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树堂

作品数:17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食管
  • 11篇肿瘤
  • 10篇食管肿瘤
  • 8篇放疗
  • 6篇食管癌
  • 6篇疗法
  • 5篇食管鳞癌
  • 5篇鳞癌
  • 5篇化疗
  • 5篇放化疗
  • 5篇放射疗法
  • 4篇弥散
  • 4篇弥散加权
  • 4篇弥散加权成像
  • 4篇加权成像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4篇磁共振弥散
  • 4篇磁共振弥散加...
  • 4篇磁共振弥散加...

机构

  • 17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省胸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肿瘤防...

作者

  • 17篇刘树堂
  • 16篇王澜
  • 16篇韩春
  • 12篇刘丽虹
  • 10篇任雪姣
  • 4篇高超
  • 3篇李晓宁
  • 2篇时高峰
  • 2篇田华
  • 2篇刘俊峰
  • 2篇梁健
  • 1篇祝淑钗
  • 1篇贾丽涛
  • 1篇王琦
  • 1篇刘磊
  • 1篇韩晶
  • 1篇张翼
  • 1篇齐晓辉
  • 1篇刘辉

传媒

  • 6篇中华放射肿瘤...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7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脉留置针与普通钢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与蝶翼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将CT增强扫描的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2 730例,对照组2 440例。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对照组使用蝶翼头皮针,进行浅表静脉穿刺输注,评价检查结束后2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及增强成功率。结果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扫描,未出现造影剂渗漏现象,穿刺成功率及增强扫描成功率分别为98.92%和100%;而采用传统蝶翼针时,其中57例患者在完成ct增强扫描时出现造影剂外渗,有4例患者发生造影剂大量外渗,被迫中断增强扫描,穿刺成功率及增强扫描成功率分别为98.77%和97.54%。在穿刺成功率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强扫描成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蝶翼输液针比较,静脉留置针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减少造影剂外渗率,患者便于肢体活动,感觉更舒适,且在检查过程中如发生造影剂过敏时更便于抢救等优点,并可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且具有明显的安全性。
贾丽涛时高峰齐晓辉刘辉窦瑞雪刘树堂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CT增强扫描
Msi1通过靶向调节p21对结直肠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放射治疗是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中晚期和术前放疗患者,目前结直肠癌对放疗敏感性较差,急需新的增敏靶点。本研究旨在探讨沉默Msi1(Musashi1)通过靶向调节p21对结直肠癌细胞放疗敏感性影响。方法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直肠癌HT29、HCT116细胞及正常肠上皮细胞CCD841中Msi1蛋白表达,选择Msi1高表达的细胞系作为后续研究的靶细胞,将含有2种不同干扰序列慢病毒分别转染该细胞后,用qRT-PCR筛选出沉默效果最好的细胞株作为沉默组。实验中将结肠癌细胞分为空白组(Blank)、阴性对照组(NC)、沉默组1(Msi1-shRNA1)和沉默组2(Msi1-shRNA2)。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沉默Msi1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MTS法检测6Gy X射线照射后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6Gy X射线照射后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沉默Msi1后p21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si1与下游基因p213′-UTR相互作用。结果结直肠癌HT29、HCT116细胞中Msi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肠上皮细胞CCD841,分别为(1.000±0.181)、(1.102±0.219)和(0.106±0.051),符合正态分布,其中HCT116细胞中Msi1蛋白表达量最高(F=32.42,P=0.0006),因此选择HCT116细胞作为靶细胞进入后续实验。Msi1-shRNA1组的沉默效果优于Msi1-shRNA2组,F=68.37,P<0.001。克隆形成实验显示,经0~8Gy X射线照射后,沉默Msi1后HCT116细胞存活曲线下降,相对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56和1.47,Blank组与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88,P=0.1050。MTS实验结果显示,与未照射组相比,给予6Gy照射后的24、48和72h,各组细胞的增殖速度降低,并随着时间增加抑制率逐渐增加(F照射=62.16,P<0.001),Msi1-shRNA1组细胞在各时间点的抑制率均高于另外2组细胞,F时间=71.36,P<0.001。流式细胞术显示,经过6Gy照射后Msi1-shRNA1组细胞凋亡率(28.04±5.49)%高于B
高超韩春王澜刘树堂丁博月田彦明张翼
关键词:结直肠癌放疗敏感性P21凋亡
食管鳞癌同期整合加量对比标准剂量常规分割放疗的生存获益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非常规分割照射的生存获益价值.方法:2003年7月至2014年3月,单中心1748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患者进入分析,选取其中行标准剂量常规分割放疗(60Gy,2Gy/次,1次/天,5次/周)的809例患者...
王澜韩春任雪姣刘丽虹刘树堂许立昂丁博月甄书漫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疗适形调强
食管癌微创术后治疗失败模式及辅助治疗价值评估
2023年
我国当前对食管癌术后放疗的推荐主要基于左胸径路不完全两野清扫研究数据,而食管癌外科正处于术式变革期,已逐步由左开胸向右开胸过渡,由开放手术向微创手术(MIE)过渡。当前外科MIE选择适应证人群仍以偏早期患者为主,相较于开放手术,MIE具有更低的创伤性,同时右胸入路也利于更彻底清扫淋巴结,但目前关于食管癌MIE后肿瘤治疗失败模式数据及相关研究较少,很难指导后续治疗,MIE后对于选择性高危患者是否仍需辅助治疗及优选治疗模式仍有待临床探索。基于此背景,本文拟对MIE的安全性及患者长期生存结果、术后复发模式及失败率等问题进行综述,从而探讨术后辅助治疗价值并指导临床治疗。
程如田梁健韩春王琪陈晓希刘树堂王澜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放疗
胸段食管癌微创术后治疗失败模式及辅助治疗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胸段食管癌患者微创手术后的总复发率及治疗失败模式,评估术后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6—2018年直接行微创手术及新辅助化疗后行微创手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采用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其基于术后病理的淋巴结转移率、疾病总复发率和治疗失败模式,采用Cox回归模型筛选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术后放疗组与未行放疗组生存情况。结果纳入患者443例,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2.0%,全组疾病总复发率为34.8%,最常见的复发模式是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24.2%和19.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T3-4期、pN+期为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清扫淋巴结总数目≥12枚及颈部锁骨上+上纵隔清扫淋巴结数目≥7枚可降低肿瘤复发风险。术后放疗组与未行放疗组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3.5%、66.8%、60.7%和79.2%、61.6%、57.2%(χ2=0.13,P=0.715),两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0%、72.0%、67.5%和84.0%、68.0%、55.4%(χ2=0.43,P=0.513)。结论对于食管癌微创手术患者,在直接手术或仅行新辅助化疗情况下,术后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是主要治疗失败模式。pT3-4期、pN+期、淋巴结清扫总数目及颈部锁骨上+上纵隔清扫淋巴结数目不足是术后复发高危因素,术后放疗组的生存率有高于未行放疗组的趋势,包括术后放疗的辅助治疗可能仍然有其必要性。
程如田王琪王澜刘力坤刘俊峰韩春韩晶刘树堂
关键词:食管肿瘤
食管鳞癌三维放疗或同期放化疗优选照射剂量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分析不同治疗模式及照射剂量下食管鳞癌患者的OS状况,探讨优选照射剂量及获益亚组人群。方法 选取2003—2014年本院接受3DRT的1387例食管鳞癌患者,分别对单纯放疗(780例)和同期放化疗(302例)不同照射剂量患者进行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分析筛选优选照射剂量及获益亚组人群。结果 单纯放疗中照射剂量〈60 Gy (91例)、60 Gy (429例)、〉60 Gy组(260例)的中位OS期分别为9、20、23个月(P=0.000);60 Gy与〉60 Gy组OS曲线相近(P=0.362),且均优于〈60 Gy组(P=0.000、0.000)。同期放化疗中照射剂量〈60 Gy (18例)、60 Gy (224例)和〉60 Gy组(60例)的中位OS期分别为22、34、15个月(P=0.004);〈60 Gy与〉60 Gy组OS曲线相近(P=0.952),60 Gy组OS优于〉60 Gy组(P=0.002)。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模式食管鳞癌预后不同,但GTV与照射剂量为2种治疗模式共同的预后因素(P=0.045、0.001);单纯放疗时照射剂量为≥60 Gy为生存获益因素(P=0.000);同期放化疗时仅照射剂量为60 Gy是生存获益因素(P=0.050)。结论 单纯放疗时食管鳞癌患者照射剂量≥60 Gy为优选剂量,同期放化疗时建议照射剂量尽量控制为60 Gy。
王澜甄书漫韩春任雪姣刘树堂许立昂丁博月高超李晓宁
关键词:照射剂量
食管癌钡餐造影结合CT近期疗效评价标准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钡餐造影结合CT的食管癌放疗近期疗效评价标准的可行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提出改进意见,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三维放疗的529例食管癌患者,应用钡餐造影结合CT的评价标准进行疗...
刘丽虹韩春任雪姣王澜丁博月刘树堂许立昂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治疗疗效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预测食管癌移植瘤放疗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预测食管癌放疗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人食管癌Eca-10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14只,接受单次剂量15 Gy 6 MV X射线照射)和对照组(10只,无治疗),均在实验组照射前及之后的1、6、13 d行DWI检测。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体积差异。结果 两组ADC值在第1天均下降,在第6、13天时实验组逐渐升高,并高于照射前,而对照组持续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78、16.181、58.733,P〈0.05),且ADC值的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38、12.360、35.140,P〈0.05);而照射前两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瘤体积在照射前及照射后的前4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5天开始增长明显慢于对照组(F=28.587,P〈0.05)。对照组移植瘤实验前的ADC、实验后第1天的ADC与其体积的后期变化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放疗后0~24 d,r值从-0.118逐渐升高至0.896。结论 磁共振ADC值可在食管癌移植瘤受照射后早期先于形态学发生变化,并且与肿瘤后期的体积变化存在相关关系。
聂梦林王澜韩春许立昂任雪姣刘树堂刘丽虹田华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食管癌放疗反应裸鼠
依据CT及MRI确定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评估分别依据CT及DWMRI确定胸部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寻找更为合理准确的淋巴结勾画方法及界值。方法2012—2013年共入组43例胸部肿瘤患者(食管癌35例、NSCLC 8例),术前1周完善胸腹强化CT及DWMRI检查,分别依据CT及DWIMR图像确定转移的区域淋巴结,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统计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两种图像结果行χ2检验。结果 CT图像与DWI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57.1%、96.3%、93.8%、50.0%、97.2%、53.4%和60.0%、98.9%、96.5%、77.8%、97.4%、58.9%,DWMRI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优于CT ( P=0.005、0.038、0.022)。依据CT诊断的40个淋巴结中20个为假阳性,其中15个(75%)可经DWMRI信息纠正。 CT诊断假阴性淋巴结15个,其中3个(20%)可经DWMRI得以分辩。全组35个癌性淋巴结中5个影像学未见明确肿大,余30个中有13个短径<1.0 cm (43.3%)。结论依据CT判断区域淋巴结转移局限性明显,单以短径≥1.0 cm作为靶区勾画标准可能会漏照较多癌性淋巴结。 DWMRI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优于CT,可有效排除非癌性肿大淋巴结并分辨部分小的转移性淋巴结。
王澜刘丽虹韩春祝淑钗刘磊时高峰刘俊峰刘树堂王琦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食管肿瘤肺肿瘤
食管鳞状细胞癌TP与FP方案同步放化疗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比较紫杉醇与氟尿嘧啶联合顺铂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同期放化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01-01-2015-12-3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同期放化疗的348例ESC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氟尿嘧啶+顺铂方案(FP组)295例,紫杉醇+顺铂方案(TP组)53例,采用Kaplan-Merier法分析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局部控制(LC)、长期生存情况,组间不良反应差异采用χ^(2)检验。结果 随访截至2021-03-31,中位随访时间109个月,TP组1、3、5、7和9年LC率分别为76.3%、70.0%、66.6%、61.1%和61.1%,FP组分别为83.2%、62.3%、58.6%、54.8%和50.8%,χ^(2)=0.320,P=0.572。TP组1、3、5、7和9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7.4%、52.8%、43.0%、35.0%和28.0%,FP组分别为79.0%、44.7%、36.6%、29.4%和25.0%,χ^(2)=0.432,P=0.511。TP组和FP组中位OS分别为41和28个月。不良反应方面,TP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以2级为主,无≥3级发生,而FP组有19例发生≥3级重度急性放射性食管炎,χ^(2)=15.880,P=0.004。TP组(1.9%)3级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FP组(6.8%)。TP组≥3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较高(28.3%vs 6.4%,P<0.001),2组腹泻便秘、急性放射性肺炎、血红蛋白减低、血小板减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相当。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步放化疗模式下,肿瘤部位、临床N分期及巩固化疗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肿瘤位于胸部中段和下段(HR=1.315,95%CI:1.016~1.701,P=0.037)、临床N期为危险因素(HR=1.520,95%CI:1.166~1.981,P=0.002),接受巩固化疗为生存获益因素,HR=0.716,95%CI:0.557~0.919,P=0.009。结论 放疗同时联合TP化疗作为不可切除ESCC的一线治疗方案,疗效与FP相当,且不易引起重度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及上消化道不良反应。
刘丽虹靳小倩王澜王琪许立昂韩春刘树堂
关键词:放化疗5-氟尿嘧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