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锋

作品数:11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徐州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篇教育
  • 3篇主义
  • 3篇高校
  • 2篇政治
  • 2篇政治教育
  • 2篇治教
  • 2篇师德
  • 2篇使用与满足理...
  • 2篇思想政治
  • 2篇思想政治教育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公民教育
  • 2篇高校师德
  • 1篇大学生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教育
  • 1篇道德思想
  • 1篇德教
  • 1篇德育
  • 1篇德育场

机构

  • 9篇徐州工程学院
  • 5篇南开大学
  • 1篇解放军汽车管...

作者

  • 11篇徐锋
  • 3篇安祥仁
  • 2篇余一凡
  • 1篇魏慧
  • 1篇郑兴刚

传媒

  • 3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理论学刊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 1篇理论月刊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山东省青年管...
  • 1篇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历史反思
2007年
由于受到多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出现了一些偏差,这些偏差主要表现在目标定位过于理想化、方法运用过于机械化、资源开发过于片面化等方面。深刻地反思这些偏差,有利于当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健康开展。
徐锋张志刚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教育
对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被引量:18
2009年
高校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科学研究的生力军、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引路人。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需要通过高校教师的劳动得以实现,因而高校教师在道德、文化以及能力素养上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教师工作质量的优劣,从而影响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群体特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德育方法在新形势下遭遇了现实的诸多困境,需要从理论上加以超越,在实践上加以突破,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加强师德建设。
安祥仁徐锋
关键词:高校教师德育场
浅谈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
2009年
恩格斯揭示了意识形态产生和消亡的过程,探讨了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也讨论了意识形态的层次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恩格斯坚持了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并且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与一般意识形态之间的区别,要求将其作为行动的指南与方法而不是不变的教条,并且随时关注马克思主义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
徐锋余一凡安祥仁
关键词:恩格斯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被引量:9
2013年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其基本要义:有效传播必须满足受众的某种社会与心理需求,必须注重传播过程的互动与交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质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传播的过程,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的思想形态和价值观念,进而顺利完成社会化,从这种意义上讲"使用与满足"理论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能而且必须。努力创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近性教材、注重教育双方的互动与交流、及时回应大学生的利益关切是"使用与满足"理论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
徐锋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现代性教育资源探析
2008年
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先辈们数千年的教育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熏渍陶染"、"德教为先"、"情法兼施"等教育方法,对我们当下的教育工作仍然有着很好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徐锋
关键词:家训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与西方国家公民教育差异比较被引量:3
2013年
对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西方国家的公民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准确理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来涵义,增强其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同属于法治社会的意识形态教育,但二者与不同的政治生态紧密相联,有着根本不同的内在逻辑,在产生历史、追求目标、教育内容、理论依据、实施方式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区别。在最根本的意义上,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地具有马克思主义属性。
徐锋余一凡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
近年来高校师德研究述评被引量:9
2010年
高校师德建设是高等教育中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高校师德研究在高校师德的概念上表述不统一,需要进一步厘清;对师德现状总体的、定性的描述较多,还需要进一步细化、量化;在对策上宏观层面的较多,需要进一步微观化、操作化。当前师德研究中需要充分借鉴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力求在方法论和研究范式上有所突破,以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为师德建设提供多层次的、可操作的、有效的对策建议。
徐锋安祥仁
关键词:高校师德
以公正之源开启女大学生的传统道德教育——源头文明的公平女性道德思想
2008年
在"男女平等"的当代文明中国,若以公正之源开启女大学生的传统道德教育,就应从源头文化中去探讨中国的传统,《周易》带给我们的就是一幅与当代合拍的谐和意境,完美地展现远古文明中男女平等、和合向上的信息,研究和发现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内涵及观念,可以从历史、社会的角度深入探讨和理解女大学生群体,促使她们不断内化新的道德内容。
魏慧徐锋
关键词:女大学生传统道德公正平等
解析高等教育中的不和谐因素
2007年
和谐的高等教育对于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在高等教育中我们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诸如高校办民校、高校负债、高考移民、研究生制度、退休官员到大学任职、高校收费、学术造假等。厘定和廓清高等教育中不和谐因素,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
徐锋
关键词:高等教育不和谐因素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探析被引量:5
2011年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将受众接触媒介视为受众基于个人心理与社会需要以期获得满足的选择性活动。"使用与满足"理论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遵循如下路径:努力创造马克思主义的亲近性文本,注重传受双方的互动与交流,及时回应群众的利益关切。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跃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郑兴刚徐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用与满足理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