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
-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食管括约肌压力与食管动力障碍疾病关系的研究
- 目的:食管动力障碍类疾病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食管动力发生异常的一类疾病的统称。可能由于食管体部动力异常、食管上下括约肌功能异常引起。已有多项研究证明,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
- 马欣
- 关键词:食管动力障碍上食管括约肌
- 文献传递
- 粪微生态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0
- 2015年
- 目的 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实施粪微生态移植(FMT)治疗,探讨FMT治疗UC的方法、初步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7例确诊的活动期UC患者行内镜下FMT治疗,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改变,用Mayo评分评估疾病缓解情况.供体为经过严格筛查的健康个体,当日采集新鲜粪便制备粪微生态移植物,经结肠镜、胃镜或两者联合于6h内灌入患者肠道内.结果 7例活动期UC患者病程0.5 ~24.0(9.1±8.5)年;1例行3次FMT,1例行2次FMT,5例行单次FMT;随访时间30 ~210(98.6 ±70.8)d.7例患者经FMT治疗后临床指标均有明显好转,Mayo评分分别降低7、4、6、5、6、9、9分.部分患者FMT治疗后出现一过性发热、腹泻、腹胀等症状,可自行缓解;1例患者出现机会致病菌奇异变形菌和白念珠菌感染,经抗菌药物治疗后治愈;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FMT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是治疗活动期UC一项有前景的技术;但其长期疗效、不良反应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 任荣荣孙刚杨云生彭丽华张修礼王淑芳窦艳张晓梅王子恺伯晓晨刘庆森李闻范南南马欣
-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临床研究性
- 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
- 目的 回顾性总结肝硬化患者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调阅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因消化道出血住院的110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结...
- 马淑云罗茜郭志远吴琼马欣钟雪晴张婕王巍峰杨竞孙国辉江华令狐恩强刘迎娣孙刚
- 上食管括约肌异常与食管动力障碍疾病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究上食管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异常与食管动力障碍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消化动力中心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 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HRM)的患者资料,共447例连续入组。所有患者被分为UES静息压(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sting pressure,UESP)正常组(349例)和UESP异常组,其中异常组包括UESP高压组29例、UESP低压69例;又分为UES松弛残余压(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laxation pressure,UESRP)正常组(355例)和UESRP异常(即松弛障碍)组(92例),对不同分组间临床资料和HRM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UESP低压患者平均年龄显著大于UES正常者[(55.62±11.71)岁vs(45.79±13.66)岁,P<0.000 1],而UESP高压患者平均年龄显著小于UES正常者[(40.62±9.72)岁vs(45.79±13.66)岁,P=0.012]。20例(69.0%)UESP高压患者以及65例(70.7%)UES松弛障碍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症状,显著高于UES正常组(P<0.001)。UES松弛障碍患者发生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的比例显著小于UESRP正常组(P=0.001,P=0.026)。UESP高压患者和UES松弛障碍患者患有Ⅱ型贲门失弛缓症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70例(76.1%)UES松弛障碍患者同时并发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异常。结论 UESP与年龄呈负相关;UES异常与吞咽困难的发生相关;在贲门失弛缓症Ⅱ型患者中UES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其他食管动力障碍疾病;UES松弛障碍与LES松弛障碍常同时出现。UES异常在食管动力障碍患者中十分常见。
- 马欣彭丽华王潇潇艾洁杨云生
- 关键词:上食管括约肌食管动力障碍
- 一种结肠灌注留置导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肠灌注留置导管,所述导管为不透放射线材质制成的多节段螺旋形结构,依次包括升结肠螺旋段、结肠肝曲段、第一横结肠螺旋段、横结肠中间部段、第二横结肠螺旋段和脾曲以下结肠段;所述升结肠螺旋段的端部为导管头端...
- 孙刚任荣荣彭丽华杨云生王子恺窦艳刘庆森马欣
- 文献传递
- 食管裂孔疝患者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特点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 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HRM)方法分析食管裂孔疝患者食管动力变化的特点,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06/2015-04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动力中心行HRM且3mo内经胃镜诊断为食管裂孔疝的患者66例,其中,单纯食管裂孔疝患者35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者31例,另选取资料库中健康志愿者数据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之间的临床资料和HRM数据.结果:35例单纯食管裂孔疝患者中,16例以反酸烧心为主诉前来就诊,12例以胸痛为主诉前来就诊,其余以吞咽困难、嗳气等症状前来就诊.行HRM后经2014新版芝加哥分型诊断,其中21例食管动力正常,4例有食管胃流出道梗阻,1例为重度食管动力障碍,9例为轻度食管动力障碍.31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20例以反酸烧心为主诉前来就诊,6例以胸痛为主诉前来就诊,其余以吞咽困难、嗳气等症状前来就诊.行HRM后经2014新版芝加哥分型诊断,其中19例食管动力正常,2例有食管胃流出道梗阻,3例为重度食管动力障碍,10例为轻度食管动力障碍.以上结果在两组间的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食管裂孔疝组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静息压平均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6),尤其是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组LES静息压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3.43 mmHg±8.75 mmHg vs 21.66 mmHg±7.19 mmHg,P=0.004).上食管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压力3组间数据并无统计学差异(P=0.854).然而,食管裂孔疝组患者UES静息压异常的发生率,尤其是UES低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5.7%vs 3.6%,P=0.041).结论:40%以上的食管裂孔疝患者存在食管体部动力障碍.相比健康人群,食管裂孔疝导致患者LES静息压显著降低,UES低压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异常的食管体部动力和降低的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可能是食管裂孔疝患者�
- 马欣彭丽华王潇潇艾洁郭志远杨云生
- 关键词:食管裂孔疝食管动力食管上括约肌食管下括约肌
-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上下括约肌压力变化与年龄的关系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患者食管上下括约肌压力的变化特点,为其病理生理机制和诊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消化动力中心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 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HRM)后根据2014年新版芝加哥分型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46例,根据年龄分组为青年组85例(≤44岁)、中年组41例(45~59岁)、老年组20例(≥60岁),并对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HRM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患AC的比例显著下降,青年组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老年组(50.6%vs 20.0%,P=0.013)。青年组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综合松弛压显著高于老年组[(29.78±9.72)mm Hg vs(24.75±7.11)mm Hg(1 mm Hg=0.133 k Pa),P=0.032],老年组LES静息压异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青年组(10.0%vs 32.9%,P=0.041)。青年组上食管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静息压显著高于老年组[(75.92±32.45)mm Hg vs(53.27±22.17)mm Hg,P=0.004]。老年组UES静息压低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青年组(30.0%vs 5.9%,P=0.006),而青年组UES静息压高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组(18.8%vs 0,P=0.006)。结论贲门失弛缓症好发于青中年患者,男性患AC的比例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相比老年患者,中青年患者LES综合松弛压增高更显著、UES静息压更高。
- 马欣彭丽华王潇潇艾洁杨云生
-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食管上括约肌食管下括约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