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直肠
  • 3篇结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黏液
  • 2篇结直肠癌
  • 2篇P53
  • 2篇肠癌
  • 1篇调节基因
  • 1篇直肠腺癌
  • 1篇乳头状结构
  • 1篇乳头状肿瘤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型
  • 1篇突变型P53
  • 1篇肿瘤
  • 1篇组织化学
  • 1篇组织学
  • 1篇组织学类型

机构

  • 4篇大连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胡波
  • 4篇李晓慧
  • 3篇裴笑月
  • 1篇孙静阳
  • 1篇周长江
  • 1篇冯璐
  • 1篇孙海姣
  • 1篇童细焱
  • 1篇吕玲

传媒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组织学类型结直肠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结直肠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完善的结直肠腺癌292例,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所有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错配修复蛋白及EGFR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所有病例的临床病理参数及3种蛋白质的表达意义。结果:292例结直肠腺癌中,伴微乳头状结构的腺癌11例,黏液腺癌19例,管状腺癌262例。临床病理特征上,伴微乳头状结构腺癌的脉管侵犯程度显著高于管状腺癌和黏液腺癌(P<0.05)。伴微乳头状结构腺癌的神经侵犯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高于管状腺癌(P<0.05)。伴微乳头状结构腺癌的III期比例显著多于管状腺癌(P<0.05)。伴微乳头状结构腺癌和管状腺癌在直肠部位的比例显著多于黏液腺癌(P<0.05)。管状腺癌的发生年龄显著高于黏液腺癌(P<0.05)。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上,突变型p53在伴微乳头状结构腺癌及管状腺癌表达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黏液腺癌(P<0.05)。EGFR蛋白在管状腺癌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黏液腺癌(P<0.05)。错配修复蛋白的阳性表达与3种结直肠癌类型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亚型结直肠腺癌中存在肿瘤的异质性,正确识别结直肠腺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助于肿瘤个体化治疗及预后的评估。
裴笑月胡波吕玲李晓慧
关键词:结直肠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
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ciliated muconodular papillary tumor,CMP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例临床资料完整的CMPT,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分子病理及鉴别诊断。结果: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平均年龄63.5岁,无优势性别及发病部位。首发症状均为体检发现肺占位,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影(GGO)。组织学上肿瘤由纤毛细胞、基底细胞及黏液细胞组成,可见黏液湖形成及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显示纤毛柱状细胞和黏液细胞细胞角蛋白(CK7)(+),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NapsinA(+或-);基底细胞P63(+)、P40(+)、CK5/6(+);肿瘤细胞多数弱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6例中有1例EGFR 19号外显子缺失(1/6,17%)。黏液染色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弹力纤维染色显示肺泡弹性框架结构缺失或破坏。治疗方法均为手术切除,术后无复发转移。结论:CMP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易误诊为黏液腺癌,通过正确识别纤毛细胞和基底细胞的连续性表达,可降低该病的误诊率。
裴笑月冯璐胡波李晓慧
关键词:纤毛细胞乳头状肿瘤
突变型p53和Pgp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和Pgp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突变型p53和Pgp蛋白的表达,SPSS13.0统计分析两种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其相关性。结果突变型p53和Pgp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7%(381/751)和72.2%(542/751);p53蛋白在直肠癌组织及中分化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在结肠癌组织和高、低分化癌组织中的阳性率(P<0.05),Pgp蛋白的阳性率与所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突变型p53和Pgp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突变型p53和Pgp蛋白的异常表达,联合检测这两种蛋白或许对结直肠癌多药耐药的分子机制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裴笑月胡波孙静阳孙海姣李晓慧童细焱
关键词:结直肠癌突变型P53P53
结直肠癌p53和DNA损伤调节基因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 分析p53和DNA损伤调节基因1(p53 and DNA damage regulated gene 1,PDRG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索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数据集,比较PDRG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DNA甲基化交互可视化数据库(DNA methylation interactive visualization database,DNMIVD)分析PDRG1基因甲基化与m RNA表达水平的关系。另选取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存档的10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石蜡标本进行验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RG1蛋白的表达。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PDRG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n=284)中的表达较正常结直肠组织(n=41)增高(P<0.01),且结直肠癌PDRG1 mRNA表达与拷贝数变异呈正相关(n=273;r=0.792,P<0.01)。DNMIVD分析显示,PDRG1启动子甲基化β值与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4,P<0.01)。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患者(n=273)PDRG1 mRNA表达在肿瘤位置、TNM分期及远处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245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PDRG1 mRNA高表达患者(以中位数为分界值,大于中位数为高表达)无瘤生存期较短(P=0.019)。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PDRG1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结直肠癌组织[87.3%(89/102) vs32.4%(33/102),P<0.01]。结论 PDRG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且与肿瘤位置、远处转移和无瘤生存期有关,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张丽静贾彦彦胡波李晓慧张倩倩周长江
关键词:结直肠癌甲基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