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敏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太仓市妇幼保健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胎
  • 1篇孕妇
  • 1篇孕期
  • 1篇孕期体重
  • 1篇孕前
  • 1篇孕前体重
  • 1篇妊娠
  • 1篇体重
  • 1篇体重增长
  • 1篇体重指数
  • 1篇年龄
  • 1篇年龄段
  • 1篇前体
  • 1篇青少年妊娠
  • 1篇取材
  • 1篇组织性
  • 1篇围生期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学
  • 1篇细胞学检测

机构

  • 3篇太仓市妇幼保...

作者

  • 3篇贾彤
  • 3篇谢敏
  • 2篇李芳
  • 2篇沈菊英
  • 1篇杨瑞兰

传媒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细胞学检测在组织性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旨在了解细胞学检测在组织性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太仓市参与组织性宫颈癌筛查的180 237条女性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使用刮板、毛刷、膜式、沉降制片的细胞学阳性率分别为2.01%、1.60%、1.84%和2.7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7.838,P<0.01);(2)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阳性率依次为1.43%、1.10%、1.35%和2.2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3.204,P<0.01),ASCUS与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比值(ASCUS/SIL)分别为3.00、2.95、2.78和7.56;(3)子宫上皮内瘤样变2级及以上者434例,在刮板、毛刷、膜式和沉降各组中检出率分别为21.59%、40.00%、25.75%和15.3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66,P<0.01)。结论:在组织性宫颈癌筛查中需要良好的取材,其中毛刷取材较为理想。对于ASCUS需进行多方法和多途径的复查。
谢敏贾彤浦凤琴
关键词:宫颈癌癌前病变细胞学检测
太仓地区单胎孕妇孕期体重适宜增长区间
2015年
目的:探讨太仓地区单胎孕妇孕期体重和体重指数(BMI)的适宜增长区间。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太仓地区23所卫生院或社区卫生中心建档及分娩的10967名孕妇的围产保健资料,将8795名正常母婴妊娠的孕妇按不同年龄和孕前BMI分别列出其适宜的体重增长区间。结果:孕前BMI〈18.5的女性孕期体重和BMI增长区间:〈20岁组为15.0(11.0~17.0)kg和5.7(4.7~6.9),20~34岁组为15(12.0~17.5)kg和5.7(4.7~6.8),≥35岁组为14.5(12.0~17.5)kg和5.3(4.6~6.8);孕前BMI在18.5~21.9间的女性孕期体重和BMI增长区间:〈20岁组为13.0(10.0~17.0)kg和5.0(3.8~6.6),20~34岁组为14(11.0~17.0)kg和5.5(4.4~6.6),≥35岁组为11.5(9.0~15.0)kg和4.7(3.7~5.8);孕前BMI在22.0~23.9间的女性孕期体重和BMI增长区间:〈20岁组为10.0(8.0~14.5)kg和4.1(3.0~6.0),20~34岁组为13.0(10.0~16.0)kg和5.1(3.9~6.2),≥35岁组为12.0(10.0~14.5) kg和4.6(3.9~5.7);孕前BMI在24.0~27.9间的女性孕期体重和BMI增长区间:〈20岁组为10.5(6.0~12.5)kg和3.8(2.7~5.1),20~34岁组为12.0(9.0~15.5)kg和4.7(3.4~6.0),≥35岁组为9.0(6.5~12.0)kg和3.7(2.7~4.5);孕前BMI≥28.0的女性孕期体重和BMI增长区间:〈20岁组为12.0(7.0~13.5)kg和4.4(2.7~5.3),20~34岁组为10.5(7.5~14.0)kg和4.3(2.9~5.6),≥35岁组为10.5(6.0~15.0)kg和4.2(2.7~5.5)。结论:根据不同年龄和孕前BMI,孕期体重和BMI增长相结合能提供一般性和个性化的体重管理建议。
浦凤琴李芳沈菊英谢敏贾彤杨瑞兰
关键词:体重增长孕前体重体重指数
不同年龄段围生期保健情况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太仓市不同年龄段的围生期保健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0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太仓地区产妇21 971例,通过妇幼保健服务使用(系统产检、剖宫产使用、出生医学证明开具、产后42d检查及儿童体检)和孕产情况(出生缺陷、死胎死产、早产、低体重儿和巨大儿)来分析<20岁、20~34岁及≥35岁3组的围生期保健情况。结果:(1)与20~34岁组相比较,早产、低体重儿、巨大儿的发生在<20岁组和≥35岁组的OR(95%CI)分别为1.4(1.0~1.8)、1.3(1.0~1.8)、0.7(0.5~0.9)和1.4(1.1~1.9)、1.4(1.0~2.0)、1.4(1.2~1.7)。(2)与20~34岁组相比较,<20岁中未系统产检、剖宫产使用、未开出生证、无产后42d体检和未参加儿童体检的OR(95%CI)分别为2.1(1.9~2.5)、0.6(0.5~0.7)、1.6(1.3~2.0)、2.1(1.9~2.4)和2.2(1.9~2.5),≥35岁中分别为2.5(2.1~2.9)、1.2(1.2~1.5)、1.8(1.5~2.3)、1.9(1.7~2.2)、2.4(2.1~2.7)。结论:青少年和高龄妊娠在使用当地妇幼保健服务上较适龄生育者差,而不良妊娠结局高于后者,合法适龄生育对妇女儿童保健是更有益的。
谢敏李芳沈菊英贾彤
关键词:年龄围生期保健青少年妊娠高龄妊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