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杉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地表
  • 2篇旱区
  • 2篇干旱
  • 2篇干旱区
  • 2篇半干旱
  • 2篇半干旱区
  • 1篇地表热通量
  • 1篇地表通量
  • 1篇睡美人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含水量
  • 1篇热通量
  • 1篇网络
  • 1篇美人
  • 1篇降水
  • 1篇含水量
  • 1篇复杂网
  • 1篇复杂网络
  • 1篇表热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民用航空...

作者

  • 3篇李杉
  • 1篇符淙斌
  • 1篇杨宁
  • 1篇艾丽坤
  • 1篇赵爽

传媒

  • 1篇气象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数据分析与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ts2net模型的睡美人系数预测方法研究
2024年
[目的]解决现有睡美人文献识别方法需要依赖长期引文曲线的问题,探索基于早期引文曲线的睡美人系数预测方法.[方法]本文提出基于ts2net模型的预测方法,将文献的引文曲线转化为NVG、HVG和QG三种复杂网络,提取每个网络平均度、平均路径长度、聚集系数、社团数量和模块度等5个特征,并基于机器学习模型构建预测方法.[结果]在Web of Science平台收集计算机领域89681篇文献作为实验数据,结果表明,B系数与Bcp系数均与复杂网络特征具有相关性,结合机器学习模型构建的预测方法中,MLP与GBRT效果最好.MLP在Bcp系数预测上最优,误差为5.90%;GBRT在B系数预测上最优,误差为31.18%.[局限]对于引文频率波动较大、睡眠周期较长的文献,本文方法的预测准确性会下降.此外,预测得到睡美人系数仅是睡美人文献的可能性指标,需结合下游睡美人文献识别模型或任务做进一步判别.[结论]本文验证了将引文曲线转化为复杂网络,进而利用网络特征构建睡美人系数预测具有可行性.
杨宁黄飞虎赵爽李杉胡威
关键词:复杂网络
中美半干旱区地表能量通量变化特征比较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中美半干旱区域陆气交换过程中地表能量水分循环机制,选取分别位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上2个不同的典型半干旱区(中国北方半干旱带和北美半干旱区)作为研究区域,从地表通量交换的分析入手,以期全面深入认识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的物理机制和特点,进一步分析认识其干旱化趋势。结果表明,感热通量冬季最小,夏季次之;高净辐射、低土壤含水量的季节感热通量一般较高。在40°N以北的测站,降水较多的季节潜热通量较大。1979-2008年30年间,中国东部、东北部的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干,且在年代际尺度上可能具有持续干旱化趋势;北美各站点感热通量的长期变化趋势与温度变化的趋势相符,潜热通量和降水有较好的一致性,但站点并没有一致的变干或变湿趋势。中美半干旱区感热的年际变化和趋势明显受温度和平均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潜热通量的年际变化和降水呈正相关,同时也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
李杉艾丽坤
关键词:半干旱区地表热通量降水土壤含水量
中美半干旱区长期地表通量序列的构建及检验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中美半干旱区8个野外试验站点2003—2008年的观测数据,选择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多项式拟合、以及双重回归拟合等方法,对NCEP再分析数据集的地表通量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检验和订正。结果表明,对于日平均值,拟合订正效果相对较差,仅部分站点的土壤含水量以及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可以使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得以改进。对月平均值,3种方案都有不同程度的订正改进效果,订正的序列还原了数据的季节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综合线性回归和曲线拟合两种方法的优势,最大程度地还原资料的线性趋势,并减小因截断误差造成的信息损失,构建了中美半干旱区长期的地表通量数据序列。所构建的半干旱区长期地表通量序列也为深入认识中美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以及模式结果验证,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
李杉符淙斌
关键词:地表通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