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青

作品数:87 被引量:97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74篇病毒
  • 31篇基因
  • 30篇轮状
  • 30篇轮状病毒
  • 27篇腹泻
  • 23篇基因型
  • 18篇流行病
  • 18篇流行病学
  • 17篇诺如病毒
  • 12篇A组轮状病毒
  • 11篇住院
  • 11篇胃肠
  • 11篇胃肠炎
  • 10篇细胞
  • 10篇儿童
  • 9篇患儿
  • 8篇急性胃肠炎
  • 6篇星状病毒
  • 6篇分子流
  • 6篇分子流行病学

机构

  • 79篇中国疾病预防...
  • 14篇甘肃中医药大...
  • 8篇兰州大学第一...
  • 7篇承德医学院
  • 6篇华北理工大学
  • 5篇吉林大学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儿童医院医学...
  • 4篇长春市儿童医...
  • 4篇世界卫生组织
  • 3篇广西科技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兰州医学院第...
  • 3篇承德市疾病预...
  • 3篇美国疾病预防...
  • 3篇西安医学院
  • 3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湖南省人民医...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86篇章青
  • 63篇段招军
  • 37篇李丹地
  • 29篇靳淼
  • 27篇王宏
  • 27篇孔翔羽
  • 23篇庞立丽
  • 18篇李慧莹
  • 18篇方肇寅
  • 17篇孙晓曼
  • 15篇刘娜
  • 14篇谢华萍
  • 13篇崔淑娴
  • 10篇谢广成
  • 8篇李静欣
  • 7篇徐子乾
  • 6篇虞结梅
  • 6篇李丹
  • 6篇杜娈英
  • 6篇程卫霞

传媒

  • 28篇中华实验和临...
  • 24篇病毒学报
  • 10篇国际病毒学杂...
  • 5篇疾病监测
  • 5篇中国生物制品...
  • 5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首届传染病防...

年份

  • 3篇2025
  • 6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8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2006-2007年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及其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95
2010年
目的了解中国2006-2007年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及其病毒基因型别。方法收集2006-2007年19起胃肠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腹泻粪便样本,用RT-PCR方法对201份粪便标本进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和札如病毒检测,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用Clustal X1.83和MEGA4.0生物软件对诺如病毒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诺如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的主要病原之-(12/19,63.2%)。在12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中,变异株GⅡ-4/2006b是引起暴发的流行优势株(11/12,91.7%),其他型别包括GⅡ-17、GⅡ-6和GⅡ-3。诺如病毒引起的疫情暴发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12月至4月),发生场所多样,且各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同时,12起诺如病毒暴发中有2起与其他腹泻病毒混合感染,且在同一起暴发中病原具有病毒多样性和基因型别多样性。结论诺如病毒是2006-2007年引起胃肠炎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之一,变异株GⅡ-4/2006b为流行优势株。
靳淼孙军玲常昭瑞李慧莹刘娜章青崔淑娴张静王子军段招军
关键词:诺如病毒胃肠炎基因分型
我国九省区2006年札如病毒流行状况及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26
2009年
为了研究我国札如病毒(Sapovirus,SV)的流行情况及变异特点,收集了2006年2月至2007年1月安徽省、福建省、海南省、河北省、河南省等9个地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共1 110份,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札如病毒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札如病毒阳性率为0.9%。对检测到的全部10株札如病毒进一步进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10株札如病毒属于三个基因型:GI/1、GI/3和GII/3。
常昭瑞靳淼刘娜谢华萍崔淑娴章青段招军
关键词:札如病毒杯状病毒流行病学基因分型
表达水痘-带状疱疹病毒gE蛋白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2025年
体外构建表达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糖蛋白E(Glycoprotein E,gE)的复制缺陷型人26型重组腺病毒疫苗,并进行重组病毒免疫原性的初步评价。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gE原始信号肽序列替换成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信号序列(tPA-gE),将目的片段基因(tPA-gE)连接到腺病毒载体Ad26-empty得到重组腺病毒质粒Ad26-tPA-gE。线性化的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至HEK293A细胞进行病毒包装与扩增,利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病毒,基于腺病毒六邻体蛋白质测定病毒滴度,Western blot验证重组腺病毒中tPA-gE表达情况,电镜检测重组病毒大小与形态。重组病毒(Ad26-tPA-gE)通过肌肉注射免疫C57BL/6N小鼠,第8周后下颌采血通过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性的抗gE的抗体效价评价体液免疫,ELISPOT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及IL-2情况观察细胞免疫。纯化得到滴度为7.2×10^(10)ifu/mL的重组腺病Ad26-tPA-gE,Western blot验证重组病毒感染的细胞能够正常表达gE,电镜检测病毒大小均一,形态完整。重组腺病毒疫苗Ad26-tPA-gE可成功诱导小鼠产生抗gE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抗体,以及淋巴细胞分泌IFN-γ和IL-2。成功构建了表达VZV gE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免疫C57BL/6N小鼠后有效激活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为后续基于腺病毒载体的带状疱疹疫苗研究提供基础。
杨梦瑶柴鹏弟章青宋敬东裴银辉段招军
关键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糖蛋白E
马源P[12]型轮状病毒GST-VP8*-E403蛋白的表达及受体结合特征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研究中国马源P[12]型轮状病毒GST-VP8*-HorseP[12]E403蛋白与寡糖、唾液受体的结合特征,进而为轮状病毒的跨种传播及受体间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纯化中国马源P[12]型轮状病毒GST-VP8*-Horse P[12]E403蛋白,并利用唾液及寡糖结合实验分析该基因型的受体结合特征。结果马源GST-VP8*-Horse P[12]E403蛋白与黏蛋白核心mucin core 2糖结合良好,与A、B、Lewis型等寡糖及唾液中的HBGAs均不结合。结论VP8*-Horse P[12]E403蛋白的潜在受体可能是黏蛋白核心2,未与人唾液发生结合。
王萌璇张佳艳曾秋艳孙晓曼章青王宏李丹地段招军
关键词:轮状病毒寡糖受体
通用引物高通量测序扩增GⅡ.4 Sydney[P31]型诺如病毒基因组及进化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2017至2020年我国诺如病毒流行株GⅡ.4 Sydney[P31]基因型的基因组以及变异情况。方法利用通用引物初步建立GⅡ组诺如病毒基因组扩增方法,扩增GⅡ.4 Sydney[P31]株基因组,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基因组测序,对GⅡ.4 Sydney[P31]株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和关键位点分析。结果利用初步建立的GⅡ组基因组扩增方法,8株GⅡ.4 Sydney[P31]株中,6株扩增成功并获得基因组序列。通过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本研究获得的自2017—2020年6株毒株和2015—2019年的GⅡ.4 Sydney[P31]参考株划为一簇,2013年我国毒株GZ20133135株与2012—2014年GⅡ.4 Sydney[P31]参考株划为一簇。血型抗原受体结合位点(HBGAs)分析表明2014年以后的毒株在SiteⅡ发生了氨基酸突变Asp372Asn。通过抗原表位分析,2017年以后的毒株,在A表位(297、372和373)、B表位(333)、E表位(414)和H表位(309、310)都发生了变化;2020年的毒株20HN261和20HN253株在A表位(368)和G表位(355)较之前的毒株出现了新变化。结论本研究确定了我国流行株GⅡ.4 Sydney[P31]基因组关键位点变异情况,跟踪新毒株的出现提供了科学依据,为针对我国流行株疫苗研发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
朱曦王鹏飞闫玉晓章青李慧莹靳淼段招军
关键词:诺如病毒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
2006-2007年我国五岁以下住院儿童轮状病毒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5
2009年
目的了解我国五岁以下儿童以医院为基础的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方法按照WHO轮状病毒胃肠炎监测标准,监测9家医院,收集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五岁以下全部的住院腹泻儿童标本4047份,轮状病毒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毒株分型采用RT-PCR方法。结果共检测3862份标本,检出阳性标本1700份,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44.0%。病毒性腹泻患儿发病呈现季节性分布,主要集中在秋冬季(10月份至1月份)。轮状病毒感染95.4%发生在2岁前的婴幼儿。在12~17、9~11、18~23月年龄段为53.2%、50.2%、48.3%。轮状病毒流行株以P[8]G3为主,占58.4%,其次是P[8]G1,占22.0%,P[4]G1占3.0%,P[8]G9占2.4%,2例P[10]G2,1例P[10]G3,出现1例P[8]G5,没有检出G4血清型,世界各地常见的组合P[8]G1、P[4]G2、P[8]G3、P[8]G4占80.8%。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引起婴幼儿腹泻主要原因之一,开发应用安全有效的轮状病毒疫苗对减轻轮状病毒疾病负担有重要作用。
杨素华王宏刘娜章青崔淑娴李丹地靳森陈清段招军
关键词:轮状病毒属腹泻免疫学监测
2021-2022年中国12省5岁以下人星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2025年
为了解2021-2022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中病毒性急性胃肠炎患者HAstV的分子特征及遗传进化规律。对1236份5岁以下急性胃肠炎住院或门诊患儿粪便样本采用实时荧光法筛查HAstV,在HAstV阳性样本中随机选择30例用RT-PCR法扩增并送公司测序,测序成功的HAstV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GenBank、BioAider、MEGA11.0、DNASTAR和BEAST软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遗传进化及贝叶斯分析。2021-2022年我国HAstV阳性率为4.05%(50/1236),测序获得24条基因序列,鉴定结果显示,HAstV-1为主要基因型(66.67%),其次为HAstV-4(20.83%),HAstV-5(8.33%)和HAstV-2(4.16%)。HAstV-1平均进化率约为6.3×10^(-4)(HPD95%2.2×10^(-4)~1.1×10^(-3))替换/位点/年;HAstV-4平均进化率约为7.5×10^(-4)(HPD95%4.9×10^(-4)~1.0×10^(-3))替换/位点/年。本研究显示,2021-2022年我国HAstV基因型别多样,HAstV-1和HAstV-4占比较高且进化速率低。本研究了解我国HAstV的遗传变异情况,为今后病毒防控和疫苗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董梦洁熊光萍范佳欣车如意唐晓苹张无敌庞立丽章青孔翔羽李希希王宏李丹地
关键词:星状病毒分子特征基因型
2011-2019年我国G9P[8]型A组轮状病毒腹泻住院患儿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 了解我国G9P[8]型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 RVA)腹泻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数据。监测网数据采用EpiData 3.0软件采集,采用Excel 2010软件数据整理,应用SPSS 26.0软件数据分析。结果 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集到我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5岁以下急性胃肠炎住院患儿标本共计47 386份,其中G9P[8]型RVA阳性率为54.50%(8 149/14 952),G9P[8]型RVA在男性患儿中占比低于女性患儿。G9P[8]型RVA的流行季节为秋冬季。G9P[8]型RVA相对于非G9P[8]型RVA患儿在发热(59.79%,4 872/8 149)、呕吐(53.87%,4 390/8 149)、腹泻(92.93%,7 573/8 149)、肠道外症状的呼吸道症状(29.30%,2 388/8 149)、神经系统症状(2.07%,169/8 149)、mber>/8 149、神经系统症状(2.07%,169/8 149)、皮疹、肺炎、败血症(8.21%,669/8 149)等症状/体征多发且严重。结论 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国G9P[8]型RVA逐渐成为我国的流行优势毒株,季节高峰为秋冬季,G9P[8]型RVA症状更重。本研究为RVA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为RVA疫苗候选毒株选择提供参考。
魏宇航李静欣彭蕊王萌璇孙晓曼章青王宏范佳欣李丹地段招军
关键词:轮状病毒腹泻型A组轮状病毒临床症状
腹泻住院患儿中检测到人双埃可病毒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在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中检测人双埃可病毒(HPeV),探讨HPeV与婴幼儿重症腹泻之间的联系。方法通过Real—timePCR直接从〈5岁未知病原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检测HPeV,进而通过基于VP3/VP1连接区的巢式PCR扩增片段的测序结果进行分型。结果99份腹泻粪便标本,HPeV阳性24例(24%),其中,以HPeV1为主(50%),其次为HPeV3(25%),HPeV4(8.3%),HPeV6(4.2%),还有3例HPeV阳性标本未能分型,未检测到HPeV2、5、7、8。HPeV感染的住院腹泻患儿主要为〈1岁患儿。HPeV感染高峰为秋冬季节,10月达到峰值。VP3/VP1连接区基因与已知HPeV参考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98%。结论在中国开展HPeV监测对于进一步阐明我国婴幼儿腹泻的病因构成及深入了解HPeV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有重要意义。
张栋梁章青李丹地程卫霞徐子乾靳淼虞结梅朱琳崔淑娴李佩珍段招军
关键词:小RNA病毒腹泻婴儿
诺如病毒GIX.1[GII.P15]型山东株SD20191568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诺如病毒山东株SD20191568全基因组序列,了解其基因组结构特点。方法取诺如病毒阳性者粪便,提取核酸。根据诺如病毒参考株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分段扩增病毒全基因组,经测序后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通过扩增获得SD20191568株接近完整的基因组序列,由7470个核苷酸(nt)组成,在ORF1和ORF2分别属于GII.P15和GIX.1基因型,SD20191568株在ORF1、ORF2和ORF3与GIX.1[GII.P15]基因型参考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是90.1%~98.8%、92.7%~98.8%和92.2%~97.3%。根据完整VP1核苷酸系统进化分析,来自GenBank的GIX.1型参考株分为6个基因群(ClusterA-F),SD20191568株与2016-2018年的毒株共同划分在F群,核苷酸同源性为97.2%~98.8%。通过衣壳区氨基酸比对,SD20191568株与F群参考株氨基酸序列相同,未发生变异。结论诺如病毒山东株SD20191568属于GIX.1[GII.P15]型毒株,VP1区核苷酸与原型株差异较大,全长序列可为病毒的遗传进化研究、快速诊断试剂的研制及疫苗的设计提供参考。
傅忠燕刘莉孔翔羽韩扬徐爱强靳淼庞立丽章青段招军
关键词:诺如病毒全基因组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