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
- 作品数:4 被引量:62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唇部婴幼儿血管瘤溃疡后继发唇裂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唇部婴幼儿血管瘤溃疡后导致继发唇裂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对我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全部IH患儿中出现的溃疡导致继发性唇裂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计528例患儿诊断为IH,其中33例患儿为唇部IH,共3例患儿发生溃疡。全部3例溃疡患儿在溃疡发生后1周内即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2 mg/Kg·d),但未能阻止溃疡进一步恶化。2例患儿在溃疡后出现继发性唇裂。在血管瘤增生停止后,全部2例患儿即接受早期手术修复治疗,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普萘洛尔不能完全阻止唇部区域IH溃疡的发生及进展,溃疡不断进展可导致继发性唇裂等严重继发性损害。在IH增生期停止后进行早期的缺损修复手术,不但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相较于IH完全消退后的治疗,更有利于降低患儿生理痛苦和减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高阳胡晓洁林晓曦陈辉金云波马刚仇雅璟杨希李伟王翔
-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溃疡唇裂普萘洛尔
- 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D-二聚体及血小板的变化。方法:选择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的6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采集细胞前1天内及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后的3天内行凝血功能、D-二聚体及血小板的检测。比较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D-二聚体及血小板的差异。结果: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后D-二聚体、FDP均较前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PT_INR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3天内D-二聚体及FDP水平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晚期肿瘤患者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的风险。
- 张雨洁王翔
- 关键词:肿瘤DCCIKCD3AK凝血
-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1
- 2016年
- 近年来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凝血异常,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的形成,而血栓形成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仅次于恶性肿瘤本身引起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不同的抗肿瘤治疗对机体凝血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对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可以初步诊断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因此,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诊断及不同抗肿瘤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 王翔张雨洁
- 关键词:恶性肿瘤凝血血栓D-二聚体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 背部弹性纤维瘤1例
- 2015年
- 1病例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女,69岁,无意中发现左背部肿物2天。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左侧肩背部可见凸出肿物,触及大小约5.0cm×2.0cm×2.0cm,质韧,界清,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双腋下、双锁骨区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 吕辉洋刘青王翔娄君鸽高晓丽
- 关键词:背部影像学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