理论临床常将此类梗死误定位于对侧大脑半球。本文对此类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危险因素、治疗和预后进行了初步探讨。
- 毕茂芳夏峰李美英
- 关键词:脑干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