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华
- 作品数:70 被引量:929H指数:19
-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全球视野下的“地方性音乐知识”研究——张应华《传承与传播: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研究》述评被引量:6
- 2016年
- 在当代全球化传播技术背景下,对"地方性音乐知识"的关注日渐升温。《传承与传播: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研究》是一部在全球化语境中讨论"地方性音乐知识"当代传承与传播的学术著作。该书通过描述与阐释、比较与反思、批评与重构等策略将贵州苗族音乐的民间传承与传播、现代媒介传播、学校教育传承等方面置于新的当代全球视野中去进行考察。其主要特点有四:一是实验音乐民族志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性音乐知识"的现代性变迁;二是多元主体"共在"的差异性对话研究;三是通过边缘反观中心的缺失:中国传统音乐的主体性重建;四是文本写作的真正意义: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理解与对话。
- 管建华欧阳平方
- 关键词:主体性
- 音乐的跨文化交流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被引量:59
- 2003年
- 管建华
- 关键词:音乐文化音乐交流音乐教育多元文化文化模式
- 《陈洪文选》序被引量:1
- 2008年
- 陈洪先生(1907—2002年)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翻译家与作曲家,中国现代高等音乐教育的创立者之一。本文是为《陈洪文选》所作的序,主要简单介绍了陈洪先生的生平以及他在音乐学术、音乐教育等方面的贡献和成就。
- 管建华
- 关键词:高等音乐教育基础音乐教育人格魅力
- 21世纪的抉择——从中国高校音乐教育的三个“缺失”问题谈起被引量:28
- 2015年
- 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中国社会及音乐生活环境的变化出现了两个明显特征:一是社会工业化音乐体系(制造业)与后工业化的流行音乐业(媒体及信息业)对民族音乐文化主体身份以及音乐生活各个领域的冲击;二是全球化社会音乐信息流量的增大增快,社会音乐生活各个领域出现迅速的变化。这些冲击和变化对于中国音乐教育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果不了解这些变化与冲击背后的“深度信息”,中国音乐教育就无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本文试图以中国音乐教育三个“缺失“的问题来进行“深度信息”解析以及形成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新的建构的抉择。
- 管建华
- 关键词:音乐教育中国高校民族音乐文化中国社会音乐生活后工业化
- 我与音乐人类学:当下最关注的论题(十)--管建华研究员访谈录被引量:4
- 2009年
- 管建华黄婉
-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交响乐乐曲后现代音乐论题
- 音乐教师的文化自觉被引量:8
- 2012年
- 将音乐作为文化或文化中的音乐来教授是音乐人类学家提出来的,现在已作为国际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音乐作为文化的观念对于我们教师为什么重要呢?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生长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的,音乐也是生长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的,我们理解一种音乐自然需要了解这种音乐是如何生长在其文化之中的,就像植物生长在何种环境、土壤、季节、气候之中的一样。这样理解音乐就是理解一种文化.这是一个重要的理念。文化的概念很大,而且对小学生并不是要讲很多文化的概念,重要的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需要有这种总体的考虑。在这里我想讲讲这种总体的考虑是什么。大致来讲,需要有三方面的考虑。
- 管建华
- 关键词:音乐教师植物生长文化环境人类学家自然需要理解音乐
- 印度学校音乐教育之旅被引量:6
- 2014年
- 2012年元月20日至2月5日期间,从我们对印度金奈市的卡拉希特中小学、卡拉希特艺术学院、马德拉斯大学音乐系、新德里一所中学音乐教育的访问以及获取到的印度教育部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和马德拉斯大学和德里大学的音乐课程,我们看到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音乐教育体系的东方音乐教育体系的存在。这与印度近现代历史文化背景极其相关,而与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背景和音乐教育体系则大相径庭。作为世界十亿人口以上大国的音乐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非常值得关注,如何看待和评价它的音乐教育,也直接关系到如何判断中国音乐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杨静管建华
- 关键词:印度宪法
- 克莱南的后现代音乐教育学思想被引量:8
- 2004年
- 随着后现代教育学的出现以及后现代学术研究的兴盛,后现代学术思想也开始问津音乐教育,它也是音乐学术受制于时代学术思潮历史的必然。后现代与全球化及差异性、地方性、多样性极其相关,这些问题同样也出现在音乐教育方面。另外,它对我们中国目前音乐教育学科研究及实践的状况也提出了挑战。
- 管建华
-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构成主义
-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课程历史文化重建的思考被引量:13
- 2012年
- 本文以新旧历史观的对照来阐明当今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的历史基础是建立在旧的历史观之上的。特别突出的是对东方音乐的口传传统与西方音乐书写现代性传统的历史观的转变,东西方音乐历史应该是平等的,在今天仍然是应该差异并存的。从新的历史观来考量音乐教育的课程就必须考虑音乐教育课程的历史文化重建。在教育领域,后现代课程从20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对现代性课程进行深刻的反思,后现代课程理论经过近40年的研讨,已经成熟。作者也引用了后现代课程理论,以"音乐概念重建",从后现代的视角对中国传统音乐教育课程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考。
- 管建华
- 音乐家族相似性与多元文化音乐审美论被引量:7
- 2010年
- 本文借用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概念作为切入点,以解构西方传统哲学认识论为基础的音乐审美论,传统的音乐审美哲学以固定审美的方式去说明对音乐的感受,并假定了音乐审美感受的本质、普遍规律和逻辑原则。从"音乐家族相似性"概念出发,世界的各种音乐文化并不存在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或共同基于"A"或"B"的普遍基础,这就突破了将普遍 / 特殊的二元划分中的普遍认作是相等同的"A"或"B"的基础本质,以此开启了多元文化音乐审美论的哲学之门。
- 管建华
- 关键词:家族相似性维特根斯坦音乐游戏后现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