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玢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财政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碳排放
  • 3篇能源
  • 3篇区域间
  • 3篇京津
  • 3篇京津冀
  • 2篇信息监测
  • 2篇信息数据
  • 2篇能源互联网
  • 2篇区域间投入产...
  • 2篇互联
  • 2篇互联网
  • 2篇管理效率
  • 2篇服务端
  • 2篇车载
  • 2篇车载设备
  • 1篇低碳
  • 1篇信息监测系统
  • 1篇行车
  • 1篇优势产业
  • 1篇碳排放强度

机构

  • 10篇北京城市系统...
  • 1篇国家信息中心

作者

  • 10篇王玢
  • 9篇徐丽萍
  • 6篇王苏舰
  • 3篇唐夕茹
  • 2篇赵霜
  • 1篇尹伟华
  • 1篇李继峰
  • 1篇张亚雄
  • 1篇张伟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2012城市...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北京市发展能源互联网的认识和思考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是城市功能正常运转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保障。北京市自有存储能源较少,能源一向以外地调人为主,在能源方面对外的依存度非常高,能源安全性十分脆弱。能源互联网作为未...
王苏舰王玢徐丽萍
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平衡性分析——基于京津冀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
当前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关联的研究多集中在各区域本身的特点及其产业结构与布局方面,而缺乏对京津冀区域间产业关联效应的研究,对产业间相互带动和制约作用的分析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基础,只有使地区间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相协调,才...
王苏舰王玢赵霜徐丽萍
关键词:京津冀主导产业优势产业
文献传递
北京市行业能源消耗碳排放效应的分解研究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建设低碳城市,努力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深入分析北京市生产用能的碳排放效应对于北京实现减排目标、制定减排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为了更清晰地...
王玢袁剑琴唐夕茹张伟宋扬徐丽萍
关键词:碳排放乘数效应
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平衡性分析--基于京津冀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
当前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关联的研究多集中在各区域本身的特点及其产业结构与布局方面,而缺乏对京律冀区域间产业关联效应的研究,对产业间相互带动和制约作用的分析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基础,具有使地区间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相协调,才...
王苏舰王玢赵霜徐丽萍
关键词:区域经济模型分析
文献传递
车辆的信息监测方法及系统与服务端监测平台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信息监测方法及系统与服务端监测平台。本发明的车辆的信息监测方法包括:接收车载设备发送的车辆本次行程的信息数据,所述信息数据中携带有唯一标识所述车载设备的车载设备标识;在数据库中存储所述信息数据;在本次...
唐夕茹徐丽萍王玢
文献传递
车辆的信息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的信息监测系统,包括服务端监测平台和至少一个车载设备,各车载设备上设置有通讯模块,各车载设备通过对应的通讯模块与服务端检测平台通讯连接;各车载设备用于获取对应的车辆的信息数据,并在信息数据中携带车载...
唐夕茹徐丽萍王玢
文献传递
能源发展目标对首都经济影响的行业结构分析
本文利用2006-2011年北京市统计年鉴以及2005、2007、2010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通过对北京市能源消耗总量及分40行业的直接和完全能源消耗强度分析,在行业结构层面深入剖析"十二五"时期提出的能源发展约束指标对...
王苏舰王玢徐丽萍
文献传递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国八大区域碳排放强度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随着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碳减排问题研究不能不考虑中国区域间经济关联。本文利用最新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结构分解分析对2007—2012年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进行了解析,据此判断中国各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7—2012年中国整体和八大区域的碳排放强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中部区域降幅最高,南部沿海区域降幅最低;(2)中国碳排放强度降幅度较大的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区域,而碳排放强度降幅较小的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区域,碳排放强度下降具有收敛性;(3)得益于节能技术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转型等,直接碳排放系数效应、增加值系数效应、中间投入技术结构效应导致中国碳排放强度降低,而最终需求总规模效应则抑制碳排放强度降低;(4)直接碳排放系数效应对碳排放强度降低的贡献最大,而增加值系数效应、中间投入技术结构效应的贡献却相对较小;(5)中国各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性。未来中国碳减排政策应避免"一刀切",还要注重区域间横向联合减排,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产业投入,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技术,减少对高碳性产品的依赖。
尹伟华张亚雄李继峰徐丽萍王玢
关键词: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碳排放强度结构分解分析
关于北京市发展能源互联网的认识和思考
<正>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是城市功能正常运转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保障。北京市自有存储能源较少,能源一向以外地调人为主,在能源方面对外的依存度非常高,能源安全性十分脆弱。能源互联网...
王苏舰王玢徐丽萍
文献传递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低碳战略研究
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对减少碳排放提出明确要求。京津冀区域作为优质生产要素富集的载体,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活跃的区域...
王苏舰王玢
关键词:京津冀低碳碳排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