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 作品数:11 被引量:43 H指数:4 供职机构: 青岛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布拉氏酵母菌对猪螺杆菌感染后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布拉氏酵母菌对猪螺杆菌( Helicobacter suis, H. suis)感染后该细菌在胃内定植与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形成的影响。方法 C57BL/6野生型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A、B两组小鼠分别给予无菌蒸馏水、布拉氏酵母菌灌胃2次后感染H. suis 1周;C、E两组小鼠给予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灌胃1周后分别给予无菌蒸馏水和布拉氏酵母菌灌胃,D、F两组小鼠感染H. suis 1周后亦分别给予无菌蒸馏水和布拉氏酵母菌灌胃,均为每周2次,共处理12周;收集各组小鼠血清与胃组织。结果B组小鼠胃黏膜中 H. suis的数量较 A组明显减少;在血清与胃组织分泌型 IgA(sIgA)含量及胃黏膜IFN-γmRNA的表达水平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D、F组小鼠胃黏膜中均检测到H. suis 16S rRNA的表达与胃淋巴滤泡的形成,且血清与胃组织中sIgA含量及胃黏膜IFN-γmRNA、CXCL13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较C、E两组明显增高;与D组相比,F组小鼠胃黏膜H. suis的数量及单位长度胃黏膜MALT的数量明显减少,血清及胃组织中sIgA的含量显著增加,胃黏膜中IFN-γ mRNA与CXCL13 mRNA的表达水平亦明显减少。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可抑制H. suis感染后该细菌在胃内的定植与胃MALT的形成。 杨林 田宇彬 魏良洲 于亚男 荆雪 杨若明 张帅庆 单信芝关键词:布拉氏酵母菌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食管黏膜下巨大血肿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2017年 病例1:患者为老年男性,因"胸痛3个月"于2016-02-22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胸痛为心前区闷痛,界限不清,步行10 min左右即可发作,休息后可缓解,偶伴胸闷,无其他不适。于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提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约75%,拟诊不稳定性心绞痛。 丁雪丽 荆雪 于亚男 毛涛 田字彬 杨林关键词:食管 黏膜下血肿 益生菌减少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感染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对益生菌改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感染与炎性反应的效果进行Meta分析,以得出新的结论。方法利用PubMed、Embase、CNKI电子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益生菌改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感染和炎性反应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5.3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17篇相关文献,有10个随机对照研究符合要求,进行两组Meta分析。第一组有9项对照研究共864名受试者(426人为试验组,438人为对照组)纳入分析,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使用益生菌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的感染率(OR=0.34,95%CI:0.23~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一组有4项对照研究共317名受试者(160人为试验组,157人为对照组)纳入分析,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使用益生菌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可以减少术后患者的炎性反应(MD=-7.04,95%CI:-9.43^-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生菌可以降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感染与炎性反应。 于鹏飞 于亚男 杨林 张翠萍关键词:益生菌 结直肠癌 META分析 白介素-22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7年 白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是IL-10超家族细胞因子的成员之一。大量研究表明,IL-22及通路表达失调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IL-22信号通路在黏膜免疫防御和组织再生方面发挥多种效应,一方面可以抑制早期肿瘤的发生,但也可以促进多种促炎因子的形成,诱导肿瘤的发生。本文就IL-22的一般特点、分子诱导与表达调节及其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孔玲玲 杨林 田字彬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 白介素-22 IL-22 早期肿瘤 IL-10 细胞因子 肥胖对消化系统肿瘤发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6年 目前肥胖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快速增长趋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资料证明肥胖可增加多种疾病包括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风险。深入了解肥胖促癌的分子机制,将为肥胖相关消化系统肿瘤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本文就肥胖对消化系统肿瘤发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杨若明 杨林 田字彬关键词:肥胖症 食管肿瘤 胃肿瘤 结直肠肿瘤 Helicobacter suis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建立Helicobacter suis(H.suis)感染小鼠模型并探究其意义。方法将4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给予0.5mL猪胃黏膜匀浆液(经PCR检测确定存在H.suis)灌胃,对照组给予0.5mL PBS溶液灌胃。灌胃1个月及3个月后,各处死两组中半数小鼠,取其胃黏膜组织,分别行PCR、HE染色检测H.suis在小鼠胃内的定植与胃黏膜淋巴滤泡形成情况。结果灌胃所用猪胃黏膜匀浆液中存在H.suis;H.suis可以在小鼠胃内定植,并且3个月后仍存在;感染H.suis 1个月及3个月后的小鼠胃黏膜均有淋巴滤泡的形成,并且后者的淋巴滤泡较前者明显增大。结论成功建立了H.suis感染C57BL/6小鼠模型,H.suis可以诱导胃黏膜淋巴滤泡的形成,可能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杨若明 杨林 田字彬 于亚男 毛涛 李晓宇 张帅庆关键词:猪胃 动物模型 淋巴滤泡 肥胖对猪螺杆菌感染后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对猪螺杆菌( Helicobacter suis, H. suis)感染后小鼠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NC组)、高脂饮食组(HFD组)、H. suis感染组( HS组)和H. suis感染+高脂饮食组( HS+HFD组)。 NC组与HS组给予普通饮食,HFD组与HS+HFD组自感染后第3周开始给予高脂饮食;差异性饮食24周后处死小鼠,取其胃组织行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淋巴滤泡的数量与大小;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瘦素( leptin)及其受体Ob-R、炎症因子IFN-γ与趋化因子CXCL13、CCL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H. suis感染可诱导小鼠胃黏膜滤泡的形成;与HS组相比,HS+HFD组小鼠胃黏膜淋巴滤泡的数量与大小明显增加,胃黏膜leptin及其受体Ob-R,IFN-γ、CXCL13、CCL2的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增加。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可促进H. suis感染后胃MALT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肥胖时脂肪因子leptin及相关炎症因子与趋化因子的表达上调有关。 杨若明 田宇彬 杨林 魏良洲 于亚男 张翠萍 李晓宇 毛涛 任琳琳 张帅庆关键词:肥胖 瘦素 血清Lp(a)与LDL-C升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支架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支架置入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收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成功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326例术前临床基线特征,根据病人基础血清Lp(a)水平分为Lp(a)正常组和Lp(a)升高组,再根据基线LDL-C水平分为LDL-C<1.8mmol/L亚组和LDL-C≥1.8mmol/L亚组。所有病人均于出院1年后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比较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新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CR)发生率。结果 Lp(a)升高组病人3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于Lp(a)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1.804,P<0.01)。不考虑LDL-C水平,Lp(a)正常组与Lp(a)升高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a)正常组与Lp(a)升高组中LDL-C<1.8mmol/L亚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Lp(a)升高组中LDL-C≥1.8mmol/L亚组MACE和CR的发生率显著高于Lp(a)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χ2=5.368、6.488,P<0.05)。结论血清Lp(a)和LDL-C浓度较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PCI术后MACE发生率显著增加。 杨林 宋开友 魏延津 廉哲勋关键词:心血管不良事件 脂多糖对HBsAg转染肝癌细胞核因子κB活化作用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转染的肝癌细胞SMMC-7721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作用。方法构建pcDNA3.1(-)-HBsAg重组质粒,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进行HBsAg瞬时转染。实验分为4组。A组:空白细胞(肝癌细胞SMMC-7721)组,B组:100μg/L的LPS诱导+HBsAg瞬时转染组,C组:100μg/L的LPS单独诱导组,D组:HBsAg瞬时转染组。采用非放射性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各组NF-κB与DNA结合活性相对定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甲胎蛋白(AFP)的表达。结果4组间NF-κB活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951.26,q=12.12~71.94,P〈0.01);4组间AFP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493.25,q=4.69~49.05,P〈0.05)。结论 LPS能够增强对HBsAg转染后肝癌细胞SMMC-7721NF-κB的活化作用,并上调AFP的表达,可能在促进乙型肝炎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丁雪丽 荆雪 田字彬 阎志程 杨林 陈文秀关键词:脂多糖类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重症肝病患者腹水感染的调查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了解重症肝病患者发生腹水感染的病原菌构成与分布,分析重症肝病并腹水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重症肝病患者入院后诱发腹水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院内腹水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可信依据。方法对2015-2016年医院重症肝病发生腹水感染患者送检的腹水标本,分离培养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测定数据进行回顾性调查,进行菌种鉴定及统计分析。结果 147例重症肝病患者发生腹水感染44例,感染率29.9%;感染患者分离病原菌44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56.8%,革兰阴性菌占40.9%,真菌占2.3%,排前5位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属对环丙沙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和头孢呋肟的耐药率>50.0%,肠球菌属对头孢噻吩、头孢吡肟、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50.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吡肟、头孢哌酮与青霉素的耐药率>50.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吩与环丙沙星的耐药率>50.0%;基础疾病、肝功能状态、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等是腹水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肝病患者腹水感染的危险度较高,葡萄球菌属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呈现耐药性较高的特点,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减少手术时间与合理用药是降低腹水感染的有效方法。 王虹 刘慧 邵明鑫 杨林关键词:重症肝病 腹水 病原菌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