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梅

作品数:8 被引量:101H指数:5
供职机构: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宫颈
  • 2篇剖宫产
  • 2篇剖宫产术
  • 2篇糜烂
  • 2篇泌乳
  • 2篇宫颈糜烂
  • 2篇干扰素
  • 2篇产妇
  • 2篇产后
  • 1篇炎性
  • 1篇炎性疾病
  • 1篇应用抗生素
  • 1篇预防性
  • 1篇预防性应用抗...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分析
  • 1篇少腹
  • 1篇少腹逐瘀汤
  • 1篇生存率
  • 1篇视觉模拟

机构

  • 8篇凉山州第二人...
  • 5篇成都市金牛区...
  • 1篇绵阳市肿瘤医...
  • 1篇眉山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杨梅
  • 5篇胡文惠
  • 1篇阚奇伟
  • 1篇赵玲
  • 1篇曾艳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假吃对剖宫产后产妇泌乳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假吃对剖宫产后产妇泌乳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同一时间段内行剖宫产术的101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48例),研究组给予假吃干预,其余治疗过程与对照组相同。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腹部症状,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分别为产后(22.48±4.36)、(40.41±5.9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88,P=0.000);泌乳足量者分别为40例(75.47%)、27例(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P=0.041);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产后(16.62±4.13)、(20.81±5.6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9,P=0.000);肛门开始排气时间分别为产后(21.37±5.11)、(31.45±6.3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67,P=0.000);开始排便时间分别为产后(60.89±10.16)、(81.62±11.9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1,P=0.000);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56±0.61)、(4.66±0.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2,P=0.047);有明显厌食表现者分别为4例(7.55%)、11例(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5,P=0.030);有明显腹胀表现者分别为3例(5.66%)、10例(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1,P=0.023)。结论假吃能促进剖宫产后泌乳和胃肠功能的恢复。
杨梅
关键词:剖宫产术泌乳胃肠功能
干扰素对宫颈糜烂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影响干扰素对宫颈糜烂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统计完成奥平栓治疗3个疗程的258例宫颈糜烂患者的疗效,分析年龄、病程、性生活、糜烂分度与分型5个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258例患者平均随访23.6个月,总有效率为87.98%。高龄组与低龄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性生活组有效率低于无性生活组;短病程组有效率较长病程组高;糜烂分度越重,有效率越低;3种糜烂分型中,单纯型有效率最高,乳头型有效率最低。结论干扰素对宫颈糜烂疗效明显,病程、性生活、糜烂分度及分型是影响其疗效的显著因素,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并做到早期治疗。
杨梅胡文惠
关键词:干扰素宫颈糜烂疗效
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30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统计309例宫颈糜烂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有241例患者完成了3个疗程的治疗,随着疗程的增加总有效率明显增加(P=0.000);完成3个疗程的患者白带异常、腰腹坠痛和接触性出血的有效率分别为92.31%、87.34%和93.33%;与未遵医嘱治疗的患者相比,治疗期间严格禁止性生活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所有患者无明显全身不良反应,仅21例(6.80%)患者治疗初期出现轻微局部症状。结论: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胡文惠杨梅
关键词:干扰素类宫颈糜烂妇女
少腹逐瘀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少腹逐瘀汤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慢性盆腔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相等的2组,观察组给予抗生素及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疗效,并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疗效的独立因素。结果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11例,无效5例;而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13例,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观察组盆腔包块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在最终多因素分析中治疗方案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因素。结论少腹逐瘀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杨梅胡文惠
关键词:灌肠慢性病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6
2009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及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28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及Log-rank test作生存分析。结果:61例(18.60%)患者259枚淋巴结发生转移,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肌层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以及分化程度3个因素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数为1~2枚组和≥3枚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3.1%和21.4%(P=0.018);单组淋巴结转移与多组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8.8%和26.8%(P=0.025)。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以及细胞分化程度.受浸润淋巴结个数和组数越多,患者预后越差。
胡文惠杨梅赵玲
关键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生存率
会阴侧切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术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77例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术的产妇资料,未使用抗生素的为观察组,使用抗生素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体温、血相、伤口愈合情况、伤口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体温达38.0℃的有6例,对照组有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4,P>0.05);观察组白细胞总数为(10.2±2.0)×109,对照组为(9.8±1.9)×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82,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比率为(73.3±11.6)%,对照组为(71.9±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2,P<0.05)。观察组伤口甲级愈合76例,乙级愈合8例,丙级愈合2例,对照组分别为80例、10例、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3,P>0.05)。观察组在第1、第2、第3个24h,VAS评分值分别为(4.6±1.5)分、(3.5±1.3)分、(1.9±1.0)分,对照组分别为(4.4±1.3)分、(3.5±1.2)分、(2.0±1.0)分,同一时间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是否使用抗生素对伤口的愈合并未起到明显影响,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均无需使用抗生素。
杨梅阚奇伟
关键词:会阴侧切术抗生素视觉模拟评分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11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将115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又分为调整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实验组口服不同剂量的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三组疗效以及实验组中调整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不良反应。结果调整剂量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P<0.05),对月经量过多的改善率调整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调整剂量组子宫肌瘤体积有明显缩小(P>0.05),调整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有明显疗效,尤其治疗头2个月适当增加剂量,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更能提高疗效,有其临床应用价值。
胡文惠杨梅
关键词:桂枝茯苓胶囊子宫肌瘤
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分娩对产妇产后生理及心理影响的比较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分娩对产妇生理和心理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四川省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32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别纳入自然分娩组(n=126)与剖宫产组(n=198)。对两组产妇的产后疼痛评分、产后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厌食、便秘、恶心及呕吐;阴道流血时间;产后第1,2,3天平均体温)、产后情绪及产后泌乳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省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孕妇年龄、孕龄、分娩前体质量、身高、高中以上文化比例、城乡户口比例、定期产前检查比例、腹部手术史比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1自然分娩组产妇产后在同一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剖宫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自然分娩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较剖宫产组早,并且自然分娩组产妇产后腹胀、厌食及阴道流血时间>1周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组产后第1,2天体温均低于剖宫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自然分娩组产妇产后情绪良好者所占比例高于剖宫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自然分娩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早于剖宫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分娩能减轻创伤,促进乳汁分泌和产后恢复。
曾艳杨梅
关键词:剖宫产术自然分娩产后期泌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