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玲
- 作品数:51 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政治法律更多>>
- 国立清华大学的现代化、独立化改革——罗家伦与清华大学
- 2008年
- 清华大学始于“留美预备学校”,经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飞速发展,一跃成为国内著名的高校。1928年,罗家伦到清华大学后,推行“廉洁化、学术化、平民化、纪律化”的政策,真正造就了一个现代化、独立化的清华大学。罗家伦到清华时期,“改隶废董”、教授治校、延聘名师、改组学科、重视学术研究,是清华大学发展的转折期。由于历史原因,罗家伦对于清华大学的贡献长期被人抛弃在历史的故纸堆里,更难认同他为教育家。
- 李涛陈玉玲
- 关键词:学术化
- 创业类题材影视作品分析——基于毕业作品《梦想小镇》
-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类题材的影视作品是近些年契合时代热潮,渐渐涌现的新的题材。影视作品,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电视节目,甚至是新的影像传播方式,都是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发展中...
- 陈玉玲
- 关键词:影视作品
- 国民政府初期对高等教育的整顿(1927—1937年)
- 2012年
-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始于19世纪末,虽步履艰难,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据统计,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高等教育无论学校数、学生数还是毕业生数都快速增长。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看,确实可以说,这一时期“成为五十年来的高原期。”导致这一时期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民初以来高等教育相关法令政策的变更。1917年9月《修正大学令》的颁布“颠覆”了民国初期《大学令》的规定,1922年制定的《壬戌学制》则进一步延续了《修正大学令》的相关内容。《修正大学令》规定,高等学校“设二科以上者,得称为大学;其但设一科,称为某科大学。”由此可见,《修正大学令》为各专门学校升格为大学提供了法律基础,放宽了大学设立的条件,为大学之滥设埋下了种子。1922年后,公私立大学数大为增加,此后,大学数量则一直攀升,这与各专门学校纷纷升格为大学和大批新学校创办紧密相关。
- 田正耳陈玉玲
- 关键词:现代高等教育国民政府中国高等教育学校升格
- 新中国高考制度的变迁及其文化透视
- 2011年
- 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先后经过了"酝酿期""建立和遭受挫折期""恢复和改革期"的变迁过程。高考制度改革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中国文化原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构成了高考制度变迁的背景。如果教育制度与其背后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不匹配,教育制度就难以高效地运行。文化的内核——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本质上规定了教育制度运行的绩效。
- 李涛陈玉玲
- 关键词:文化变迁价值观思维方式
- 从经济学视角看“有偿家教”
- 2009年
- “有偿家教”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论,许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发文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然而禁令仿佛没有效果,“有偿家教”依然火爆。学术界也对“有偿家教”进行了批判与反思,然而并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应当采取何种有效、合理的策略应对“有偿家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 李涛陈玉玲
- 关键词:有偿家教经济学视角教育行政部门在职教师学术界
- 太平天国的女子教育被引量:1
- 2009年
- 洪秀全的妇女思想是宗教教规和封建伦理道德融合的产物,它指引着天国推行反清、反封建、反孔、反儒的教育,针对空乏腐朽的旧教育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批判与改革。太平天国的女子教育有营中教育、馆中教育、宫中教育三种主要形式,以识字教育、太平天国革命历史教育、封建的纲常教育以及生产劳动教育为主要内容,"讲道理"、宗教宣讲、歌谣是主要的教育方式。太平天国的女子教育,既体现了进步性,又夹杂着封建迂腐性,这不能说明太平天国是妇女的解放运动。
- 陈玉玲李涛
- 关键词:太平天国女子教育
- 国民政府初期对北平高等教育的整顿——以北平大学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3
- 2012年
-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围绕控制高等院校数量及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对高等教育大加整顿。对北平地区高等教育,国民政府主要就大学滥设、院系设置混乱、教师兼职现象严重以及学校风潮不断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顿工作阻力重重,尤其在对北平大学的整顿工作中,虽院系结构调整方面的政策基本得到落实,在限制教员兼职以及整顿学校风潮等方面却未能如愿。同样,该校院系结构的调整也非一帆风顺,政府和学界两种势力之较量如影随形,致使政府的整顿效率深受影响。
- 田正平陈玉玲
- 关键词:国民政府初期
- 厚黑教主论考试——李宗吾的考试思想及其对高考改革的启示
- 2012年
- "厚黑教主"李宗吾以考试制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思想,对"考试是什么,考试为什么,考试如何"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洞悉。借助考试制克服教育的"铁床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以求教育的平等与普及,造就真实的人才,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今天,他所指摘的教育问题依然以变种的形式存在,其考试思想对当前的高考改革仍不无启发意义。
- 李涛陈玉玲
- 关键词:高考改革
- 高考制度变迁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高考制度是公共产品,它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交易费用的存在。高考制度改革的动力来源于经济环境变革下的利益主体获取更多收益的要求,相关利益主体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各怀不同的动机、偏好、目的,在竞争与合作的博弈中最终实现高考制度的变革。利用体制外因素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使外部效益内部化,降低和分散高考制度变迁的成本,发挥路径依赖的积极作用,最终使高考制度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制度均衡。
- 李涛陈玉玲
- 关键词:高考制度改革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
- 国立清华大学早期的现代化、独立化改革——兼论曹云祥与清华大学
- 2010年
- 清华大学始于“留美预备学校”,经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飞速发展,一跃成为国内著名的高校。1925年清华大学部和研究院的建立为清华进一步的“独立化”、“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曹云祥为清华“改大”,建立研究院和现代大学制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曹云祥虽没有完成清华学校的现代化、独立化改革,自己也淹没在现代化、独立化的大潮中,然而他引导清华迈出了现代化、独立化改革坚实的第一步。由于历史原因,曹云祥对于清华大学的贡献长期被人抛弃在历史的故纸堆里,更难认同他为教育家。
- 李涛陈玉玲
- 关键词:独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