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莉
-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海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药物熏蒸疗法对23例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观察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药物熏蒸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验室观察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均为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全程接受药物熏蒸治疗。两组病例均在入组后观察治疗3个月,并对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抗CCP抗体数值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数值明显减少,优于对照组(P<0.01);类风湿因子和抗CCP抗体数值略有减少(P>0.05)。结论:药物熏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较快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数值,对类风湿因子和抗CCP抗体影响较少。
- 刘殿杰于莉于文广
- 关键词:熏蒸疗法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
- 骨代谢标志物实验室检测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实验室检测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5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阿伦膦酸钠,每次70 mg,每周1次,口服。1个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对骨转换标志物甲状旁腺素、骨钙素、I型胶原C端肽、骨性碱性磷酸酶和25羟维生素D3进行检测,分析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结果:骨钙素和I型胶原C端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旁腺素、骨性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3、血清钙及血清磷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转换标志物骨钙素和I型胶原C端肽可作为判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改善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 于莉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
- 药物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药物熏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障碍、晨僵指数的变化,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明显减轻,晨僵和关节功能障碍明显改善(P<0.01)。结论:应用药物熏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董瑞华郑立新张鲁阳于莉于文广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熏蒸肿胀晨僵关节功能
- PCR-SSP法、FCM法及MLCT法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_(27)对比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流式细胞仪(FCM)法及微量淋巴细胞毒(MLCT)法检测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8例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观察组,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PCR-SSP法、FCM法及MLCT法检测血清HLA-B27,分析3种方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PCR-SSP法、FCM法、MLCT法检测血清HLA-B27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灵敏度分别为96.55%、93.10%、82.76%,特异度分别为94.83%、91.38%、93.10%;PCR-SSP法、FCM法的灵敏度显著高于MLCT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均有较高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SSP法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92%、91.53%、92.3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9%、92.98%、84.38%。3种方法均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SSP法、FCM法的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MLCT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SSP法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论:3种检测方法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均有较高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PCR-SSP法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 于莉
- 关键词:HLA-B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