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娟

作品数:17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大学发展
  • 4篇实证
  • 4篇教育
  • 4篇就业
  • 3篇学生就业
  • 3篇演进
  • 3篇实证分析
  • 3篇履历
  • 2篇大学生
  • 2篇大学生就业
  • 2篇学术
  • 2篇演进路径
  • 2篇院校
  • 2篇政府
  • 2篇实践诉求
  • 2篇诉求
  • 2篇就业能力
  • 2篇就业研究
  • 2篇高职
  • 2篇高职院校

机构

  • 16篇鲁东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6篇徐娟
  • 1篇贾永堂
  • 1篇纪瑞
  • 1篇邹强
  • 1篇张耀华

传媒

  • 3篇高校教育管理
  • 1篇江苏高教
  • 1篇职业技术教育
  • 1篇比较教育研究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高等理科教育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教育导刊(上...
  • 1篇现代大学教育
  • 1篇国家教育行政...
  • 1篇高教发展与评...
  • 1篇鲁东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大学发展中“唯帽子”现象的权力困境与化解被引量:6
2020年
人才项目政策是一项择优才而育之的重点培育政策,却在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与统筹权力的变通运作中衍生出"唯帽子"现象。由于同行评议制度难以完全依赖学术权力独立运行,学术人员大多需要通过竞争"帽子"头衔获取体制认可,学术权力陷入生存之困;过多的外部规制使大学在"帽子"符号的等价逻辑中面临两难选择,行政权力陷入运作之困;地方政府对人才工作的政绩工程化诠释引发公平悖论,统筹权力陷入运作之困。实现政府治理范式的法治化转型是化解"唯帽子"现象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还需增强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公信力,弱化利益驱动的评价导向,强化行政权力的制度规范,通过约束性政策完善针对地方政府的问责机制。
徐娟
美国与德国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中三种权力的影响差异被引量:8
2019年
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受国家、市场与组织三种权力的影响,三种权力运行方式不同对大学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在美国,处于边缘的国家权力、通过资本再造和规则发挥影响的市场权力与极具自主性的校长权力相互制衡,使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并未全面受控于任何一种权力而遵循学术发展的逻辑;在德国,处于控制中心的国家权力既将市场的作用锁控,又赋予教授无限度的自由,最终使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脱离学术发展的需要。本质而论,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只有摆脱外部利益的控制,才能真正促进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建设。
徐娟
关键词:国家权力市场权力组织权力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4
2017年
在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日趋庞大、就业日趋严峻的态势下,就业能力成为高职生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对东中部18所高职院校和35家用人单位的实证调查,考察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要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中国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个体认知与校企支持的双重制约。从个体认知的角度看,理工科比人文社科更能认识到就业能力的重要性,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营销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专业能力、专项技能、通用能力和管理能力7项技能方面存在着显著的认知差异,说明理工科和人文社科是两类具有明显认知差异的群体。当控制了校企支持的影响后,人文社科高职生就业能力显著低于理工科,表明个体认知可能是阻碍高职生就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校企支持的角度看,总体上实训类型、顶岗实习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校企支持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高职生就业能力发展取决于国家制度架构的目标追求及其特征属性。中国校企支持制度缺位的"破屋顶效应"制约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发展空间,引发高职生整体就业能力偏低且过于频繁地职业流动的尴尬境遇。因此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制度缺位不啻为高职生就业能力发展的桎梏。
徐娟张耀华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生就业能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大学发展中的国家能力:实践诉求、演进路径与理论检思——基于从“重点大学”到“双一流”的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大学发展中的国家能力指国家运用公共权力建立诸多治理大学发展的制度规范以实现大学发展目标的能力。当把大学发展中的国家能力置于历史背景中考察,就会发现国家通过高等教育政治论哲学的理念和高等教育"后发国家"的实践不断地奠定、积累影响大学发展合法性的根基。从"重点大学"到"双一流"的演进过程勾勒出了一幅"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的大学发展制度的权力上行图,寻构"绩效合法性"成为理解大学发展中国家能力演进路径的重要线索。然而大学发展中的国家能力却使大学发展日益背离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重审大学发展逻辑的回归也许才是"双一流"政策应有的制度思维,或许国家只有在"无所为"的时候才能有效地寻构"绩效合法性",才能真正地达成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政策目标。
徐娟
关键词:大学发展
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规律研究——来自6类项目人才简历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带来了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的“大流动”。通过对我国6类项目人才9534份简历信息的提取与统计,本研究初步分析了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规律。本研究发现,超过1/3的大学高层次人才入职后发生流动,流动率随着学术层级的提升而逐渐提高,但无明显学科差异;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次数离散度较大,但多集中且倾向于1次,不同学术层级、学科间差异较大;大学高层次人才平均约9年流动1次,并呈现出流动周期随着学术层级的提升而逐渐延长的趋势。项目人才称号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流动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科属性因素对流动行为的影响;在单位制到聘任制的演进性制度变迁进程中前者的影响力依然强大,这成为流动频率偏低的制度根源;大学高层次人才的流动速度与学术层级之间存在资历惩罚现象。基于此,我国需警惕项目人才称号作为强有力的流动资本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消除“双轨制”治理格局中的流动障碍;规范高端学术劳动力市场中的定价机制。
徐娟王泽东
我国大学发展中政府治理导向的演进及审视被引量:5
2018年
文章从"重点大学"到"双一流"的政策变迁勾勒出政府治理导向在我国大学发展中的演进图景。在我国大学发展过程中,政府以"政治绩效"治理导向为起点,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实现了向"学术绩效"治理导向的转身。"学术绩效"的治理导向具有合理性,这促使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成效显著。但政府对学术绩效的过度追求所引发的负面效应会在我们日益趋近于世界一流大学时渐渐凸显。为有效化解大学发展指标化等风险和实现"双一流"目标,政府必须走出绩效导向的治理思维,向综合化治理导向转型。
徐娟
关键词:政治绩效
教育技术在实践中的异化及其消解被引量:2
2016年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的革新,但在此过程中,由于人们对技术的了解与应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教育实践中出现异化现象在所难免。人们对技术的错误观念更是加剧了技术的异化程度:惰性团体对人自身创造性的桎梏、单向度意识与功利主义的交叉作用、人的主体性需求与工具主义的冲突成为教育技术异化的三大根源,而要想实现技术异化的消解必须:重构教育与技术的关系、调整师资培训的重点、完善教育技术评价指标。
陶望明徐娟
关键词:教育实践技术异化消解
后大众化进程中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基于东中部地区18所高职院校的实证调查被引量:1
2017年
高等教育的后大众化进程给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建设带来巨大挑战。本文以东部地区的山东省和中部地区的湖北省18所高职院校为对象,对在读的11321名高职生就业能力做实证调查。结果显示:在后大众化进程中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建设整体居中等水平,且具有显著的学校差异、专业差异和个人差异;市场因素通过加剧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差异与人力资本存量的离散度引发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建设的差异性;专业与区域经济匹配度、顶岗实习、进入企业经历等区域因素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为应对后大众化进程中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政府应完善资源分配制度,推动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制度化;高职院校应调整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生本人则要努力加强人力资本的积累。
徐娟
关键词:就业能力高职院校
中国大学高层次青年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基于5类项目人才履历追踪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为探讨中国大学高层次青年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出8个核心变量,通过对5类项目人才履历的追踪进行实证研究。回归结果显示,机构声望、学术环境、学术绩效、收入水平、性别、年龄、地域和海外经历对我国大学高层次青年人才流动的影响与西方已有结论存在部分差异。性别影响的弱化意味着西方学界所主张的性别收入惩罚、家庭责任制约等观点并非我国大学女性高层次青年人才流动性偏低的主因;机构声望、地域等因素间的抵消效应为普通高校和不发达地区利用补偿策略吸引高端人才提供了思路;可适度强调我国大学高层次青年人才流动中存在的资历惩罚现象,以此作为驱动学术人才流动的新突破口。
徐娟王建平
关键词: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近十五年国外大学生就业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基于10种高等教育类SSCI来源期刊的可视化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对10种高等教育类影响力最高的SSCI来源期刊2001-2015年刊发的大学生就业文献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学术界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度不断升温,发文量呈上升态势;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这三个英语国家的发文数量和质量位居前三位,大致形成4类学术机构合作凝聚子群,中国大陆机构与三大强国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丹尼斯·杰克逊、阿黛勒、曼兹·约克、彼得·奈特等学者及其经典文献在国外大学生就业研究中颇具影响力;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就业能力、就业结果、职业教育、博士生就业等4类主题;作为知识基础的经典文献有《以研究为导向的毕业生特质政策》、《理解通用毕业生特质》、《高等教育情境中的通用技能》等。
徐娟纪瑞
关键词: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