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
-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昆山市中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腰麻对下肢手术术后恢复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下肢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择期下肢手术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罗哌卡因组,n=24)和对照组(左旋布比卡因组,n=24),选择L2~L3间隙、采用25 G细针蛛网膜下腔穿刺,分别注射0.4%罗哌卡因11 mg(1.2%罗哌卡因1 ml以脑脊液稀释至3 ml,注射2.75 ml)和0.4%左旋布比卡因10 mg(0.5%左旋布比卡因2 ml以脑脊液稀释至2.5 ml,注射2.5 ml)。观察和记录术中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效果及麻醉消退情况、术中循环改变、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等。结果试验组腰麻后Bromage评分达到2分的时间较对照组延长[(11.0±6.96)min vs.(7.71±3.9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romage最高评分低于对照组(2.15 vs.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有15例术中Bromage评分未达3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多(62.5%vs.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14例(58.33%)术中出现麻醉消退,开始出现麻醉消退的时间在45~65 min。术毕实验组Bromage评分(1.22 vs.2.32)和麻醉阻滞平面(T10.50 vs.T9.24)较对照组消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91.7%。结论 0.40%等比重罗哌卡因11.0 mg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术中循环平稳,感觉与运动分离优点突出,术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迅速,尿潴留发生率低,可选择性应用于出血少、手术时间在100 min以内的下肢手术麻醉。
- 李蓉费建平翁建东
- 关键词:麻醉恢复期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 麻醉机APL减压阀不当设置的安全隐患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掌握调压限制阀(APL阀)的正确设置,减少气压伤。方法调查日常麻醉机使用及维护过程中APL阀的设定;调查APL阀不当设定在麻醉诱导期及麻醉机意外断电时的安全隐患;调查麻醉机断电试验和呼吸回路意外充氧情况。结果术中麻醉机APL阀设置正确率仅20.6%,APL阀处于关闭状态高达41.2%;半年间,麻醉机意外断电事件5例,发生手控呼吸皮囊膨胀与呼吸回路高压状态2例;10台麻醉机断电试验,4台麻醉机手控—机控切换开关自动转换至手控模式,导致呼吸皮囊持续充氧。结论麻醉前APL压力限制阀档位的正确设定、麻醉机电源检查与呼吸回路检查同样必不可少。带有"自充氧"气袋的简易呼吸囊能确保足够的通气,是应对任何麻醉机功能失灵的有效办法。
- 李蓉费建平
- 关键词:气道压力
- 小儿喉罩麻醉自主呼吸与容量控制呼吸对患儿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小儿喉罩麻醉期间采用自主呼吸与容量控制呼吸两种呼吸管理模式对患儿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小儿外科手术喉罩通气全身麻醉患儿23例,年龄1.3~10岁。丙泊酚静脉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喉罩插入后,先保留自主呼吸通气维持15min,然后注射小剂量肌松药并转换成容量控制模式。观测并记录患儿基础状态(T0:面罩吸入七氟醚即时)、喉罩插入前(T1)、插入即刻(T2)、自主呼吸10min(T3)、控制呼吸10min(T4)、喉罩拔除前(T5)和拔除后(T6)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自主呼吸频率(RR)、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控制呼吸期间的气道压力。【结果】自主呼吸期间T3与T2比较,SpO2维持平稳,MAP、HR和PE,CO2均明显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t=6.7、5.8、8.1,均P〈0.01)。控制呼吸以后T4与T3比较。MAP、HR和PETCO2均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t=6.8、7.1、6.5,均P〈0.01)。喉罩拔出前T5与T4比较,以手控呼吸过渡,则PETCO2进一步下降(t=3.0,P〈0.01)。【结论】小儿喉罩七氟醚麻醉期间,保留自主呼吸存在二氧化碳蓄积的潜在风险,且循环不稳定;容量控制呼吸能够有效改善七氟醚麻醉对小儿呼吸抑制所引起的高碳酸血症,维持循环平稳,安全可靠。
- 费建平张代玲李蓉
- 关键词:喉面罩
- C型臂X线机影像学验证细针腰麻穿刺技术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细针腰麻穿刺路径在C型臂X线机(C臂机)下的影像学特征,验证细针腰麻穿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将12例实施细针腰麻穿刺的技术步骤分解为两步,并分别留取C臂机下的X线影像:第一步,皮针引导,细针穿出皮针隧道直至遇到阻力。第二步,细针突破硬脊膜,退出针芯见脑脊液流出。对细针穿刺路径、穿刺方向以及与椎体、棘突、椎间孔、椎管等解剖毗邻关系进行观察。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细针腰麻穿刺,麻醉效果确切,无相关并发症。椎管、椎间孔在C臂机下的影像特征:由椎板、上下关节突与上下椎体后缘等骨性影像包围的蕈伞状透亮带是腰麻穿刺目标区域。皮针突破棘上韧带侵入皮下深度1.70~2.65 cm,平均(2.18±0.28)cm,停留在棘间韧带内,在腰椎椎板等骨性显影之外;细针穿出皮针隧道遇到阻力时,细针穿出皮针深度0.90~2.65 cm,平均(1.26±0.55)cm,针尖触及椎板、上下关节突和横突等骨性显影带;脊麻完成时,细针穿出皮针深度2.65~4.25 cm,11例侵入蕈伞状透亮带内,1例在蕈伞状透亮带的下方。测算出蛛网膜下腔深度4.65~6.55 cm,平均(5.17±0.63)cm。结论 C臂机影像验证了细针腰麻穿刺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在不同步骤,皮针及细腰麻针都停留在安全、可靠的位置;C臂机影像引导下选择穿刺路径更安全。
- 费建平邵安民翁建东李蓉
- 关键词:放射摄影术脊椎穿刺
- 雾化吸入在围手术期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 2023年
- 重点介绍4种围术期雾化吸入联合用药方案及其临床应用范畴与效果,认为三联或多重雾化吸入临床应用尚缺乏循证医学依据,三联或多重雾化吸入后每一种雾化吸入药物颗粒直径、释雾量、沉积效率需要深入研究。分析术前雾化吸入、术中雾化吸入和术后早期雾化吸入各自的优缺点,分别对术中雾化吸入装置的“植入”方法、麻醉呼吸机参数的设定、提高术中雾化吸入效果的方法提出建议。归纳指出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术中雾化吸入效果评价标准。提出不同的吸入麻醉药与雾化吸入药的协同作用、椎管内麻醉(交感神经阻滞)对雾化吸入的影响是术中雾化吸入谮需解决的课题;分析表明,围术期雾化吸入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快速康复外科”实践中应用前景光明。
- 费建平戴英英徐慧李蓉张代玲
- 关键词:围术期全身麻醉雾化吸入肺顺应性肺功能保护
- 三种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镇痛效果比较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e plane block,ESPB)、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0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5~78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4 kg/m^(2)。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ESPB组(E组)、SAPB组(S组)和TPVB组(T组),每组35例。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E组行患侧ESPB,S组行患侧SAPB,T组行患侧TPVB,均注入0.375%罗哌卡因30 mL。术毕三组患者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曲马多补救镇痛,维持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分或咳嗽时VAS≤5分。比较三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消耗量,48 h PCIA芬太尼消耗量,PCIA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记录三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及术后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比较三组患者不同时点的VAS静息和VAS咳嗽;比较三组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消耗量无明显差异。与T组比较,E组和S组患者术后48 h PCIA芬太尼消耗量、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术后补救镇痛率及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明显减少,同时术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术后12 h,E组和S组患者的VAS静息和VAS咳嗽明显低于T组(P<0.05),而E组和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术后动脉氧分压(PaO_(2))均呈下降趋势,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均能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但竖脊肌平面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
- 李蓉赵赢潘鹏戴英英费建平
- 关键词:镇痛效果
- 超声引导下不同区域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癌切除手术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对超声引导下3种区域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1年4月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将符合要求的患者分为3组: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组、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组和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组。麻醉诱导前30min,在超声引导下分别行TPVB、ESPB和SAPB,均注入0.4%罗哌卡因120mg。术毕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CIA),曲马多补救镇痛,维持Prince-Henry疼痛评分(PHPS)≤3分。记录3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阻滞镇痛维持时间;比较3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的消耗量、术后24h PCIA芬太尼消耗量、患者自控镇痛(PCA)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例数;于术后2、4、8、12、24h比较3组患者的Prince-Henry疼痛评分;比较3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和呼吸困难发生情况、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拔除胸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ESPB组和SAPB组患者的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TPV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TPVB组(P<0.05);TPVB组有2例患者刺破胸膜腔,ESPB组和SAPB组均未发生阻滞相关并发症;TPVB组患者的术中瑞芬太尼消耗量明显下降(P<0.05),但与ESPB组相比,TPVB组和SAPB组患者的阻滞镇痛维持时间明显延长,术后24hPCIA芬太尼消耗量、PCA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例数明显减少,术后8h的PHP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PONV发生率明显下降,首次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3种神经阻滞均可为胸腔镜肺癌切除手术提供一定程度的镇痛,但SAPB组与TPVB组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ESPB组。与TPVB组相比,SAPB组操作时间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因此,SAPB可成为一种可行的替代TPVB的用于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镇痛的区域麻醉方式,并且在技术上更安全、有效、易操作。
- 赵赢李蓉潘鹏张代玲晋维林
- 关键词:区域神经阻滞胸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