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海丛

作品数:35 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病理
  • 10篇药物性
  • 10篇肝损伤
  • 9篇药物性肝损伤
  • 8篇细胞
  • 6篇结核
  • 6篇病毒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肝炎
  • 4篇胆汁
  • 4篇药物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胆管
  • 3篇药物相关
  • 3篇药物相关性
  • 3篇预后
  • 3篇替诺福韦
  • 3篇替诺福韦酯
  • 3篇综合征

机构

  • 35篇石家庄市第五...
  • 10篇河北中医学院
  • 5篇石家庄市第二...
  • 3篇河北省胸科医...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唐山市人民医...

作者

  • 35篇张海丛
  • 18篇叶立红
  • 15篇郭立杰
  • 11篇王超
  • 10篇刘志权
  • 6篇郑欢伟
  • 5篇王玉泽
  • 5篇许怡
  • 5篇杜婧
  • 4篇杨莉
  • 3篇张志
  • 3篇柳晓金
  • 3篇戴二黑
  • 3篇郭云
  • 3篇邵明亮
  • 3篇张巍
  • 3篇冯彩霞
  • 2篇唐亚芳
  • 2篇王蕊
  • 2篇王晓静

传媒

  • 7篇临床误诊误治
  • 4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肝脏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药业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8篇2020
  • 9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SEP、MRP2及MDR3在胆管消失综合征患者肝组织表达及与病理形态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胆汁酸盐输出泵(BSE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多药耐药蛋白3(MDR3)在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与病理形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9年12月在石家庄市藁城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石家庄市第五医院经肝穿组织病理诊断为VBDS患者85例,根据引起VBDS病因不同分为药物性肝损伤引起的VBDS(D-VBDS)组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引起的VBDS(P-VBDS)组,另选择15例无胆管消失的乙肝携带者作为对照组。收集D-VBDS组和P-VBDS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入选者肝穿组织进行病理观察,记录肝细胞淤胆、毛细胆管淤胆、小叶内炎症、小胆管损伤、细胆管增生、汇管区炎症6项病理形态特点并进行半定量评分,观察3组肝组织中BSEP、MRP2、MDR3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特点,分析D-VBDS组和P-VBDS组间不同病理形态评分与BSEP、MRP2、MDR3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VBDS组和P-VBDS组性别构成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是女性多于男性,并均以40~50岁年龄段最多见;D-VBDS组和P-VBDS组中BSEP、MRP2、MDR3在肝细胞胆管膜侧阳性表达均明显增强,BSEP、MRP2、MDR3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D-VBDS组和P-VBDS组间BSEP、MRP2、MDR3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VBDS组和P-VBDS组中BSEP、MRP2、MDR3评分均与小胆管损伤及细胆管增生呈正相关性,表现为小胆管损伤越重、细胆管增生越明显,则转运蛋白阳性表达越强;其他病理形态特征与BSEP、MRP2、MDR3评分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BSEP、MRP2、MDR3在不同病因引起的VBDS肝组织中均表达增强,细胆管增生及小胆管变性损伤病理形态改变是启动3种转运蛋白过表达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曹雪改叶立红张海丛王志华王翀奎
关键词: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
替诺福韦酯用于成人初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酯用于成人初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的AIDS 2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144例)和对照组(112例)两组,试验组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依非韦伦片+拉米夫定片,对照组给予依非韦伦片+齐多拉米双夫定片。观察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病毒学指标、免疫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情况及治疗成本,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治疗后3、6和12个月,两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RNA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CD4+T淋巴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总住院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检查费用、住院费用和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成本-效果比低于对照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76.63。增量成本效果象限图显示试验组所选取方案为优势方案。结论采用本文两种方案治疗的AIDS患者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含替诺福韦酯的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总住院率和经济性要优于含齐多夫定的对照组,故对初治成人AIDS患者来说,建议优先使用含替诺福韦酯的治疗方案。
王超郭立杰董玲张海丛张玉君冯彩霞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替诺福韦酯成本-效果分析
国产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抗病毒疗效观察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比较国产恩替卡韦与合资恩替卡韦治疗不同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4周的疗效。方法 57例CHB患者接受国产恩替卡韦治疗,40例接受合资产恩替卡韦治疗。国产药物治疗患者中血清HBeAg阳性39例,血清HBV DNA水平≥1×10~6IU/m1者38例,合资产药物治疗患者HBeAg阳性26例,高病毒载量者2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采用微粒子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24w末,国产和合资产恩替卡韦治疗患者血清HBsAg水平分别为(3651.7±1403.2)IU/ml和(3713.9±1117.5)IU/ml(P>0.05);血清HBeAg阴转率分别为17.9%和19.2%(P>0.05);在高病毒载量患者,24 w末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lg(3.0±0.5)和lg(2.9±0.4),P>0.05];在低病毒载量患者,则分别为【lg(2.6±0.3)和lg(2.5±0.5),P>0.05】。结论两种恩替卡韦在降低血清HBsAg水平、促进血清HBeAg阴转和抗病毒疗效等方面疗效确切,无显著性差异。
郭立杰王艳王敏杜婧王超叶立红张海丛王晓静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SAG
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表达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并原发性肝癌(肝癌)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的变化,为临床肝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3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诊治的167例乙肝患者、151例乙肝并肝癌患者以及30例健康者抗凝血;根据病程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进一步分为慢性乙肝组103例、乙肝肝硬化组64例、肝癌组151例;根据BCLC分期将乙肝并肝癌组患者分为A期45例、B期62例、C期34例、D期10例;根据HBV载量将乙肝并肝癌组患者分为低复制组33例、中复制组38例、高复制组3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以上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乙肝组和乙肝并肝癌组患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P均<0.05);HBV感染者中,乙肝并肝癌组CD8^+表达量明显低于慢性乙肝组、肝硬化组(P均<0.05);肝癌D期患者CD3^+、CD8^+表达量较A、B、C期者明显降低(P均<0.05);在肝癌患者中,HBV载量高复制组CD4^+表达量较低复制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乙肝并肝癌患者CD8^+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明显降低;HBV感染导致的CD8^+T淋巴细胞功能受损可能是HBV感染患者易诱发肝癌的机制之一;治疗乙肝并肝癌的适宜时期为A、B、C期;在临床上,当乙肝并肝癌患者体内HBV开始复制时,应及早采取措施进行抗病毒治疗。
许怡郭云黄颖赵晓霞张海丛杨莉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乙型肝炎病毒
阿霉素肾病小鼠肾组织中p53、p21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p53、p21在阿霉素肾病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60只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阿霉素肾病模型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于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及生理盐水后第0、2、4、6周末随机选取6只小鼠处死,并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及总胆固醇。肾组织行HE、PAS染色,以半定量计分法计算各组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免疫组化及RT-PCR法检测p53、p21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分析p53、p21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从第2周开始模型组尿蛋白[(16.19±1.13) mg/24 h vs (2.02±0.47) mg/24 h]、总胆固醇[(7.56±1.10)mmol/L vs (2.17±0.15)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 P 均<0.05),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19.63±1.28)g/L vs (36.77±1.81)g/L, P <0.05]。模型组肾小球硬化(0.535±0.116 vs 0.020±0.020, P <0.05)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1.133±0.136 vs 0.067±0.061, P <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53、p2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模型组中p53、p2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损伤、尿蛋白及总胆固醇呈正相关( r =0.877, r =0.830, r =0.456, r =0.576, P <0.05),与白蛋白呈负相关( r =-0.343, P <0.05)。结论 p53、p21在模型组第2周末即表达增加,且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提示衰老存在于阿霉素肾病,并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焦素敏周德宁刘琳张春霞裴华颖闫喆张海丛李绍梅
关键词:肾病阿霉素P53P21
药物相关性胆管消失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7
2017年
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内部分胆管树持续进行性破坏和消失为病理形态学特征,以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中药物性肝损伤相关的胆管消失综合征(D-VBDS)是VBDS的重要病因之一,免疫紊乱或者免疫失衡可能是主要的发病机制。D-VBDS依据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及病程演变分主要形式及次要形式两种临床类型,其不同的临床症状及病情演变是以综合多样的病理形态学为基础;其预后转归与胆管细胞的再生情况、胆管损伤数量、胆管损伤级别、胆管损伤波及范围、细胆管增生以及其他胆管分支代偿分流等替代途径多种综合因素有关。该病的临床结局呈多样性,多数患者停药之后预后较好,少数则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衰竭及死亡。由于其临床表现及生物化学指标改变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相类似,需要临床医生予以鉴别。
叶立红王翀奎张海丛刘志权郑欢伟
关键词:病理学药物相关性预后
初治结核病患者预防使用保肝药物对药物性肝损伤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3
2019年
目的 研究初治结核病患者预防使用保肝药物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226例出现DILI的初治肺结核,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 n =122)与对照组( n =104)。观察组予规范抗结核及预防性保肝药物治疗,对照组予规范抗结核治疗。两组发生DILI后均停用所有药物,并且予以相应治疗,直至DILI恢复正常1周后停药。检测治疗前、出现DILI时、治疗后肝功能相关指标变化,记录DILI分型、分级、发生时间及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比较CD4+ T淋巴细胞计数及合并疾病。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现DILI时总胆红素水平及治疗后碱性磷酸酶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DILI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DILI分级仅1级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4)。观察组、对照组发生3级及以上DILI的概率分别为9.02%(11/122)、18.27%(19/1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4)。观察组DILI发生时间为8~75(17.40±13.43)d,对照组DILI发生时间为2~55(10.28±11.92)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8)。两组肝功能未完全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2),但3级及以上DILI患者肝功能未完全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85)。两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发生3级及以上DILI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3级及以上DILI合并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72)。结论 预防性给予保肝药物对初治结核病患者的肝功能无明显保护作用,但对部分具有肝损伤高危因素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来说,预防性使用保肝药物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DILI有一定益处。
王超郭立杰张海丛王玉泽杜婧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抗结核药肝脏保护
3种跨膜转运蛋白在胆管细胞损伤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ABCB11(胆汁酸盐输出泵,BSEP)、ABCC2(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和ABCB4(多药耐药糖蛋白3,MDR3)在胆管细胞损伤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肝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收集收集2010年1月-2017年6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有明确用药史、经肝穿组织病理诊断为胆管细胞损伤型DILI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混合性肝炎组(混合组,n=40)、胆汁淤积性肝炎组(胆汁淤积组,n=40)及单纯性胆汁淤积组(单纯组,n=32),同时选取20例无胆汁淤积的HBV携带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病例肝穿组织进行BSEP、MDR3、MRP2免疫组化标记,观察三者的阳性表达特点及与病理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关系,对比三亚型组间3种转运蛋白的表达差异,并分析3种转运蛋白表达与TBil、DBil、ALP、GGT、TBA之间的相关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SEP、MDR3、MRP2在混合组、胆汁淤积组和单纯组肝组织中均表现为阳性表达减少(F值分别为48. 765、45. 424、77. 434,P值均<0. 05),进一步两两比较,BSEP、MRP2、MDR3在胆汁淤积组表达减弱程度较混合组和单纯组更明显(P值均<0. 05)。BSEP、MRP2、MDR3在胆汁淤积区阳性表达减少越显著,肝细胞胆汁淤积肿胀及羽毛样变性越明显。胆汁淤积组BSEP与TBA值呈中等强度负相关性(r=0. 640,P=0. 008),单纯组MRP2与TBil、DBil值呈中等强度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 597、-0. 643,P值分别为0. 019、0. 011)。结论 BSEP、MDR3、MRP2在胆管细胞损伤型DILI各病理亚型肝组织阳性表达减少,是药物性胆汁淤积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叶立红郑欢伟黄肖雨郭立杰张海丛刘志权王翀奎
关键词:载体蛋白质类免疫组织化学
扶正化瘀片基于miR-122/IL-10因子治疗肝纤维化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片对肝纤维化患者的软坚散结作用,是否与miR-122/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通路调节作用有关。方法: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4例,另留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片抗纤维化联合治疗。治疗前后同时测定各组血清中miR-122与IL-10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肝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orgotein dismutase,SOD)、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活性,结合临床肝纤维化四项[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rocollagenⅢ,PCⅢNP)、IV型胶原(collagenⅣ,CIV)、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以及常规病理评价。结果:进行Ishak纤维化评分结果发现,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为5.5分;治疗后对照组平均为5.1分,观察组为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纤维化CIV、HA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ROS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SOD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扶正化瘀片可以调节miR-122/IL-10,从而控制患者的肝纤维化进展,具有明显调节作用。
张海丛邵明亮张巍袁文芳侯桂英李志锁王蕊
关键词:肝纤维化恩替卡韦转化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0软坚散结法
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1例被引量:5
2017年
病例:患者,女,82岁。于2015年7月19日因"咳嗽、咳痰1月余"来我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初治、肺部感染、2型糖尿病、陈旧性脑梗塞"。2型糖尿病病史10年,口服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至今,空腹血糖控制在6~7 mmol·L-1。3年前患"脑梗塞",未留后遗症,平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胶囊、脉通。
郭立杰王超杜婧王敏张海丛
关键词:格列美脲低血糖昏迷继发性肺结核降糖治疗氯化钠注射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