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超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肢体
  • 3篇缺血
  • 3篇细胞
  • 3篇吗啡
  • 2篇远隔缺血后处...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通透性转换孔
  • 2篇缺血后
  • 2篇缺血后处理
  • 2篇线粒体通透性...
  • 2篇线粒体通透性...
  • 2篇吗啡后处理
  • 2篇肌细胞
  • 2篇灌注
  • 2篇灌注损伤
  • 2篇后处理
  • 1篇胆碱
  • 1篇胆碱能抗炎通...

机构

  • 6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新乡医学院第...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作者

  • 6篇李瑞萍
  • 6篇薛富善
  • 6篇杨桂珍
  • 6篇孙超
  • 5篇崔昕龙
  • 5篇王世玉
  • 5篇廖旭
  • 3篇刘和平
  • 2篇程怡

传媒

  • 4篇国际麻醉学与...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细胞凋亡抑制参与联合应用吗啡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探讨抗细胞凋亡在联合应用吗啡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RIP)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4组(每组15只):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组(I/R组)、肢体RIP组(RIP组)、吗啡后处理组(M组)以及联合应用吗啡和肢体RIP组(M+RIP组)。再灌注末留取缺血中心区、缺血边缘区和非缺血区心肌组织标本,应用Tunel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 AI),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 mRNA和Bax mRNA表达,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缺血中心区心肌细胞形态。 结果 I/R组、RIP组、M组和M+RIP组缺血中心区心肌细胞AI分别为(49.1±4.9)%、(34.2±2.9)%、(39.7±3.2)%和(29.0±4.9)%,缺血边缘区心肌细胞AI分别为(12.7±2.2)%、(8.2±1.6)%、(10.4±2.7)%和(5.9±1.4)%。在缺血中心区和缺血边缘区,M+RIP组心肌细胞AI较I/R组和M组明显降低(P<0.05),M+RIP组的Bcl-2 mRNA表达较I/R组、RIP组和M组明显增强(P<0.05),而M+RIP组的Bax mRNA表达则较I/R组、RIP组和M组明显降低(P<0.05),M+RIP组的Bcl-2/Bax较I/R组、RIP组和M组明显升高(P<0.05)。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检查显示,M+RIP组的心肌形态和线粒体结构明显改善。 结论 Bcl-2相关信号通路的细胞凋亡抑制是联合应用吗啡和肢体RIP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王世玉崔昕龙薛富善刘和平李瑞萍刘高谱杨桂珍孙超廖旭
关键词:吗啡后处理凋亡心肌保护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与心肌细胞缺氧/复氧过程中炎症反应关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功能状态与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过程中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心肌细胞培养72 h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Sham 组)、缺氧/复氧损伤对照组(AR组)、mPTP开放抑制剂环孢素A(ciclosporin A,CSA)后处理组(CSA组)、mPTP开放剂苍术苷(atractyloside,ATR)后处理组(ATR组).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率、心肌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和心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与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65 Ser536(p-NF-κB p65 Ser536)蛋白的表达量,并检测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浓度.结果 与AR组比较,CSA组LDH漏出率显著降低[(27.2±2.6)%,(19.0±2.3)%](P<0.01),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33.4±2.8)%,(15.4±2.3)%](P<0.01),p-NF-κB p65 Ser536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5.1±0.7,4.4±0.4)(P<0.01),IL-6和TNF-α浓度均显著降低[IL-6 (190±10),(170±11) ng/L;TNF-α(129±9),(118±12) ng/L](P<0.01).与AR组比较,ATR组LDH漏出率显著升高[(27.2±2.6)%,(32.1±3.6)%](P<0.01),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33.4±2.8)%,(43.0±3.3)%](P<0.0l),p-NF-κB p65 Ser536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5.1±0.7,5.8±0.6)(P<0.01),IL-6和TNF-α浓度均显著升高[IL-6 (189±10),(205±9) ng/L;TNF-α(129±9),(144±10) ng/L] (P<0.01).结论 mPTP开放状态能够通过调控心肌细胞缺氧/复氧过程中的炎症反应而显著影响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的程度.
程怡薛富善李瑞萍崔昕龙王世玉刘高谱杨桂珍孙超廖旭
关键词:心肌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在心肌细胞胆碱能抗炎通路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在心肌细胞胆碱能抗炎通路中的作用.方法 乳鼠心肌细胞培养72 h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36):空白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A/R组)、特异性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PNU282987组(P组)、mPTP开放剂苍术苷组(ATR组)和PNU282987+ATR组(P+A组).采用不含血清的低糖DMEM,置于厌氧培养盒中(O2浓度<0.1%)缺氧6h后,更换为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培养基,置于37 ℃、常氧、5% CO2培养箱中复氧6h,以制备缺氧复氧损伤模型.P组和ATR组于复氧即刻,分别在培养基中加PNU282987(终浓度为30 μmol/L)和苍术苷(终浓度为20 μmol/L).P+A组于复氧即刻在培养基中加入PNU282987(终浓度30 μmol/L)和苍术苷(终浓度20 μmol/L).于复氧6h时测定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凋亡率、NF-κB p65和磷酸化NF-κB p65 Ser536(p-NF-κB p65 Ser536)表达水平、培养液IL-6和TNF-α的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与C组相比,A/R组、P组、ATR组和P+A组LDH漏出率、早期和晚期细胞凋亡率升高,培养液IL-6和TNF-α浓度升高,心肌细胞NF-κB p65和p-NF-κBp65 Ser536表达上调,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1);与A/R组相比,P组LDH漏出率和早期细胞凋亡率降低,培养液IL-6和TNF-α浓度降低,心肌细胞p-NF-κB p65 Ser536表达下调,线粒体膜电位升高,ATR组LDH漏出率和早期细胞凋亡率升高,培养液IL-6和TNF-α浓度升高,心肌细胞p-NF-κBp65 Ser536表达上调,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A组早期细胞凋亡率降低,培养液IL-6和TNF-α浓度降低,心肌细胞p-NF-κBp65 Ser536表达下调(P<0.05或0.01),LDH漏出率、晚期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相比,P+A组LDH漏出率和晚期细胞凋亡率升高,培养液IL-6和TNF-α浓度升高,心肌细胞p-NF-κBp65Ser536表达上调,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
程怡薛富善崔昕龙王世玉李瑞萍刘高谱杨桂珍孙超廖旭
关键词:乙酰胆碱迷走神经心肌再灌注损伤
P13K/Akt或JAK/STAT-3信号通路在肢体缺血联合吗啡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评价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蛋白激酶B(Akt)或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因子3(JAK/STAT-3)信号通路在肢体缺血联合吗啡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8周龄,体重280~320g,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8组(n=10):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IP组)、吗啡后处理组(MP组)、肢体缺血联合吗啡后处理组(LIP+MP组)和分别给予信号通路阻断剂组(I/Rb组、LIPb组、MPb组和LIP+MPb组)。I/R组、LIP组、MP组和LIP+MP组于再灌注120min时处死大鼠取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p-STAT-3、STAT-3、p-Akt和Akt的表达,PCR法检测STAT一3和Akt的mRNA表达;I/Rb组、LIPb组、MPb组和LIP+MPb组于缺血10min时每组各5只大鼠分别静脉注射特异性P13K/Akt或JAK/STAT-3信号通路阻断剂LY2940020.3mg/kg、AG4905mg/kg。于再灌注120min时处死大鼠取缺血区,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I/R组比较,LIP组、MP组和LIP+MP组p-STAT-3/STAT-3比值、LIP+MP组p-Akt/Akt比值升高,LIP+MP组STAT-3和AktmRNA表达上调(P〈0.05);与LIP组和MP组比较,LIP+MP组p-STAT-3/STAT-3比值和p-Akt/Akt比值升高,STAT-3和AktmRNA表达上调(P〈0.05)。应用P13K抑制剂时4组心肌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JAK2抑制剂AG490时,LIP+MPb组心肌梗死面积较I/Rb组、LIPb组和MPb组减小(P〈0.05),I/Rb组、LIPb组和MPb组心肌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缺血联合吗啡后处理可增强P13K/Akt和JAK/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并且联合应用时的心肌保护作用依赖于P13K/Akt信号通路的完整,部分依赖于JAK/STAT-3信号�
王世玉崔昕龙薛富善刘和平李瑞萍刘高谱杨桂珍孙超廖旭
关键词:蛋白酪氨酸激酶类吗啡
心搏骤停患者气道管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对心搏骤停的生理研究已经使人们对气道(airway)、呼吸(breathing)和循环(circulation)即ABC复苏三步骤的顺序进行了调整。目的综述心搏骤停患者的气道管理问题。内容包括紧急气道管理模式的转变、气道管理的方法和通气管理策略等。特别强调紧急气道管理的最初目标是保证有效通气。在复苏的最初几分钟内,应用简易呼吸囊-面罩(bag-valve-mask,BVM)或声门上气道装置即足以达到此目标,高级气道管理应推迟至3个胸部按压循环后实施。再者,复苏患者通气支持的目标是应用尽可能低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endexpiratorypressure,PEEP),同时调定吸入氧浓度避免高氧。趋向心搏骤停生理研究产生的治疗模式转变全面地改变了相关复苏处理策略。这些改变有望改善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结果。
李瑞萍薛富善刘高谱孙超杨桂珍
关键词:心搏骤停心脑复苏气道管理
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联合吗啡后处理增强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评估联合应用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和吗啡后处理能否获得增强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大鼠分为6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组(I/R组)、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组(IPC组)、肢体RIP组(RIP组)、吗啡后处理组(M组)以及联合应用肢体RIP和吗啡后处理组(M+RIP组)。实验中连续监测心律失常情况,计算缺血期和再灌注早期的心律失常评分,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ereatine kinase MB,CK-MB)和心脏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浓度,并采用伊文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YC)双重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I/R组、IPC组、RIP组、M组和M+RIP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分别是(56.0±9.1)%、(23.9±5.5)%、(40.4±11.1)%、(47.7±9.3)%和(27.2±6.7)%。与I/R组比较,M+RIP组再灌注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律失常评分、血清CK-MB和cTnI浓度以及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降低(P〈0.05);这些参数在IPC组和M+RI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大鼠在体心肌I/RI模型,联合应用肢体RIP和吗啡后处理可获得增强的心肌保护作用,其心肌保护作用类似于IPC。
王世玉崔昕龙薛富善刘和平李瑞萍刘高谱杨桂珍孙超廖旭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吗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