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余兴
-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术后生活质量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随着病变进展可发生门静脉高压(PHT)而引起脾功能亢进(hypersplenism,简称脾亢),表现为脾脏肿大、外周血细胞(主要是血小板、白细胞)减少,其发生率高达50% ~ 64%[1].由于其病程长、症状多、并发症多等特点,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疗,不但影响患者寿命,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社会、心理、生理等功能,导致生活质量(qualify of life,QOL)的严重下降.长期以来,脾切除术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一直是外科治疗的首选.本研究调查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采用手术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患者148例,术后生活质量分析结果如下.
- 梁启新徐余兴郭旗
- 关键词: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术生活质量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临床对比观察
- 2016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在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优劣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成功完成的直肠癌根治术7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及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分别为36例及41例。对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保肛率和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2组的保肛率、病理检出淋巴结数目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手术都是切实可靠、术式安全的治疗方法,其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在淋巴结清扫以及术后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但因其创伤性小、恢复快等优点,该术式已被广大医生所接受和使用。
- 徐余兴梁启新汪晓明于庆生鲁长文郭旗
- 关键词:直肠癌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检查病例对照研究
- 手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评价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评价脾切除术联合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148例肝豆状核变性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切除术联合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检测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变化,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后1周,患者血小板(PLT)、白细胞(WBC)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甚至超过正常范围;手术后1月的PLT、WBC水平则显著回落,恢复正常水平。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术前处于较高水平,术后1周较术前进一步升高(P<0.05),而术后1月时其水平较术前及术后1周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脾切除术联合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并脾亢,对恢复外周血细胞数量、保护肝功能均有显著作用。
- 梁启新徐余兴郭旗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术
- 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76例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分为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组(32例),中央区淋巴结阴性组(44例),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影像学资料(肿瘤位置、边界形态、是否钙化、纵横比)、病理资料(病灶数目、包膜侵犯、周围肌肉侵犯情况)及实验室检测数据[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过氧物酶抗体(ANTI-TPO)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水平]等指标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危险因素预测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年龄、肿瘤位置、术前TSH值以及是否多灶是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年龄、术前TSH值预测患者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689、0.672、0.700,截点分别为0.85 cm、41.5岁、1.35 mIU/L。结论患者肿瘤最大径、术前TSH值、年龄、肿瘤位置、是否多灶是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年龄、术前TSH值可用于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 徐余兴帅剑锋汪会汪晓明鲁长文高翔孙康
- 聚丙烯疝补片穿透肠壁进入肠腔一例
- 2014年
- 患者男,46岁,1996年12月行“右侧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2014年3月28日开始出现阵发性右下腹疼痛,程度剧烈,渐转移至脐周痛,10min发作1次,3月30日脐周痛再发,4月1日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肠梗阻,予胃肠减压,禁食水,输液治疗8d,症状缓解出院,出院后半流质饮食,4月12日脐周痛再发,再次入院治疗,近4d无腹痛腹胀,有少量大便排出,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4月19日门诊腹部CT示:(1)回肠远端及回盲部管内混杂团块影,邻近肠壁毛糙、脂肪间隙模糊:考虑食物残渣滞留并肠管炎性改变。
- 徐余兴汪晓明郭旗
- 关键词:肠壁疝补片聚丙烯肠腔输液治疗右下腹疼痛
- 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每组65例。微创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探查术,传统组患者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状况和并发症的比较以及术后相关状况的比较。结果与传统组比较,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1);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残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联合胆囊切除术对于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荐。
- 鲁长文梁启新帅剑锋汪晓明徐余兴郭旗孙康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探查术
- 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中医药大学第--附属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因肝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术患者70例,按照术后彩超复查是否存在门静脉血栓,分为PVT组38例和非PVT组32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利用多因素Logistie回归分析法寻找脾切除术后P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70例患者中有38例出现PVT,发生率约为54%;PVT组术前门静脉直径(14.74±1.66)mm,明显宽于非PVT组的(11.52±1.7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T组术后门静脉流速(13.40±2.11)cm/s,低于非PVT组的(17.50±1.37)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T组术前术后门静脉流速差(5.32±1.88)cm/s,明显高于非PVT组的(1.87±0.95)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表明,术后PTV的形成的高危因素为直径较宽的门静脉,较低的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以及较高的门静脉流速差。结论肝硬化脾切除术后PVT形成与门静脉直径、术后门静脉流速及术前术后门静脉流速差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这些指标观察来预测术后PVT的形成。
- 徐余兴汪晓明汪会高翔
- 关键词:脾切除门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