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娟

作品数:30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菌根
  • 16篇菌根真菌
  • 16篇丛枝菌根
  • 16篇丛枝菌根真菌
  • 6篇生姜
  • 6篇孢子粉
  • 6篇灵芝
  • 6篇灵芝孢子
  • 6篇灵芝孢子粉
  • 5篇土壤
  • 4篇内生真菌
  • 4篇染色
  • 4篇微生物
  • 4篇根系
  • 4篇柑橘
  • 4篇AM真菌
  • 3篇性状
  • 3篇深色
  • 3篇农艺
  • 3篇农艺性

机构

  • 30篇广西农业科学...
  • 7篇广西大学
  • 7篇厦门大学
  • 5篇药物研究所有...
  • 3篇广西特色作物...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河池学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广西小藻农业...

作者

  • 30篇宋娟
  • 21篇陈廷速
  • 15篇张金莲
  • 14篇汪茜
  • 12篇李冬萍
  • 8篇陈振妮
  • 8篇吴小建
  • 7篇郎宁
  • 7篇陈丽新
  • 6篇覃晓娟
  • 6篇车江旅
  • 4篇周生茂
  • 4篇黄京华
  • 4篇刘增亮
  • 3篇黄卓忠
  • 2篇程通
  • 2篇龙艳艳
  • 1篇何苑皞
  • 1篇周双云
  • 1篇胡春锦

传媒

  • 6篇热带作物学报
  • 3篇南方农业学报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中国糖料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亚热带农业研...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南方园艺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10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丛枝菌根真菌与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对姜瘟病的防效及抗病机理初探被引量:3
2023年
【背景】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R.S)引发的姜瘟病是生姜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与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是两类重要的共生微生物。【目的】前期研究发现,AMF与DSE可提高生姜对姜瘟病的抗性,但其抗病机制尚不清楚,极大地限制了利用这两类共生真菌对该病的防治。【方法】在温室条件下做盆栽试验,以生姜组培苗为材料,设立接种AMF、DSE和不接种AMF、DSE的对照(CK)处理,并在上述处理下的植物生长4周后淋入病原菌液,病原菌接种1周后,通过测定菌根侵染率、发病率、叶绿素含量、光合指标、磷(P)含量、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研究AMF和DSE互作对病原菌侵染后生姜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AMF和DSE分别使姜瘟病发病率降低了45.27%和52.04%(P<0.05)。AMF+DSE组合处理抑病效果更好,发病率较对照降低60.87%(P<0.05)。AMF、DSE及二者共同作用的防效分别为62.54%、59.02%和68.50%。植物防御性酶活性表明,AMF显著提高了生姜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分别提高10.87%、1.15%、13.26%和0.14%;DSE显著提高SOD、POD、CAT和PPO活性,分别提高9.85%、17.47%、3.64%和0.67%;AMF与DSE互作显著提高SOD、POD、CAT和PPO活性,分别提高15.76%、18.19%、18.11%和14.93%(P<0.05);MDA含量在AMF、DSE和二者互作条件下分别显著降低了3.38%、9.31%和25.79%(P<0.05)。【结论】AMF和DSE对姜瘟病有较好的防效,不仅能提高生姜幼苗的抗病能力,还能促进其生长,且二者共存时效果最好。
汪茜覃晓娟陈廷速周生茂宋娟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
5种染色剂对生姜根系丛枝菌根(AM)真菌的染色效果比较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建立一种生姜根系内生真菌的最佳染色方法,更好地观察、分析生姜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生姜根系的侵染情况,便于国内学者应用。【方法】在盆栽灭菌条件下,利用AM真菌对生姜进行接种试验,探讨5种染色剂(酸性品红、台酚蓝、苏丹红Ⅳ、苯胺蓝、墨水)对生姜根系丛枝菌根真菌的染色效果。【结果】5%醋酸墨水染色液的染色效果最佳,根皮层细胞内AM真菌的菌丝、泡囊、孢子等结构清晰可见,且能够明确分辨AM真菌与其他未知真菌,根的染色效果可以长久保存。【结论】墨水染色操作简便、毒性低、成本低廉、染色效果极佳,适用于生姜根系AM真菌的染色和制片观察。
汪茜龙艳艳李冬萍张金莲宋娟周生茂车江旅陈廷速
关键词:生姜根系丛枝菌根真菌染色
一种灵芝孢子粉产量高的灵芝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灵芝孢子粉产量高的灵芝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菌袋制作;S2.菌袋接种;S3.菌丝培养;S4.芝场搭建及整地作畦;S5.菌棒覆土;S6.出芝管理;S7.病虫害防治;S8....
陈振妮郎宁祁亮亮吴小建李俐颖宋娟陈丽新
广西金花茶根系丛枝菌根真菌染色方法探讨
2024年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但目前金花茶野生资源少,因此寻找高效的人工种植方法快速繁殖金花茶优良种苗,进而大幅度提高规模化种植金花茶的产量十分必要。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能显著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增强植物抗逆性和抗病性,金花茶接种AM真菌,对金花茶有积极的影响。由于几乎所有的AM真菌接种试验均涉及菌根发育状况观察与侵染率测定,而目前AM侵染状况的观察测定方法种类繁多,良莠不齐,因此本研究探究一种金花茶根系AM真菌检测的最佳染色方法,以便更好地观察AM真菌对金花茶根系的侵染情况。本研究以金花茶健康植株根系为试验材料,探讨5种染色剂(苏丹红Ⅳ、酸性品红、苯胺蓝、台酚蓝、醋酸墨水)对金花茶根系AM真菌的染色效果。研究表明:5%醋酸墨水染色液的染色效果最佳,根皮层细胞内AM真菌的菌丝、泡囊、孢子等结构清晰可见,且能够明确分辨AM真菌与其他未知真菌,根的染色效果可以长久保存;利用苏丹红Ⅳ和酸性品红染色的AM真菌菌丝、泡囊与背景反差不明显,而且酸性品红的染色效果保存时间短,不利于观察;苯胺蓝和台酚蓝的染色效果略次于醋酸墨水,且价格昂贵,成本高。除醋酸墨水外,其他4种染色剂均是疑似致癌物,长期使用对操作人员的健康产生非常大的安全隐患。醋酸墨水染色操作简便、毒性低、成本低廉、染色效果极佳,适用于金花茶根系AM真菌的染色和制片观察。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金花茶菌根种苗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许诗萍高日芳张金莲宋娟李冬萍何苑皞曾诗媛陈廷速
关键词:金花茶根系丛枝菌根真菌染色
一株生姜生防内生真菌的生态学特性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菌株BJM-11的生态学特性,为其菌种的发酵生产及在生姜生产大田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观测分析菌株BJM-11在不同温度、pH、碳源和氮源条件下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特性。【结果】菌株BJM-11在10~35℃、pH 4.0~12.0及24 h连续光照、24 h连续黑暗和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均能生长和产孢,其中在25~30℃下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温度处理(P<0.05,下同),在25℃下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温度处理;在pH为5.0~6.0时的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pH处理,在pH为5.0、6.0和7.0时产孢量较大,且均显著大于其他pH处理;在24 h连续黑暗时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光照处理,在24 h连续光照时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光照处理。菌株BJM-11能在8种碳源和11种氮源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其中碳源为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时菌落直径较大,碳源为甘露醇时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碳源处理;氮源为酵母浸粉和蛋白胨时,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氮源处理,而氮源为蛋白胨时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氮源处理。菌株BJM-11在PDA等5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和产孢,其中在PDA和PSA培养基中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培养基,在PDA培养基中的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培养基。【结论】菌株BJM-11在温度25~30℃、pH 5.0~6.0、连续黑暗及以葡萄糖或可溶性淀粉为碳源、以蛋白胨或酵母浸粉为氮源、培养基为PDA或PSA条件下菌落直径较大,菌丝生长状况较佳;在温度25~30℃、pH 5.0~7.0、连续光照及以甘露醇为碳源、以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为PDA条件下产孢量较大,可供开发利用BJM-11参考。
刘增亮汪茜宋娟周双云覃晓娟车江旅陈廷速
关键词:生姜内生真菌绿色木霉生态学特性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种类对生姜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研究盆栽条件下,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种类对生姜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其在生姜根内的定殖情况。采用生姜组培苗,于幼苗期分别接种12株AMF进行生姜农艺性状比较试验,在温室盆栽接种后每隔30 d对生姜根系进行取样分析,比较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的大小,以观察不同AMF菌株对生姜苗的侵染动态。结果表明,所有接种AMF组的生姜植株,其生长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结合不同菌株在根系的侵染率,筛选出生姜AMF优势种类为: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网状球囊霉(Glomus reticulatum)、隐形球囊霉(Paraglomus occltum)、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说明苗期接种这4个优势菌种,能够促进生姜生长,是适宜生姜生长的优良AMF菌株。
汪茜包涵张金莲宋娟宋娟刘增亮黄京华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农艺性状侵染率优势菌株
基于rDNA序列分析的3种丛枝菌根真菌分子鉴定方法比较
2023年
【目的】比较基于rDNA序列分析的3种丛枝菌根(AM)真菌分子鉴定方法,为提高AM真菌在种水平分子鉴定的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对从柑橘和甘蔗等广西地区主要作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AM真菌菌株(编号为A6、B3和GY3-1)进行形态学鉴定,再通过巢式PCR分别扩增AM真菌的18S rDNA、28S rDNA及含ITS1、5.8S rDNA和ITS2的序列(简写为ITS1+5.8S+ITS2),分别将其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再结合形态学鉴定结果比较基于3个rDNA序列分析分子鉴定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菌株A6、B3和GY3-1的形态特征分别与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黏质隔球囊霉(Septoglomus viscosum)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一致。基于18S rDNA序列,将菌株A6鉴定为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菌株GY3-1鉴定为摩西斗管囊霉(F.moessae),菌株B3鉴定为黏质隔球囊霉(S.viscosum)。基于28S rDNA序列,将菌株A6鉴定为幼套近明球囊霉(C.etunicatum),菌株B3鉴定为黏质隔球囊霉(S.viscosum),菌株GY3-1鉴定为摩西斗管囊霉(F.moessae)。基于ITS1+5.8S+ITS2序列,将菌株A6鉴定为幼套近明球囊霉(C.etunicatum),菌株B3鉴定为黏质隔球囊霉(S.visco-sum),菌株GY3-1鉴定为摩西斗管囊霉(F.moessae)。而综合3种分子鉴定结果,菌株A6、B3和GY3-1分别鉴定为幼套近明球囊霉(C.etunicatum)、黏质隔球囊霉(S.viscosum)和摩西斗管囊霉(F.mosseae)。【结论】3种方式均可用于AM真菌的在种水平上的分子鉴定,以18S rDNA与28S rDNA为主的鉴定方法相对简单且快速,更适用于对AM真菌在属水平的鉴定;以ITS1+5.8S+ITS2为主的鉴定方法步骤较繁琐,但鉴定至种水平的准确性较高。3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互相补充,加强对AM真菌分子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农颖杰卢昱帆许诗萍高日芳宋娟张金莲韦翔华陈廷速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RDNA分子鉴定
9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砧木枳和资阳香橙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能有效促进宿主植物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以及对有机物质的分解,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柑橘是菌根依赖型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对宿主植物没有严格的专一性,但有选择性,因此有必要筛选出不同砧木适宜的菌株。以柑橘砧木资阳香橙(Citrus Junos Sieb.ex Tanaka)和枳壳(Poncirus trifoliate L.Raf)幼苗进行盆栽试验,通过对不同砧木接种不同AM真菌后测定其生长性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指标求其隶属函数值并累加计算综合分数并排名,筛选出促进香橙和枳壳生长的优势菌株。研究表明,接种不同AM真菌对不同砧木的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促生和抑制两个效应。根据综合评价系数,香橙中隶属函数平均值较高的菌株为G.r(Glomus reticulatum)、R.c(Rhizophagus clarus)和R.i(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分别为0.71、0.66和0.63;枳壳中隶属函数平均值较高的菌株为R.c(Rhizophagus clarus)、G.v(Glomus versiforme)和D.t(Diversispora tortuosa),分别为0.77、0.76和0.68。综上所述,供试的9种AM真菌中促进香橙和枳壳生长效果较好的菌株分别为G.r(Glomus reticulatum)和R.c(Rhizophagus clarus)。因此,筛选获得资阳香橙和枳壳的优势AM真菌菌株,为下一步的柑橘菌根种苗应用奠定了基础。
康贻豪张金莲温云英尚鹏祥莫惠捷宋娟程通陈廷速
关键词:柑橘砧木丛枝菌根真菌促生
甘蔗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季节性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探明甘蔗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016年4月、8月、10月和12月在里建甘蔗试验基地,采集4个施肥水平(0%、25%、50%、100%)下的甘蔗根际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施肥水平下AM真菌群落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个季节共检测到10属AM真菌,AM真菌Chaol、Shannon-Wiener指数Shannon-Wiener和Invsimpsonindex指数从春季到冬季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夏季最低;4个季节共检测出281个AM真菌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OTUs数目分别为160、68、103、198个。4个季节甘蔗根际土壤中球囊霉属(Glomus)占有绝对的优势,之后是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和多样孢囊霉属(Diversispora)。此外,也有少量的原囊霉属(Archaeospora)、巨孢囊霉属(Gigaspora)、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和两性球囊霉属(Ambispora)。不同季节AM真菌群落组成差异显著,但总体来说冬季和春季种群结构相似,夏季和秋季相似,而夏季和秋季的AM真菌种类比春季和冬季的AM真菌种类多。
汪茜冯重阳冯重阳张金莲袁照年宋娟陈廷速
关键词:AM真菌群落甘蔗高通量测序
一种灵芝孢子粉产量高的灵芝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灵芝孢子粉产量高的灵芝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菌袋制作;S2.菌袋接种;S3.菌丝培养;S4.芝场搭建及整地作畦;S5.菌棒覆土;S6.出芝管理;S7.病虫害防治;S8....
陈振妮郎宁祁亮亮吴小建李俐颖宋娟陈丽新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