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栓塞
  • 3篇栓塞治疗
  • 3篇介入
  • 2篇栓塞剂
  • 2篇子宫
  • 2篇子宫肌
  • 2篇子宫肌瘤
  • 2篇肌瘤
  • 1篇导管
  • 1篇导管药盒
  • 1篇导管药盒系统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诊断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栓塞治疗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药盒
  • 1篇药盒系统
  • 1篇造影

机构

  • 4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常州市武进人...

作者

  • 5篇蒋磊
  • 3篇徐强
  • 3篇周华明
  • 3篇黄优华
  • 3篇沈涛
  • 2篇唐庆放
  • 2篇石红建
  • 2篇陈其英
  • 2篇孙军
  • 1篇陈静
  • 1篇董伟华
  • 1篇吴小松
  • 1篇魏文峰
  • 1篇陈建平
  • 1篇武洪林

传媒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海藻酸钠微球(KMG)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初步应用被引量:9
2004年
石红建黄优华徐强孙军沈涛周华明蒋磊陈其英
关键词:子宫肌瘤栓塞剂子宫动脉栓塞治疗PVA颗粒
介入术埋植导管药盒系统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黄优华徐强孙军沈涛唐庆放陈其英周华明蒋磊
该课题进行了介入术埋埴导管药盒系统(简称PCS)的临床应用与研究。重点对埋植PCS技术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留置管“捷径走向”引起志管移位问题的解决措施和方法。改进了锁骨下动脉穿刺方法,使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穿刺难度显著降低...
关键词:
关键词:介入术导管药盒系统
MSCTA在脑动脉瘤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中的价值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脑动脉瘤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MSCTA)对脑血管图像进行分析,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参考标准,观察动脉瘤的有无、部位、形态、与载瘤动脉、分支及颅底骨结构的关系以及动脉瘤与血肿的关系等,并测量瘤体、瘤颈的大小,计算瘤颈/瘤体比等参数,判断MSCTA的诊断可靠性及其对手术夹闭或栓塞治疗的适应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36例患者中,DSA检出动脉瘤32个,MSCTA共检出动脉瘤34个,MSCTA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1.4%,阳性预测值为94.1%,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性为87.2%,MSCTA的最大密度投影(MIP)法对脑动脉瘤瘤体最大纵径及瘤颈测量值与DSA测量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SCTA不仅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高,而且对脑动脉瘤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建平武洪林唐庆放魏文峰蒋磊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脑动脉瘤手术栓塞
影响鼻出血介入栓塞治疗DSA图像质量的因素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影响鼻出血介入栓塞治疗DSA图像质量因素。方法:使用GELC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对8例鼻出血患者进行DSA检查,选择合适的技术参数、造影方法等进行检查。结果:通过选择合适技术参数、造影方法等各种功能和技术的合理应用,图像质量甲级片率达83%,合理使用技术参数、造影方法等各种功能和技术对提高图像质量帮助很大。
周华明蒋磊
关键词:鼻出血介入栓塞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两种不同栓塞剂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比较葡聚糖(Dextran)微球与PVA颗粒两种不同栓塞剂经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子宫肌瘤患者,肌瘤直径3~12cm。症状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部分患者伴有痛经、下腹坠胀、尿路刺激症状及里急后重等。随机分成两组行UAE术,每组20例。一组用PVA颗粒(355~500μm)作栓塞剂,另一组用葡聚糖微球(Sephadex,G-50,100~300μm)作栓塞剂。术后予止痛、抗感染及补液对症处理。记录患者住院天数、栓塞后综合征(尤其是疼痛反应)、随访资料,并相互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术后疼痛无明显差异。均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9个月,随访6个月时PVA组和葡聚糖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分别缩小53.4%、55%和48.6%、40.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葡聚糖微球栓塞剂与PVA颗粒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无差异。前者价格低廉,制备简单。
石红建黄优华徐强沈涛陈静吴小松蒋磊董伟华
关键词:子宫肌瘤栓塞治疗葡聚糖微球PV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