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辉

作品数:34 被引量:200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历史地理
  • 8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遗址
  • 9篇江汉平原
  • 9篇城址
  • 8篇新石器
  • 8篇新石器时代
  • 8篇石器
  • 8篇石器时代
  • 7篇石家河文化
  • 5篇史前
  • 4篇土司
  • 4篇屈家岭文化
  • 3篇聚落
  • 3篇考古
  • 3篇环境演变
  • 3篇CAL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遗存
  • 2篇遗址发掘
  • 2篇遗址发掘简报

机构

  • 29篇湖北省文物考...
  • 8篇南京大学
  • 7篇北京大学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蚌埠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广东开放大学

作者

  • 34篇刘辉
  • 12篇孟华平
  • 7篇吴立
  • 7篇朱诚
  • 7篇王晓翠
  • 7篇李枫
  • 6篇孙伟
  • 5篇李兰
  • 4篇沈承德
  • 4篇李溯源
  • 4篇向其芳
  • 3篇朱光耀
  • 3篇邓振华
  • 3篇马春梅
  • 3篇余乐
  • 2篇张玉芬
  • 2篇莫多闻
  • 2篇李长安
  • 2篇史辰羲
  • 2篇毛龙江

传媒

  • 11篇江汉考古
  • 7篇考古
  • 4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东南文化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南方文物
  • 1篇中国文化遗产
  • 1篇三峡论坛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地球科学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汉平原石家河谭家岭遗址新石器时代环境考古被引量:6
2016年
通过对位于江汉平原北部石家河古城内谭家岭遗址地层孢粉、碳氮地球化学和磁化率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石家河文化早期(4.6—4.4 ka BP),孢粉浓度较高且种类多,特别是喜暖湿的孢粉科属含量较大,植被覆盖较好,说明遗址及周边地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TOC、TN和C/N偏高,δ^(13)C_(org)偏低,表明当时以C_3植物为主,气候较为温暖湿润;该时期遗址区域可能积水较多,磁化率值总体较低,发生过水域面积增大但持续时间不长的变化,石家河古城在防御洪水及外敌入侵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石家河文化中晚期(4.4—4.0 ka BP),孢粉种类和浓度减小,TOC、TN和C/N也持续减小,δ^(13)C_(org)则偏高,气候凉干,降水减少,遗址区域积水减少并逐渐演变成古人的居住用地,受人类活动影响磁化率值明显增高;由于河湖、地下水位下降,石家河古城防御洪水与外侵的功能消失并逐渐废弃。4.2 ka BP前后气候持续凉干,极端灾害事件频繁发生,影响了当地农业和渔猎业的发展,使得石家河文化发展停滞,这是导致本区石家河文化衰落的重要环境因素。
吴立朱诚李冰李枫孙伟王晓翠刘辉孟华平孙珏
关键词:江汉平原石家河文化环境考古
江汉平原12.76 cal. ka B.P.以来环境干湿变化的高分辨率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选择位于江汉平原的JZ-2010湖相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AMS14C测年建立江汉平原12.76 cal.ka B.P.以来环境演变的时间序列。对湖相沉积物中元素Rb和Sr的差异分布、Rb/Sr值、Ti元素含量以及磁化率等多项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江汉平原12.76 cal.ka B.P.以来环境干湿变化经历了晚冰期由偏干转向偏湿波动、全新世开始湿度增强、全新世中期偏湿到湿润再至干湿波动,全新世晚期至现代偏湿到偏干的过程。磁化率波动与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各文化类型出现或转型相关。江汉平原环境干湿变化体现东亚季风环流影响,驱动机制主要是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还受到东北、北、西三面环山而东南面向夏季风倾斜开放的地势影响。
李枫吴立朱诚孙伟王晓翠孟华平刘辉齐士峥龚琪岚朱光耀周凤琴李溯源欧阳杰
关键词:江汉平原RB/SR磁化率干湿变化
湖北大悟夏家河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3
2011年
夏家河遗址位于湖北省大悟县高店乡夏河村,2008年11月~12月,为配合郑(州)武(汉)高速铁路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遗址包含新石器时代和西周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遗存发现有石家河文化晚期的瓮棺和房址,出土器物有鼎、钵、高领罐、缸、擂钵等。西周时期遗迹多为灰坑、烧土堆积和房址,从鬲、罐、盂、豆等器物组合和形态来看,相当于西周晚期。
刘辉张君田志明查逢志程通陈凯朱奎陈秋红李想生
关键词:西周晚期
江汉平原12.757 cal.kaBP以来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
通过采用AMS14C对江汉平原JZ-2010湖相沉积剖面年代的精确测定与校正,以及粒度、磁化率等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和研究,重建了研究区12.757cal.kaBP以来的环境演变序列:(1) 12.757~8.5 cal....
王晓翠龚琪岚朱光耀周凤琴李溯源沈承德朱诚吴立孙伟李枫李兰孟华平刘辉齐士峥
关键词:湖泊沉积环境演变江汉平原
湖北随州市黄土岗遗址新石器时代环壕的发掘被引量:2
2008年
2005年,在湖北随州市黄土岗遗址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环壕,整体近似椭圆形,南北长约316、东西宽约235米。壕沟平均宽度15~20、平均深度2.5~3米,最深处超过3.8米。沟内的出土遗物均为陶器。壕沟的形成年代应不晚于屈家岭文化晚期,延用至石家河文化早期,可能具有防御功能。
刘辉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江汉平原12757 cal.aBP以来环境干湿变化的高分辩率研究
选择位于江汉平原的荆州JZ-2010湖相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AMS14C测年建立了12757 cal.aBP以来江汉平原干湿环境演变的时间序列.对湖相沉积物中的Rb/Sr值、Ti元素含量以及磁化率等多项环境代用指标的...
李枫龚琪岚朱光耀周凤琴李溯源沈承德朱诚吴立李兰孙伟王晓翠孟华平刘辉齐士峥
关键词:江汉平原TI含量
江汉平原北部汉水以东地区新石器晚期文化兴衰与环境的关系被引量:13
2010年
新石器晚期江汉平原北部汉水以东地区成为长江中游的文化核心区,出现了文化高度繁荣又快速衰落的逆转,处于发展初期的区域文明走向崩溃。文章基于屈家岭剖面常量元素氧化物和TOC含量的分析结果,综合多种环境要素,探讨汉水下游地区全新世中晚期地貌、气候、水文等环境变化与文化兴衰的关系。研究认为,该地区5.4~4.6kaB.P.的气候整体暖湿,晚期暖湿程度有所降低;4.6~4.2kaB.P.气候较为稳定,温暖湿润程度有所回升;4.2~2.7kaB.P.气候处于持续变干凉阶段;2.7~0.5 kaB.P.气候温湿程度开始回升,并略有波动,但比4.2kaB.P.前仍然偏干凉。以岗状平原为主的江汉平原北部地区优越的地理环境,整体暖湿的气候,为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的高度繁荣提供了环境基础,该时期的聚落数量和分布密度达到了长江中游新石器时期的最高峰。石家河晚期的气候变干变凉,对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不是石家河文化衰落的主要原因。该地区5~3 kaB.P.的水位存在波动上升的趋势,这种变化主要受构造沉降、全新世以来海面上升和泥沙淤积的控制。江湖水位的波动上升而引起的洪患加剧,及人类活动向地势低平的江汉平原腹地扩展,这种水文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的矛盾,到石家河文化晚期尤为突出,可能是导致石家河文化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该地区内部或同其他地区之间的冲突可能加速了石家河文化的崩溃。
史辰羲莫多闻刘辉毛龙江
关键词:江汉平原古文化环境演变
湖北天门谭家岭遗址全新世中晚期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石家河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早期文明演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然而目前对于石家河文化的绝对年代尚存有分歧,对该时期环境特征与人类文明相互关系的研究也较少.选择石家河文化典型遗址——谭家岭遗址为研究对象,经美国NSFArizona AMS实验室对该遗址剖面AMS 14C年龄的测定,并结合石家河文化的相对年代,可知石家河文化的绝对年代定在4800-4100cal.a BP比较合适;通过对该遗址剖面的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借助主成分分析、环境C值等统计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本区在4850-4300 cal.a BP间,元素的第二主成分、环境C值和Mg/Ca比值处于高值段,反映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同时反映人类活动的指标F1和F3得分也处于高值段,表明人类活动较强;在4300-4124 cal.a BP间,元素的第二主成分、环境C值和Mg/Ca比值处于低值段,揭示气候进入相对寒冷干旱时期,同时F1和F3得分显著降低,指示人类活动减弱,石家河文化走向衰败.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距今4300a暖湿转为干冷气候背景下的洪水事件可能促使石家河文化走向衰败.
毛欣李长安张玉芬陈旭刘辉
关键词:地球化学环境演变古人类活动气候变化
随州佘家老湾新石器时代遗址2006年试掘简报被引量:2
2015年
佘家老湾遗址是随枣走廊涢水流域一处较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遗址。遗址可分为东、西两区,具有双聚落结构特征,文化内涵属于石家河文化晚期和后石家河文化。2006年为配合当地公路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遗址西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50平方米,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灰坑3个,瓮棺葬1座,灰土层堆积1个。本次发掘为我们认识随枣走廊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与聚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辉熊瑛陈秋红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
咸丰唐崖土司城址衙署区发掘简报被引量:6
2014年
唐崖土司城址衙署区位于城址核心区的中部偏西,自牌坊向西,依次为门楼、大衙门、官言堂、内宅,主要遗迹有房基、排水沟、挡土墙、水井等。根据遗迹之间的叠压关系以及出土遗物,衙署区建筑可分为两期,第一期为明代晚期,是唐崖土司城的鼎盛时期,建筑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第二期兴建时代为清代早期,在第一期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尽管总体格局未变,但规模和等级大大降低。本次发掘为我们认识中小级别土司城址衙署区建筑的规模、等级及研究明清土司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刘辉王亮康豫虎马安钰孟军涛周皪余乐
关键词:明清时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