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晓曼

作品数:42 被引量:11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3篇病毒
  • 29篇轮状
  • 29篇轮状病毒
  • 16篇蛋白
  • 12篇基因
  • 9篇A组轮状病毒
  • 8篇P
  • 7篇基因型
  • 6篇受体
  • 6篇腹泻
  • 5篇寡糖
  • 4篇疫苗
  • 4篇诺如病毒
  • 4篇住院
  • 4篇住院患儿
  • 4篇唾液
  • 4篇细胞
  • 4篇患儿
  • 4篇META分析
  • 3篇疫苗株

机构

  • 4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2篇甘肃中医药大...
  • 5篇湖南师范大学
  • 5篇内蒙古医科大...
  • 4篇华北理工大学
  • 2篇广西科技大学
  • 2篇湖南省人民医...
  • 2篇山东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兰州医学院第...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郴州市第一人...
  • 1篇济南市疾病预...
  • 1篇中国铁道建筑...

作者

  • 42篇孙晓曼
  • 38篇李丹地
  • 32篇段招军
  • 18篇章青
  • 16篇庞立丽
  • 13篇王宏
  • 9篇李金松
  • 7篇靳淼
  • 7篇孔翔羽
  • 5篇李静欣
  • 3篇李慧莹
  • 3篇李利利
  • 2篇徐子乾
  • 2篇曹友德
  • 2篇谢广成
  • 2篇周永康
  • 1篇宋敬东
  • 1篇刘娜
  • 1篇周杰英
  • 1篇卢选成

传媒

  • 12篇中华实验和临...
  • 11篇病毒学报
  • 10篇国际病毒学杂...
  • 3篇疾病监测
  • 3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4篇2025
  • 4篇2024
  • 7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确认我国轮状病毒疫苗株LLR基因型为G10P[15]被引量:26
2015年
轮状病毒是世界上引起婴幼儿重症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除疫苗外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我国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采用G10型羊轮状病毒LLR疫苗株研制的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罗特威(商品名)已于2001年上市。该疫苗基因型被普遍认为是G10P[12]。为证实该疫苗的基因型,本实验采用RT-PCR方法扩增罗特威疫苗株LLR的VP7与VP4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罗特威疫苗株LLR的VP7基因型为G10、VP4基因型为P[15]。综上罗特威疫苗株LLR基因型为G10P[15]。
李丹地徐子乾谢广成刘娜王宏章青孙晓曼郭妮君庞立丽段招军
关键词:轮状病毒疫苗基因型
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在辽宁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通过对2007—2017年辽宁省各月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情况分析,建立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为辽宁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中心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提供的《辽宁省2007—2017年各月其他感染性腹泻数据》中辽宁省2007—2016年各月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运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发病率建立的时间序列构建ARIMA模型,对2017年各月发病率进行预测,根据实际值评价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2007—2016年辽宁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时间序列为非平稳性时间序列,由图形观察及多次验证,确定以下4种备选模型:ARIMA(1,1,1)(0,1,0)12,ARIMA(1,1,1)(1,1,0)12,ARIMA(1,1,1)(0,1,1)12,ARIMA(1,1,1)(1,1,1)12,通过Ljung-Box检验和比较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值,最终确定ARIMA(1,1,1)(0,1,1)12为最优模型,经2017年各月实际值验证,模型预测准确性较高。结论ARIMA(1,1,1)(0,1,1)12乘积季节模型能较好的预测辽宁省其他感染性腹泻月发病率,具有一定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王明雯侯雨毛彤瑶高升辉王萌璇孙晓曼庞立丽李丹地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
GII.8和GII.9型诺如病毒P蛋白糖结合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了解GII.8和GII.9型诺如病毒P蛋白的糖结合特征。方法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获得GII.8和GII.9诺如病毒P颗粒蛋白,通过寡糖和唾液结合实验,研究P颗粒蛋白与组织血型抗原等糖的相互作用,再采用序列比对和结构比较,分析GII.8和GII.9糖结合位点的序列和结构特征。结果GII.8 P蛋白与所检测的寡糖无明显结合,与部分人A/B/O型别唾液样本有结合。GII.9 P蛋白结合H双糖,与人A/B/O型别唾液有很好结合。序列和结构分析均显示GII.8 P蛋白具有与GIII.9相似的潜在糖受体结合位点,其位点与流行株GII.4等型别的糖受体区区相近。结论非流行株GII.8和GII.9 P蛋白与不同组织血型抗原的结合能力不同,提示可能会造成流行的差异,需要对非流行株开展持续的分子监测。
吴铮苏韫曦丛鑫魏宇航孔翔羽靳淼李丹地李金松孙晓曼段招军
关键词:诺如病毒
2016-2019年我国G2P[4]型A组轮状病毒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了解2016—2019年G2P[4]型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在我国腹泻住院患儿中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G2P[4]型RVA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数据,各监测省采集我国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标本19667份,其中RVA阳性患儿标本5437份。监测网数据的采集和整理采用EpiData 3.0软件和Excel 2010,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6—2019年间在5437份RVA阳性标本中G2P[4]型RVA 200份,构成比为3.68%(200/5437)。不同年份(χ^(2)=38.35,P<0.001)、月份(χ^(2)=62.69,P<0.001)、年龄(χ^(2)=9.53,P=0.049)RVA阳性患儿G2P[4]型RVA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农村与城市RVA阳性患儿G2P[4]型RVA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1,P=0.045)。与非G2P[4]型RVA相比,G2P[4]型RVA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占比较少(χ^(2)=6.07,P=0.014);G2P[4]型RVA住院患儿发热占比较多(χ^(2)=6.68,P=0.010);而腹泻(χ^(2)=0.88,P=0.643),呕吐(χ^(2)=0.23,P=0.629),神经系统症状(χ^(2)=0.18,P=0.668),皮疹、败血症等并发症(χ^(2)=0.45,P=0.5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016—2019年我国G2P[4]型RVA流行趋势逐渐下降,秋冬季是其季节高峰,年龄高峰为24~36月龄,在农村易感染,易出现发热。
魏宇航李静欣彭蕊王萌璇孙晓曼章青王宏范佳欣李丹地
关键词:轮状病毒流行病学腹泻
马源P[12]型轮状病毒GST-VP8*-E403蛋白的表达及受体结合特征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研究中国马源P[12]型轮状病毒GST-VP8*-HorseP[12]E403蛋白与寡糖、唾液受体的结合特征,进而为轮状病毒的跨种传播及受体间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纯化中国马源P[12]型轮状病毒GST-VP8*-Horse P[12]E403蛋白,并利用唾液及寡糖结合实验分析该基因型的受体结合特征。结果马源GST-VP8*-Horse P[12]E403蛋白与黏蛋白核心mucin core 2糖结合良好,与A、B、Lewis型等寡糖及唾液中的HBGAs均不结合。结论VP8*-Horse P[12]E403蛋白的潜在受体可能是黏蛋白核心2,未与人唾液发生结合。
王萌璇张佳艳曾秋艳孙晓曼章青王宏李丹地段招军
关键词:轮状病毒寡糖受体
2019年我国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星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了解2019年我国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星状病毒(Astrovirus,AstV)感染的流行特点,为AstV腹泻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各监测哨点医院的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样本及临床信息。采用RT-PCR检测AstV,描述AstV感染的流行特征。结果采集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共4918份,检测4531份,AstV阳性检出率为5.30%,四川省AstV阳性检出率最低(1.23%),甘肃省AstV阳性检出率最高(14.36%);AstV在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4%和4.52%,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AstV感染无明显年龄、城乡差别和季节特征(P>0.05);AstV阳性病例中,常见临床表现为腹泻伴呕吐等症状,腹泻次数多为0~2次,粪便性状常为水样便。结论AstV是我国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的主要病原之一,临床诊疗时须予以考虑,需持续开展监测。
王明雯高升辉孙晓曼李静欣李金松李丹地段招军
关键词:病毒性腹泻星状病毒
2011-2019年我国G9P[8]型A组轮状病毒腹泻住院患儿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 了解我国G9P[8]型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 RVA)腹泻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数据。监测网数据采用EpiData 3.0软件采集,采用Excel 2010软件数据整理,应用SPSS 26.0软件数据分析。结果 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集到我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5岁以下急性胃肠炎住院患儿标本共计47 386份,其中G9P[8]型RVA阳性率为54.50%(8 149/14 952),G9P[8]型RVA在男性患儿中占比低于女性患儿。G9P[8]型RVA的流行季节为秋冬季。G9P[8]型RVA相对于非G9P[8]型RVA患儿在发热(59.79%,4 872/8 149)、呕吐(53.87%,4 390/8 149)、腹泻(92.93%,7 573/8 149)、肠道外症状的呼吸道症状(29.30%,2 388/8 149)、神经系统症状(2.07%,169/8 149)、mber>/8 149、神经系统症状(2.07%,169/8 149)、皮疹、肺炎、败血症(8.21%,669/8 149)等症状/体征多发且严重。结论 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国G9P[8]型RVA逐渐成为我国的流行优势毒株,季节高峰为秋冬季,G9P[8]型RVA症状更重。本研究为RVA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为RVA疫苗候选毒株选择提供参考。
魏宇航李静欣彭蕊王萌璇孙晓曼章青王宏范佳欣李丹地段招军
关键词:轮状病毒腹泻型A组轮状病毒临床症状
一株人-猪重配轮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分子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了解河北地区一株人轮状病毒的基因组特征和进化关系。方法收集我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采集的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粪便标本,分型发现一株G9P[6]型轮状病毒感染的样本。通过探针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RT-PCR的方法,获得了这株G9P[6]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了基因组特征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属于G9-P[6]-I5-R1-C1-M1-A8-N1-T1-E1-H1基因型。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病毒株的VP4、VP2、VP1、NSP4基因与人源毒株亲缘关系最近,最高同源性为95.6%~98.5%,其余7个基因与多株猪源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但相近的毒株谱系并不相同。其中,VP3与Panda/CH-1株和Human/LL3354株同源性最高,并且与Panda/CH-1株、人和猪来源的多个病毒株聚在一起;VP7与Human/LL51695株、Dog/SCCD-A株和Pig/TM-a-P1株处于同一进化支。VP6和NSP2则与Dog/SCCD-A株和Pig/SCMY-A3株显示出最高同源性,并归于同一进化分支。NSP1与多株猪来源轮状病毒具有较高同源性,并与其聚为同一进化分支。NSP3和NSP5与多株人和猪的轮状病毒显示较高同源性,并聚在一起。结论该病毒株可能是由源自人类与猪的病毒株之间发生跨种属传播后,经过基因重配而形成的一种新型A组轮状病毒毒株。该11个节段的型别组合尚属首次报道,丰富了我国轮状病毒基因型。
何潆赵静张璐琦陈燕姜慧敏李金松孙晓曼李丹地段招军李利利
关键词:轮状病毒基因重配基因型
轮状病毒受体结合特征研究进展
2022年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人类和动物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结构蛋白VP8*(viral protein 8*,VP8*)位于RV最外层的刺突状VP4的头部,VP8*在受体识别和结合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对RV受体结合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和C组轮状病毒(group C rotavirus,RVC)。本文对RV的蛋白结构、受体类型以及RVA和RVC受体结合特性及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铭月孙晓曼李丹地
关键词:轮状病毒
人H组轮状病毒VP7蛋白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2024年
目的表达和纯化人H组轮状病毒(group H rotavirus,RVH)J19株的VP7蛋白,制备VP7的多克隆抗体(多抗)并对其多抗功能进行鉴定。方法通过杆状病毒系统表达RVH J19株的VP7蛋白,通过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方法进行蛋白纯化。将纯化得到的RVH J19株的VP7蛋白免疫兔子以制备VP7多抗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免疫荧光荧光试验(Immunofluorescence,IF)等对VP7多抗血清进行鉴定。结果纯化得到可溶的J19 VP7蛋白;制备获得J19株VP7兔多抗;ELISA显示VP7多抗具有较好的结合效价,在稀释2048000倍时与人RVH VP7蛋白仍有结合;WB表明多抗能够结合J19 VP7蛋白;IF显示VP7多抗可以特异识别人H组轮状病毒J19株。结论本研究成功得到了人H组轮状病毒J19 VP7蛋白,制备的VP7多抗可以特异性识别人H组轮状病毒,为人H组轮状病毒的检测及病毒衣壳结构功能研究提供了基础。
刘晓钰赵颖张璐琦欧阳瑄泽章青李丹地李金松李利利孙晓曼孙晓曼
关键词:杆状病毒表达系统VP7蛋白多克隆抗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