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哲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功能
  • 1篇血压昼夜
  • 1篇血压昼夜节律
  • 1篇治疗学
  • 1篇时间治疗学
  • 1篇昼夜节律
  • 1篇阻滞药
  • 1篇拮抗剂
  • 1篇杓型
  • 1篇杓型高血压
  • 1篇内皮
  • 1篇内皮功能
  • 1篇节律
  • 1篇节律变化
  • 1篇绝经
  • 1篇绝经后
  • 1篇抗焦虑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
  • 1篇汕头市中心医...

作者

  • 2篇曾哲
  • 1篇许曼燕
  • 1篇陈乐川
  • 1篇杨映珊
  • 1篇王莹
  • 1篇朱国宏
  • 1篇孟令英

传媒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夜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联合抗焦虑治疗对非杓型高血压合并焦虑症患者的降压效果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夜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联合抗焦虑治疗对非杓型高血压合并焦虑症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非杓型高血压合并焦虑症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6例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52例。A组同时口服氨氯地平和黛力新;B组仅口服氨氯地平;C组仅口服黛力新。服药4周后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患者血压及其形态变化。结果 (1)治疗前,3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24 h SBP、d SBP、n SBP、24 h DBP、d DBP、n 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组24 h SBP、d SBP、n SBP、24 h DBP、d DBP、n D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A、B、C组患者恢复杓型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76.9%(40/52)、40.4%(21/52)、5.8%(3/52),3组恢复杓型高血压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0,P<0.05);且A组与B组(χ2=14.31,P<0.05)、A组与C组(χ2=54.28,P<0.05)、B组与C组(χ2=17.40,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1.58,P<0.05);且A组与B组(H=7.88,P<0.05)、A组与C组(H=16.34,P<0.05)、B组与C组(H=10.72,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夜间单独服用长效钙拮抗剂治疗和单独抗焦虑治疗相比,联合治疗对非杓型高血压合并焦虑症患者的降压效果更好。
曾哲杨映珊朱国宏王莹
关键词:非杓型高血压钙通道阻滞药时间治疗学
绝经后高血压患者雌激素水平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以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调节作用,探讨雌激素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心内科住院的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169例及血压正常的女性健康人群38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按血压昼夜节律划分为杓型(42例)、超杓型(35例)、非杓型(47例)和反杓型(45例)组。对常规生化指标及雌二醇(E2)水平分别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彩超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反应性肱动脉内径变化率(EDD%)。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绝经后高血压各组的E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9.40±4.60)pg/ml],与杓型组[(12.00±2.90)pg/ml]相比,非杓型组[(8.80±3.30)pg/ml]及反杓型组[(8.20±3.50)pg/ml]的E2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绝经后高血压各组的IMT明显增厚、EDD%数值明显下降(P<0.05,P<0.01)。与杓型组IMT[(0.64±0.14)mm]、EDD%[(23.02±6.61)%]相比,非杓型组及反杓型组IMT[(0.90±0.11)mm,(1.00±0.16)mm]明显增厚,而EDD%[(11.74±3.45)%,(11.24±3.54)%]显著下降(P均<0.05)。(3)IMT的水平与平均动脉压(MAP)及总胆固醇(TC)呈正相关,与E2呈负相关(P均<0.01);EDD%水平与MAP、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与E2呈正相关(P<0.01,P<0.05)。(4)分别以IMT及EDD%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低雌激素水平及高MBP水平是影响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内皮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
曾哲许曼燕孟令英陈乐川
关键词:血压昼夜节律血管内皮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