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龙
- 作品数:11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松原市气象局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2013年11月24日至25日吉林省降雪天气过程分析
- 2016年
- 通过对2013年11月24~25日吉林省降雪过程天气形势及物理量场分析,探讨天气形势特征及相关物理量场与降雪落区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500 hPa南北两支槽合并加强,850 hPa低涡东移,地面气旋发展是此次降雪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贝加尔湖附近南下的冷空气和高中低空西南急流带来的充沛水汽在有利环流背景下汇合,并被抬升是产生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强降雪主要出现在吉林东部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和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区,温度平流的强弱及冷暖过渡带位置与降水的强度及落区相对应.
- 高福新季雨高峰张富龙
- 关键词:暴雪
- 基于EC数据通过“配料法”构建吉林省暴雨预报模型
- 2021年
- 利用2015—2017年吉林省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基于EC数据通过配料法构建吉林省暴雨预报模型。研究表明:吉林省暴雨出现时段为每年的5—9月,集中时段为7—8月,7—8月降水站次占总数的79.1%;吉林省各站点暴雨年平均次数以2~5次为主,白城西部、长春北部地区暴雨<2次,东部暴雨次数稍多,尤其是长白山天池站3a内暴雨达到了13次;该预报模型的FY预报方法TS评分为22.34%,比EC模式预报的TS评分高5.02%;FF预报方法漏报率为36.65%,明显少于EC模式的75.16%;FF预报方法空报率偏高,FY和FF两种预报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对吉林省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 张富龙陈长胜李楠张健
- 关键词:暴雨配料法PWV比湿
- 吉林省西部短历时强降水临近预报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利用2014-2016年吉林省高空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SWAN、GPS/MET和闪电数据,首先统计分析了吉林省西部短历时强降水与组合反射率(MCR)、GP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PWV)、SWAN一小时定量降水估测(QPE)和降水预报(QPF)、一小时变温、闪电和地面风场几个因子之间的关系发现,QPF产品对短历时强降水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空报次数较多,且预报量级偏大;QPE定点降水量级偏小;降水前有闪电的短历时强降水发生概率明显大于没有闪电;出现短历时强降水前PWV大于35mm的占总次数的68.6%;白天出现短历时强降水前气温有明显的下降;出现短历时强降水前地面都对应有风场辐合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吉林省西部短历时强降水临近预报模型。
- 张富龙刘爽王昆鹏
- 关键词:短历时强降水PWV
- 东北三省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被引量:1
- 2024年
- 中国东北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了解植被的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对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构建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也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基于MODIS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利用Theil-Sen斜率估计、Mann-Kendall检验和Hurst指数开展2000—2021年东北三省NDVI时空演变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研究,并通过相关分析方法研究NDVI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21年NDVI整体均值为0.391,季节上呈现出春冬季低、夏秋季高的变化趋势,空间上呈现出西低东高的变化趋势;2000—2021年,NDVI年均增长率为0.003 a~(-1),而2010—2021年,NDVI整体呈现极显著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006a~(-1);东北三省86.93%面积的NDVI在未来可持续增长,表明未来植被生长态势较好;相关分析表明,NDVI与气候因子在空间尺度上存在依赖性,气温与NDVI有更好的相关性;在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和降水均对NDVI变化有正贡献,且两者的贡献相当,但在空间上存在着差异。
- 谢勇王爽王恒阳杨旭张富龙王宁陶峰
- 关键词:NDVIHURST指数
- 影响吉林省的两次相似路径超强台风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利用吉林省区域气象站的常规观测数据、中央气象台台风网数据和NCEP的1°×1°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影响吉林省的两次相似路径台风“美莎克”和“海神”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强且位置偏北,其特殊的形状配合其西侧强盛的偏南引导气流是两次台风能够北上登陆的主要原因。登陆后受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和台风移动方向上风场的偏西分量增大影响,导致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两次台风登陆后移入高空急流右后侧,高空急流为台风高层流出提供高速气流,且高层辐散低层辐合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台风“美莎克”强降水发生在其中心西北侧,即东南气流与偏北气流交汇处附近;台风“海神”强降水发生在其中心北侧,即东南气流与东北气流交汇处附近。假相当位温密集带即能量锋区和垂直速度大值区的重叠区域对台风强降水发生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 李玥张富龙樊嘉璐
- 关键词:北上台风暴雨副热带高压
- 长白山保护区雷暴时空分布特点及天气形势分析
- 2016年
- 本文利用2005-2014年吉林省长白山二道国家基本气象站(可以代表长白山保护区)地面观测数据及高低空实况数值观测资料,对二道站近十年来年、月雷暴日及雷暴分布方位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区内雷暴年际、月际变化趋势和集中分布方位特点;同时应用中尺度分析方法,选取近五年(2010-2014年)实况观测资料归纳出每个雷暴天气的影响系统,并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表明:长白山保护区雷暴发生方位主要为西南、东南和偏西方位;区内雷暴基本发生在每年的5-10月,其中6月份雷暴次数最多,初雷一般在5月上旬,终雷一般在10月下旬;雷暴发生可以归纳为四种天气类型:冷涡影响类、高空冷槽配合低空暖脊类、高压后部偏东气流影响类及地面气旋暖切类;雷暴的发生与K指数、相对湿度rh、垂直速度omega等有密切联系,其中水汽条件最为重要;不同天气类型对三种要素的要求不同;能量参数的演变对雷电潜势预测、强度判别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其中春季对流参数的指示意义比夏季更为明显。
- 张伶俐成坤张富龙
- 吉林省中西部玉米田土壤水分动态模拟
- 2015年
- 通过实际田间测定和RETC软件拟合土壤特征曲线,获得土壤物理参数。通过常规气象资料和农田作物观测资料计算玉米农田实际蒸散。基于土壤水分观测数据考虑根系吸水,建立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模型,通过差分方法模拟求解。结果表明玉米农田土壤水分模拟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该模型可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实现对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地区实际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较为准确模拟,为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农业抗旱提供科学依据。
- 高峰王琨鹏赵光远张富龙
- 关键词:土壤水分蒸散差分
- 天气预报准确性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
- 2024年
- 气象灾害一直是影响农作物种植与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加强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对于增强对各种气象灾害的预防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气象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构建气象灾害评估与预警体系,提升天气预报准确性,进而减少其对农作物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推动农业生产更好地发展。
- 张富龙吕德吉
-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气象预测气象灾害农业大国预警体系气象信息
- 吉林省一次极端雨雪天气的积雪特征分析
- 2024年
- 利用吉林省区域气象站、降水现象仪、人工加密积雪深度观测资料和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吉林省2021年11月6—11日一次罕见雨雪天气过程的积雪特征及温度和风对积雪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吉林省平均降雪含水比为1.11 cm·mm^(-1),东、西部差异明显。降雪量为中雪及以下时降雪含水比随降雪量增大而增大,降雪量为中雪以上时降雪含水比随降雪量增大而减小。高空温度、湿度和垂直速度配置不同导致冰晶形状不同,进而影响积雪深度和降雪含水比。降雪含水比随平均气温升高呈减小趋势,当平均气温高于-4℃时,降雪含水比小于1.5 cm·mm^(-1)。地面出现有效积雪需要0 cm地温低于0℃。当风速大于5.2 m·s^(-1)以后随着风速增大降雪含水比减小,降雪含水比极值多出现在3级风以下。
- 张富龙陈长胜唐冰然
- 关键词:积雪深度暴雪
- 前郭县农业气候资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2023年
- 近56年来,前郭县农业气候资源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前郭县的玉米产量产生了显著影响。研究发现,玉米的产量变化与生长季内的降水量、日照时数、积温和平均气温的相关性较好,其中,玉米产量与降水量的正相关性最高,即玉米产量越高,所需要的水分就越多;玉米产量与日照时数的负相关性最高。
- 张磊张富龙丛宇辰
- 关键词:气象灾害暴雨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