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玫
- 作品数:7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市红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年龄和性别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及预后被引量:30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505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309例、女196例,依年龄分为中青年组(<50岁)、中老年组(50~80岁)和高龄组(>80岁)。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史(冠心病、心房纤颤、高血压、糖尿病史等)、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检查指标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心电图及头CT和(或)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男性患者吸烟、饮酒、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史及Hcy水平明显高于女性,而TC、HDL-C、LDL-C水平、心房纤颤史则明显低于女性;中青年组有脑卒中史的男性患者较多,而TC和HDL-C则女性患者较多;中老年组高血压、冠心病史、Hcy、UA男性患者高于女性,而LDL-C、FIB则女性患者略高于男性;与中青年组比较,发病人数、高血压、脑卒中病史、TC、TG及LDL-C水平中老年组明显升高,而FIB水平则偏低;冠心病及颈动脉斑块形成史患者高龄组所占比例均少,而UA和CRP则明显升高;小面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中老年、高龄组残障严重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而中青年组无残障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中老年、高龄组预后不良及极差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而中青年组预后良好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不同年龄及性别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不同,故应积极防治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做好不同群体脑卒中患者的防治工作。
- 杜秋明杜秋明曹书华苏玫邱磊王伟黄旭
- 关键词:脑卒中发病年龄性别分布
-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 2016年
- 目的 观察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天津市红桥医院内科及ICU 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结果 治疗后死亡1例,存活29例,出院至今无再发心肌梗死。其再通率、出血率、无效率、死亡率分别为80.80%、10.00%、5.65%、3.33%。结论 临床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李银英王淑亮苏玫
- 关键词: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
- 辛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影响。方法11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5例。所有患者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辛伐他汀20m g,1次/晚。对照组为安慰剂。治疗3个月及6个月复查血脂,治疗6个月后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应用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及6个月,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尚无统计学意义(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复发性心绞痛(AP)、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 I)、心力衰竭(HF)、需做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冠脉旁路移植术(PTCA/CABG),因缺血发作需再住院和心律失常发生尚需进一步观察。结论ACS早期使用辛伐他汀治疗,能有效降脂,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且安全,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苏玫徐学广
- 关键词:辛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脂蛋白类
- 肠内营养治疗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20年
- 危重症患者受创伤、应激等因素影响,机体一般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进而增加能量消耗,导致营养失衡。采取营养补给的方式能够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减少感染、器官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该研究对近年来危重症领域的肠内营养治疗研究进行分析与总结,旨在为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
- 苏玫
-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并发症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老年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5月~2020年7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观察组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PaO_(2)、PaCO_(2)、HR变化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前,两组PaO_(2)、PaCO_(2)、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6.36%)高于对照组(6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并发症比较(对照组9.09%,观察组1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呼吸机可显著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干预效果满意,安全性高。
- 苏玫刘茜刘兰君
- 关键词: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疗效
- 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在测定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感染水平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测定水平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收集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度感染组(发生脓毒症)和轻度感染组(未发生脓毒症)。对比分析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与对照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重度感染组和轻度感染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对比;住院期间重度感染组中死亡患者与未死亡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对比。结果: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与对照组凝血指标(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及血小板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感染组和轻度感染组凝血指标(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及血小板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重度感染组中死亡患者与未死亡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定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体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水平,可以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同时为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有一定价值。
- 苏玫靳怀宗李银英杜秋明邱磊刘兰君
- 关键词:凝血指标血小板细菌
- 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防治对策,提高救治率。方法选择天津市红桥医院脑系科及ICU收治的80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及预防治疗措施、转归情况。结果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多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其中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居首位。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萎糜、意识障碍30例(占37.50%),其他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休克等,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58例(占72.50%),痰培养阳性54例(占67.50%),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厌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且多为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80例患者中治愈18例,好转47例,死亡15例,死亡率为18.75%,死亡病例均合并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结论老年吸入性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症多,死亡率高,应积极防治,宜采用降阶梯疗法并根据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 李银英王淑亮苏玫
- 关键词:老年吸入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