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翠 作品数:15 被引量:69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历史地理 水利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江汉平原12.757 cal.kaBP以来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 通过采用AMSC对江汉平原JZ-2010湖相沉积剖面年代的精确测定与校正,以及粒度、磁化率等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和研究,重建了研究区12.757 cal.kaBP以来的环境演变序列:(1)12.757~8.5 cal.ka... 王晓翠 朱诚 吴立 孙伟 李枫 李兰 孟华平 刘辉 齐士峥 龚琪岚 朱光耀 周凤琴 李溯源 沈承德关键词:湖泊沉积 环境演变 江汉平原 江汉平原12.757 cal.kaBP以来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 通过采用AMS14C对江汉平原JZ-2010湖相沉积剖面年代的精确测定与校正,以及粒度、磁化率等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和研究,重建了研究区12.757cal.kaBP以来的环境演变序列:(1) 12.757~8.5 cal.... 王晓翠 龚琪岚 朱光耀 周凤琴 李溯源 沈承德 朱诚 吴立 孙伟 李枫 李兰 孟华平 刘辉 齐士峥关键词:湖泊沉积 环境演变 江汉平原 世界自然遗产地广东丹霞山若干微地貌成因实验地貌学研究 随着"中国丹霞"于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地貌区的旅游开发前景日益看好。然而,中国在丹霞地貌科学成因理论研究上还远远滞后于旅游开发,很有必要重点针对大众和学术界感兴趣的... 吴立 朱诚 侯荣丰 彭华 谭艳 王晓翠 孙伟 贾天骄关键词:微地貌 XRF 实验地貌学 世界自然遗产 江汉平原12757 cal.aBP以来环境干湿变化的高分辩率研究 选择位于江汉平原的荆州JZ-2010湖相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AMS14C测年建立了12757 cal.aBP以来江汉平原干湿环境演变的时间序列.对湖相沉积物中的Rb/Sr值、Ti元素含量以及磁化率等多项环境代用指标的... 李枫 龚琪岚 朱光耀 周凤琴 李溯源 沈承德 朱诚 吴立 李兰 孙伟 王晓翠 孟华平 刘辉 齐士峥关键词:江汉平原 TI含量 大暖期青藏及蒙新湖区古湖泊面积重建 被引量:6 2015年 特征时期古湖泊面积变化受控于当时的降水和湿度状况,恢复特征时期的古湖泊面积,可以为古气候模拟提供边界条件,进而为预测未来区域水文变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以我国五大湖区中的青藏及蒙新湖区所代表的寒区及干旱区湖泊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全新世大暖期(6±0.5ka B.P.)湖泊水量(水位、面积等)记录,收集所有具有大暖期湖泊面积及古降水的记录共计21条,据此推算古湖泊面积与古降水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将该关系应用到青藏及蒙新湖区的其他湖泊,初步恢复了大暖期两大湖区的古湖泊面积.同时,分别选取位于西藏及蒙新地区的羊卓雍错和乌梁素海作为典型湖泊,通过其近几十年来实际观测面积与经古湖泊面积-古降水量间关系推算面积的对比验证,表明恢复的大暖期两大湖区古湖泊面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代表性.重建结果表明,青藏及蒙新湖区大暖期古湖泊面积分别约为8.8× 104km2和4.1× 104km2,是现代湖泊面积的2.1倍和3.2倍. 张风菊 薛滨 姚书春 李珊英 王晓翠关键词:大暖期 江汉平原钟桥遗址地层全新世古洪水沉积特征研究 通过对江汉平原钟桥遗址疑似古洪水层和该区域现代洪水沉积物的AMS14C测年、粒度、磁化率、锆石微形态、Rb/Sr和Cu等地球化学指标的比较研究发现,该遗址具有石家河文化晚期(4168~4100 cal.yr BP)、石家... 吴立 齐士峥 龚琪岚 沈承德 刘笛 陈晔 李溯源 朱诚 李枫 李兰 马春梅 孙伟 王晓翠 孟华平 刘辉江汉平原石家河谭家岭遗址新石器时代环境考古 被引量:7 2016年 通过对位于江汉平原北部石家河古城内谭家岭遗址地层孢粉、碳氮地球化学和磁化率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石家河文化早期(4.6—4.4 ka BP),孢粉浓度较高且种类多,特别是喜暖湿的孢粉科属含量较大,植被覆盖较好,说明遗址及周边地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TOC、TN和C/N偏高,δ^(13)C_(org)偏低,表明当时以C_3植物为主,气候较为温暖湿润;该时期遗址区域可能积水较多,磁化率值总体较低,发生过水域面积增大但持续时间不长的变化,石家河古城在防御洪水及外敌入侵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石家河文化中晚期(4.4—4.0 ka BP),孢粉种类和浓度减小,TOC、TN和C/N也持续减小,δ^(13)C_(org)则偏高,气候凉干,降水减少,遗址区域积水减少并逐渐演变成古人的居住用地,受人类活动影响磁化率值明显增高;由于河湖、地下水位下降,石家河古城防御洪水与外侵的功能消失并逐渐废弃。4.2 ka BP前后气候持续凉干,极端灾害事件频繁发生,影响了当地农业和渔猎业的发展,使得石家河文化发展停滞,这是导致本区石家河文化衰落的重要环境因素。 吴立 朱诚 李冰 李枫 孙伟 王晓翠 刘辉 孟华平 孙珏关键词:江汉平原 石家河文化 环境考古 气候-海面变化对江苏新石器时代文明进程影响的科学问题 21世纪气候-海面变化对人类生存影响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学科内容之一,而预测未来首先要弄清过去的海面变化情况。了解过去的海面变化情况及其对古代文化进程的影响是预测未来的重要基础,而从沿海地区考古地层剖面中寻找过去... 朱诚 水涛 马春梅 李兰 吴立 李枫 孙伟 王晓翠 李冰 林留根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人地关系 江汉平原12.76 cal. ka B.P.以来环境干湿变化的高分辨率研究 被引量:11 2012年 选择位于江汉平原的JZ-2010湖相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AMS14C测年建立江汉平原12.76 cal.ka B.P.以来环境演变的时间序列。对湖相沉积物中元素Rb和Sr的差异分布、Rb/Sr值、Ti元素含量以及磁化率等多项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江汉平原12.76 cal.ka B.P.以来环境干湿变化经历了晚冰期由偏干转向偏湿波动、全新世开始湿度增强、全新世中期偏湿到湿润再至干湿波动,全新世晚期至现代偏湿到偏干的过程。磁化率波动与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各文化类型出现或转型相关。江汉平原环境干湿变化体现东亚季风环流影响,驱动机制主要是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还受到东北、北、西三面环山而东南面向夏季风倾斜开放的地势影响。 李枫 吴立 朱诚 孙伟 王晓翠 孟华平 刘辉 齐士峥 龚琪岚 朱光耀 周凤琴 李溯源 欧阳杰关键词:江汉平原 RB/SR 磁化率 干湿变化 江汉平原钟桥遗址4600 cal.aBP以来古环境与人类活动记录 用XRF方法分别测试了江汉平原钟桥遗址地层样品中的Rb、Sr和Ti元素含量,结果显示Ti元素在地层中含量的变化与对应地层中指示环境干湿的Rb/Sr值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二者相互佐证揭示出研究区域4600cal.aBP以来... 孙伟 刘笛 沈承德 朱诚 吴立 李枫 王晓翠 李兰 马春梅 孟华平 刘辉关键词:江汉平原 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