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宏兵

作品数:17 被引量:26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会议论文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地震
  • 6篇地壳
  • 5篇地壳结构
  • 3篇地震测深
  • 3篇测深
  • 2篇地学
  • 2篇地学断面
  • 2篇地质
  • 2篇岩石
  • 2篇色林错
  • 2篇深部
  • 2篇深层动力过程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人工地震
  • 2篇港口
  • 1篇低阻
  • 1篇地球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物理研究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17篇刘宏兵
  • 12篇滕吉文
  • 11篇尹周勋
  • 6篇张中杰
  • 6篇熊绍柏
  • 2篇胡家富
  • 2篇魏计春
  • 1篇张秉铭
  • 1篇万志超
  • 1篇吴朝东
  • 1篇李秋生
  • 1篇孙克忠
  • 1篇崔作舟
  • 1篇张慧
  • 1篇孔祥儒
  • 1篇王光杰
  • 1篇王爱武

传媒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球学报
  • 2篇1992年中...
  • 1篇科学通报
  • 1篇1993年中...
  • 1篇1995年中...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3篇1999
  • 2篇1997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4篇1990
  • 1篇198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的地震波
<正>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传播问题的研究是现今各向异性研究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至今为止,由于研究条件的局限性,人们仅仅是对某一类特殊各向异性介质(如横向各向同性介质,正交各向异性介质或立方体各向异性介质等)及...
滕吉文张中杰魏计春王爱武刘宏兵吉连祥万志超
文献传递
藏北高原西部地壳浅层速度结构及构造地质含义
<正>西藏中西部的阿里地区由于其自然条件所限,在地球物理学方面研究程度较低,但它的地球物理和地质特征十分明显和突出,同时和整个高原的构造格局又有必然的联系,是从整体上研究西藏高原的形成和演化不可缺少的地区。在该地区首次完...
刘宏兵熊绍柏于桂生
文献传递
华南连县至港口爆炸地震测深的初步结果
<正>我国东南大陆及其附近海域位于欧亚板块东南部的边缘,是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接触带。其周边地区是地震活动带和构造活动的交汇部位,地壳结构复杂,构造活动剧烈。从板块内部结构看,中朝古陆、扬子地块和华南地块在...
尹周勋赖明惠熊绍柏刘宏兵
文献传递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的深层动力过程与陆─陆碰撞新模型被引量:75
1999年
青藏高原的整体隆升与地壳短缩和其增厚的物理-力学机制是该区深部物质与能量交换,圈、层结构与物质运移及其耦合的产物.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前缘─-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错综的深层动力过程是本质.基于地震Rayleigh波三维速度结构和人工源深部地震探测结果,发现雅鲁藏布江南北两侧深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差异显著,并具有特异的深层动力过程.提出了印度板块地壳和上地幔物质向北"挺进",分别在不同档体阻隔作用下而终止于不同部位的双层"楔板"新模式,在南、北双向挤压力系作用下形成了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复杂格局.
滕吉文张中杰王光杰刘宏兵胡家富张秉铭陈云张慧
关键词:喜马拉雅造山带深层动力过程陆-陆碰撞
中国深部地震探测及其所揭示的岩石圈结构与深层动力过程
<正>我国岩石圈地球物理研究不仅揭示了深部介质的层、块结构和分区特征及其深层动力过程,且发现其纵向与横向都是不均匀的和各向异性的。它们对深化地球本体的认识,且与资源、能源、灾害和环境变迁都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
滕吉文熊绍柏张中杰刘宏兵尹周勋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岩石层三维和二维结构与大陆动力学被引量:28
1994年
本文基于在西藏高原地区所进行的人工地震探测、天然地震长周期面波与分格三维反演,并结合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对该区岩石层结构、断裂纵向延伸与横向展布及其性质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西藏地区巨厚的层状地壳存在着两个低速层,且西藏高原地壳的速度比相邻地区低;地幔低速层埋藏较浅,仅为90-100km,形成了该区特异的巨厚地壳与相对较薄的岩石层格局.地壳到地幔速度结构的纵向结构变化,横向分区和走时残差随深度的显著变化,板块边界的地球物理异常场效应,垂直向差异显著的地壳结构与深大断裂体系,低速层的变异、分布、尖灭与缺失,以及近代火山活动地区典型的地热活动特征等,不仅说明构造异常,而且也说明了青藏高原地壳与上地幔在纵向与横向上都不均匀.最后提出了该区深大断裂展布及属性,地幔物质上涌,印度板块向北“楔入”,深部物质侧向流展,巨厚地壳和薄岩石层模式。
滕吉文尹周勋刘宏兵张中杰胡家富孙克忠魏计春
关键词:青藏高原岩石层大陆动力学
华南连县─博罗─港口地带地壳结构及速度分布的爆炸地震探测结果被引量:66
1999年
在华南连县-博罗-港口地区200多个观测点上取得700多道地震记录,并绘制成6张地震记录剖面图.经过分析处理,识别出下列波组:来自地壳浅层的P波组,地壳中各界面的反射组有:P_1,P_2,P_3和P_4,莫霍面的反射波组P_m,以及上地幔顶部的折射波组P_n.经分析解释得出初步结果:①通过P震相的处理,构制了测线下方浅层地壳结构和速度分布图,它与测线穿过的断裂构造带有较好的相关性。②该地区莫霍面的反射波组P_m清晰,求得地壳平均速度为6.25km/s左右.在清远至连县之间,地壳厚度为32-34km.博罗、惠东一带地壳厚度为30km,惠东至港口之间为29.5km,说明该地区莫霍面起伏不大.地壳厚度由北向南和由西向东有逐步变薄的趋势。③观测距离较长的地震剖面图上清晰地记录到上地幔顶部的P_n民震相,该震相从140km处开始以初动出现,能量强,可追踪到200km,求得的P_n速度分别为:港口-惠东-博罗一带为8.05km/s,博罗-从化-清远一带为8.06km/s,由西向南的大湾-清远-从化-博罗一带为8.13km/s,考虑到莫霍面的起伏因素,该区P_n速度值以取8.06km/s为宜。④得到该区地壳5层结构和速度分布模型,并结合该测区的地质、地震、地热和矿产分布等资料进行了初步讨论.
尹周勋赖明惠熊绍柏刘宏兵滕吉文孔祥儒
关键词:地震测深地壳结构
西藏高原北缘色林错—雅安多地带的二维速度结构及断裂分布特征
本文首先论述了测区及断裂地带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通过对藏北高原地带纵剖面处理分析和计算,指出了各组波场特征并建立了二维横向和纵向不均匀的初始数学模型;最后对地壳表层的沉积特征、上一中一下地壳结构特征进行了论述。
刘宏兵滕吉文尹周勋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西部的地壳结构被引量:32
1997年
利用措勤、洞错、改则、鲁谷到藏北三个湖附近的人工地震剖面,研究了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地壳深部结构与构造.结果表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为一向北陡倾的岩石圈深断裂,其南侧为一莫霍界面(Moho)深槽,并有地漫热物质向壳内的运移.冈底斯块体向北俯冲下插,羌塘块体向南被动仰冲。
熊绍柏刘宏兵
关键词:青藏高原人工地震地壳结构地质构造
西藏高原亚东至当雄地带二维地壳结构的研究
本文采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77年在西藏高原取得的人工地震资料, 并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质矿产部重点课题“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的要求,对亚东至当雄地带进行了二维地壳结构的处理和研究。除论文发表的部分结果...
尹周勋滕吉文刘宏兵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