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捍卫
- 作品数:85 被引量:414H指数:11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二五”重点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胱抑素C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意义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 Cys C)对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早期损害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7月于我中心住院诊治的血清CRE <1.5 mg/dl的乙肝肝硬化患者55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绘制血清Cys C诊断肾功能早期损害的ROC曲线。结果血清Cys C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of end 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呈正相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血清Cys C、MELD评分及年龄是乙肝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早期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提示血清Cys C敏感诊断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早期损害建议值为1.16 mg/L。结论血清Cys C可作为临床上乙肝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早期损害诊断指标,其诊断效能在乙肝肝硬化不同阶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申力军申力军楚金东马雪梅金波李莉李莉迟春生毕茜刘博刘博陈素明陈素明吴勤于晓莉李捍卫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胱抑素C肾功能损害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Ⅰ型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Ⅰ型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1,DC1)、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学特点进行研究。方法对1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18名健康献血员外周血进行DC1分离、体外诱导培养及特异性DC1表面标志测定,同时对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各项生化指标和病毒载量进行检测,并对部分患者治疗前后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体外培养可诱导出大量的DC1。表达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DC1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1a)及MHC-Ⅱ类分子(HLA-DR)的水平均明显降低(患者分别为14.82%±13.32%、18.68%±13.76%、6.33%±4.98%和29.14%±14.00%;正常人分别为76.46%±12.25%、84.38%±9.72%、89.56%±8.96%和92.47%±9.3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01)、CD8+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P<0.01),CD4+/CD8+比值高于健康人(P<0.001),CD16+56+NK细胞低于健康人水平(P<0.01);慢性丙型肝炎患者ALT值与DC1数量、HBV DNA水平与DC1数量之间均存在负相关趋势;3例完成6个月α-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培养产生的DC1数量均升高。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DC1功能低下可能是HCV持续感染和免疫耐受的重要原因之一。HCV持续感染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发生变化,加重了丙型肝炎的慢性化。
- 金波王慧芬王福生李捍卫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
- 前列腺素E1脂微球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_1脂微球治疗血清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临床观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前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后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_1脂微球10μg,疗程为14 d。治疗前后监测肝功能,统计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试验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TBil指标分别为(282.9±100.5)和(256.0±81.9)μmol·L^(-1);治疗后分别为(114.2±80.6)和(178.6±153.9)μmol·L^(-1),试验组较对照组TBil下降明显,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4%和48.48%(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轻微,基本可以耐受。结论:前列腺素E_1脂微球能够改善肝功能,对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有效。
- 张雪松金瑞丁惠国郭新会刘庄赵敏李捍卫
- 关键词:前列腺素E1脂微球高胆红素血症疗效
- 478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急诊内镜治疗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回顾分析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疗效。方法 478例次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采取内镜下套扎、硬化和组织粘合剂栓塞治疗466例次。结果 413例次止血成功(88.6%),硬化、套扎、组织粘合剂注射的止血率分别为87.8%、89.8%和90.8%。死亡23例,病死率4.9%。结论针对不同出血情况采取不同的内镜下治疗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张文辉董政韩军李莉高丽丽王新真刘亭亭刘影祁小宝向璐金波李捍卫
- 关键词:肝硬化出血食管胃静脉曲张急诊内镜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对16例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有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动态观察48周,在治疗前、后对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6例患者中,11例治疗持续有效,未发生YMDD变异,5例发生变异。无变异组的慢性乙肝患者,治疗12周时,HLA-D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48周时,CD80、CD40和CD1a与治疗前比明显提高(P<0·05)而HLA-DR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变异组患者,治疗12周时,CD83及HLA-DR降低(P<0·05);治疗48周时,HLA-DR仍低于治疗前(P<0·05)。无变异组患者,治疗12周时,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CD19+B细胞和CD4+/CD8+T细胞比值均无明显变化;48周时,CD4+T细胞比例增高,NK细胞比例下降(P<0·05)。而变异组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则无显著改变。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持续有效组,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40可随着HBV被长时间有效抑制而得到部分恢复,治疗过程中有DC表面的HLA-DR暂时降低,而后HLA-DR水平恢复和CD1a明显提高,同时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上升和NK细胞比例下降。而发生YMDD变异组,DC表面HLA-DR呈现持续性降低。
- 李捍卫王慧芬王福生金波段学章
- 关键词:拉米夫定树突细胞淋巴细胞亚群
- MMP-2、MMP-9及P53的表达在肝移植后肿瘤复发与转移预测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MMP-2、MMP-9及P53的表达在预测肝癌行肝移植后肿瘤复发与转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肝癌行全肝移植患者85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切除的肝癌组织中MMP-2、MMP-9及P53的表达,并对患者进行移植术后随访,观察术后肝癌复发与转移情况。分析MMP-2、MMP-9及P53的表达与移植后肝癌复发与转移之间的关系和意义。结果:肝癌组织中MMP-2、MMP-9及P5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MMP-2表达与肝癌肿瘤直径、TNM分期、病理分级及门静脉癌栓显著相关性(P<0.05),MMP-9表达与肝癌肿瘤直径、TNM分期、门静脉癌栓及肿瘤包膜显著相关性(P<0.05),P53表达与肝癌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及肿瘤包膜显著相关性(P<0.05)。MMP-2、MMP-9在未复发和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复发和转移组(P<0.05),而P53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癌组织中MMP-2、MMP-9高阳性表达均是预测肝癌患者肝移植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独立预见因子,而P53未显示其具有预测意义。结论:MMP-2、MMP-9及P53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MMP-2、MMP-9的表达水平可以有效预测肝癌患者肝移植后肿瘤复发和转移。
- 郭晓东李捍卫张敏熊璐梁丽马雪梅赵景民
- 关键词:肝肿瘤肝移植复发基质金属蛋白酶P53
- 小儿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1997年
- 本研究系全军八五攻关课题专题,研究内容达到了预期要求的全部指标。本项研究的创造性和先进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小儿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2)组织病理学特点;(3)超微病理特点;(4)肝内丙肝病毒抗原的组化研究所见;(5)肝内HCVRNA的原位杂交研究。
- 张鸿飞杨晓晋陈菊梅王林洁王林洁朱世殊李远志张泰和朱世殊
- 关键词:小儿病理学特点病毒抗原病理特点丙型病毒性肝炎
- 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5
- 2007年
- 孟繁平李捍卫赵平金波向轶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辅助治疗作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保肝降酶
- 胃镜下放置肠梗阻导管治疗肝衰竭并发肠梗阻20例分析
- 2011年
- 肠梗阻是肝衰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难度大、效果欠佳。近年来有学者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取得较好疗效。2010年8月-2011年3月,我们采用胃镜下放置肠梗阻导管治疗肝衰竭并发肠梗阻20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 孙李建牟劲松王新真张文辉李克李捍卫韩军
- 关键词:肝衰竭肠梗阻胃镜
-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对慢性HBV感染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苏海滨施明牟劲松张冰汤紫荣李捍卫雷周云许海苗王福生王慧芬
- 关键词:过继性免疫治疗HBV感染患者细胞因子诱导免疫活性细胞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